作者:度阴山
知行合一王阳明在线阅读地址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第(1)篇
王阳明的心学,脱胎于儒家(尤其是朱熹)思想,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看上去似乎是对立的,其实却不然,因为二者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不同,马克思主义着眼于现代科学,而王阳明心学则致力于认清和解决社会关系。所以,即使你是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也有必要阅读本书,在度阴山先生的引导下,跟随王阳明的脚步,去深度体验心学的魅力,探究良知之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贯穿书中的第一个重要概念是致良知,所谓致,就是遵循、照做,何为良知?良知是人的本心、本性、本我,是道德的基石。认识良知很重要,更重要的则是坚守良知,根据良知的指导去为人做事,尤其是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良知像一把尖锥,能刺穿我们坚硬的思想痼疾,良知像一缕轻柔的暖风,能吹开很多封闭的心门…
知行合一,从时间次序讲是先知而后行,而从思想与行动上看则是用良知去衡量事物的本质,而后依据正确的观念去实践和应用。明白知行合一很简单,做到却极不简单,因为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和条条框框的限制,如果想做的行为不违常理还好,尤其是当规则和常理出现矛盾时,我们就该多加考虑,首先要用良知的标尺来衡量一下,弄清楚这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认定是对的之后,再考虑第二个问题,违反的成本和后果,如果为此将付出的成本和后果大到自己无法承受,那还是要慎重。如果符合良知和道德法律,成本可控、后果也可以接受,那把那些既定的规则与常理打破也未尝不可。
身为圣人,王阳明文治武功均冠绝天下,思想上他在儒家存天理灭人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龙场悟道的顿悟,以及后续的发展和升华,创造出了自成一派的心学;在为国家建功为帝王分忧方面,南赣剿匪,南昌平定藩王叛乱,广西不费一兵一卒解决叛乱和雷霆剿匪,均显示出了他的盖世才干,以及心学的强大威力。他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成就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绝对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可惜的是,一生坎坷始终未得大用,还屡屡受到极为不公正的待遇,只是他本人对这些身外的贫富荣辱并不看重。
事上练、万物一体、心中无物、心中无事,这些内涵深邃的概念,书中都从王阳明的心学角度给出了深刻解读,很多都是用实例进行了清晰的解析。以王阳明生平经历为主线,将其最精华的思想内涵融入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徐徐分解、娓娓道来,读之有一种与圣者对话的舒爽感受,确实不失为一本深刻而有料的好书。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第(2)篇
在我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人才很多,但文能著书立说影响世人,武能统兵作战平定叛乱,两方面都特别厉害的并不多见,而王阳明恰好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代表。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以致良知”,而他的一生,也遵循了这一原则,观其一生,无论做人、成事,都是值得后人借鉴的良方好药,和作者度阴山一样,作为王阳明的忠实拥趸,自己对这位千古圣人的喜爱,也如他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其实,我最奢望的是,现世的不仅仅是《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这本书,还应该是王阳明的灵魂。”回顾这本书,作者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来向读者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正气形象,同时可以说是打开了心学这个神秘学术的第一阶大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精通的高材生们,一定不会忘记了政治课本中对于“唯物”及“唯心”的举例辩证,高中时代,的的确确是在对习题中的“唯心主义”摇头说NO中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的,而历史书上聊聊几笔对于“程朱理学”“心学”的介绍也不足以弥补多数学生将一代圣人打入“唯心即错派”的三观损失。这本书中的故事大多通俗易懂,的确是了解王阳明传奇一生的入门级读物。一些心学的观点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等精神也可从书中窥探一二,尤其是王阳明晚年提出的经典的心学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去善去恶是格物。”但是,读完此书,感觉到了“浅出”,但并不“深入”,想要深入了解心学,想要深入了解王阳明,了解这位千古圣人的思想精髓,这一本书是绝对不够的。这本书只适合对王阳明不太了解的初探者,通过作者部分可观部分主观的描述,读后对千古圣人建立起一丝神秘的崇拜感。但是,对于将王阳明尊为自己心中的精神标杆的仰慕者而言,读后会觉得作者的写作思路时不时便出现一些混乱,个别故事有些生搬硬套,给人一种拼凑情节的郁闷感,因而造成写作脉络并不是十分明晰。同时,在写作手法上,作者虽然尽可能地尝试拉近千古圣人与大家的距离,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真的非常不喜欢作者所抒发的一些妄自揣度的笔墨。最后,用隆庆帝朱载垕对王阳明的评价来结束我的观点,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评价之一:“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第(3)篇
《知行合一王阳明》1.本书主要介绍了王阳明生平的三件大事以及他的心学。本书的写作存在着一些演义的部分,其中有些对人物心理的揣测存在不准确的地方,对心学的解释在部分方面也有些牵强。但总体来说让我对王阳明这个人物很是敬佩,对王阳明的心学有了大致的了解。给四星。2.王阳明心学认为,心即理。天理在心中,遇事向内求。致良知: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致良知的步骤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致良知需要做到“勿忘勿助”:时刻谨记且不要拔苗助长。这部分主要适用于伦理学,人人皆可成圣。能锻造“不动心”;第二部分的意思是:良知教我们遇事去用心探究问题。能锻造“超凡的智慧”。这部分在书中提及较少。可以找多本书来验证王阳明的事迹与心学的内涵。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第(4)篇
读了这本书,一时半会还没有能理解透彻,正如书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阳明的心学伴随着他的建功和悟道成形发展,他一生的事业都建立在他的心学基础上,这样的哲学家找不出第二个,我们也可以理解成理论结合实践,虽然这只是心学的初级解读,不过作为理论指导,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已经足够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无所不能,天理就在心中,这种看似偏颇的唯心主义与笛卡尔在100多年后的理性主义相对应,同时也是对明朝时代理学一统天下的突破和批判,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实在是太过超前了,以至于在明朝的知识分子中能理解和参悟心学的人也是极少数,反而被当局作为异端邪说加以打压,这也是阳明理学在中国逐渐消亡的主要原因,而心学作为知行合一的实用哲学在崇尚实用主义的日本流行开来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第(5)篇
从序言里感觉到此书要从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以及实践心学来让读者了解一个独特的王阳明。前面描述王阳明孩童时期的章节故事性强,生动、形象,但似乎有点夸大;后文则有点论文式的鸡汤文,论点似鸡汤集中灌输,论据变成解释文字,且有些还论据与论点不一致……感觉不到心学在序言里提及的所谓神圣与神奇。在近末尾,王阳明已逝去,又补上一大部分与心学有关且内容比较充实的文字,如《传习录》,知行合一的篇章……这种文体条理,不喜欢,看的过程无法集中精神,后文都是粗略地翻页下去的[调皮]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第(6)篇
《知行合一王阳明》看得颇为费力,600多页居然看了23个小时,怪自己愚钝,诸多不解之处需经反复思考、推敲,甚至代入实例去理解。此书介绍王阳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和他的心学。心学,个人理解应该是属于儒学的分支,和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书中也有提到王阳明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派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甚至还因此影响了王阳明后半生的境遇),但心学中又有佛学的影子,讲究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一切向内求,以及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成圣贤,这与佛家讲的人人皆可成佛不谋而合。王阳明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四句教,通过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心学,从龙场悟道到南赣剿匪,到平定宁王叛乱,再到广西戡乱,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放到现在应该称为成功学了,王阳明也可以轻松地来一句「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当个巡抚」)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