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6)篇

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武志红

为何家会伤人在线阅读地址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第(1)篇

看到“家是港湾,爱是退路”时,这本《家为何会伤人》就此结束了。我一时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样理解“爱是退路”。大概,家应该是能为我们遮挡外面风雨的港湾,而爱是当我们无路可走或是走向极端时的退路。有家就有港湾,有爱就有退路。通常的家人有父母、子女、TA和自己,彼此爱的联结就构成了家。《家为何会伤人》讲的就是家人彼此之间关系和由这些关系衍生的结果。真相时常令人难堪,书中用了大量“复制”、“重复”、“轮回”等词,用来描述成人的人格如何追根溯源到幼儿时的环境,是这是我看这本书的感受。还好,还好,它也教了我们该怎么做,“修复”、“弥补”、“治疗”都是作者拿出的应对方案,不至于让人陷入绝望。与TA“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所以,你只是知道你是爱TA的,却不知道这其实是因为TA与你理想中的父母模型是吻合的,你只是在弥补儿时的缺憾,或者是模仿儿时的生存环境。当婚姻成了我们过去家庭的复制时,也是婚姻将爱情带入坟墓的开始。一对相爱的男女,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 1=1,你跟我想象的完全一样,彼此都活在幻觉中,这是期。第二个阶段,1 1=0,我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源于你。试图改造对方,却又徒劳无功,最后发现,对方完全是另外一个如我一般独立的人。第三个阶段,1 1=2,你是你,我是我,但是我们在一起。当真正明白即使你是你,我是我,我们还要在一起的那一刻,是对彼此的理解和对内心隐藏的那个脆弱又执拗的自己和解。与父母亲子关系是一种慎之又慎的关系。父母对孩子是否有爱,怎样表达爱都将影响孩子。“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母爱稀少,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对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非常执着。”“所有与父母分离过的孩子,对回家都抱着很高的期望。”“如果父母对一个孩子越冷淡,这个孩子越容易成长为迎合者。”而所谓溺爱并非是给予过多的爱,“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一个人通过言行举止、思维方式展现的人格,几乎都能在他童年时期找到根源。我们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也几乎照见我们在原生家庭是怎样被对待的:支配者学会了权力的方式,依赖者学会了示弱的方式,而迎合者学会了奉献的方式。当一切都已发生,该怎么办?“做父母的,应经常问自己一句: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我们自己。”“好好照顾孩子,给他做好吃的,这非常重要。这时,孩子会退行到心理年龄很小的阶段,口欲的满足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慰。妈妈做这一切尤其有疗愈作用,因这是妈妈再一次哺育孩子。”这点我深有感触。某次带妈妈来我工作地,我去开会,妈妈在我的单身公寓,预备等我会后一起前往外婆家。开完会,我拒绝了别人一起吃中饭的邀请,急匆匆赶回公寓,小小的房子经过妈妈的整理和清洁已经焕然一新,桌上摆着两菜一汤——整个屋子充满了妈妈的味道。这段平平无奇经历成了近几年来让我倍感幸福的片段。与自己我们心中都个自我评价,它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交往的法则,如灵魂一般存在。而自我评价往往是“内在的父母”对“内在的我”的评价,这一切都基于,我们童年时父母对我们的评价。“当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心里都埋藏着一个梦想:重复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看看,表面上有很多选择的我们,实则又别无选择,我们不断找寻和建立的亲密关系仿佛都是在与童年较劲儿。看似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大多时候又不由自主。但是,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我们还能自主作选择,在于我们对自身潜意识的觉知,在于我们克服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和决心。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第(2)篇

前天下午从超市出来,前面是一对母子,小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哼哼唧唧哭喊着,大概是渴了想让妈妈买东西喝,那个年轻的妈妈一边咒骂他一边拒绝,说是零食吃多了就不给买,然后小男孩想要玩具,他妈妈居然又很恶毒地咒骂,并将小男孩推向马路方向,说让车撞死算了,最后提着耳朵拉到墙根继续骂,并用手使劲点着小男孩的额头。真的无比震惊,那个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该给幼小的孩子心灵留下多少创伤。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可以随意支配甚至打骂孩子,《为何家会伤人》说到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以及出现的问题都可以追溯至婴幼儿时期,书中列出大量案例说明母婴关系的重要性,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让孩子成才成人,也足以毁灭一个孩子的未来。为人父母,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可以任由我们随意摆布,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尊严,有想法,一个小小的婴儿都有自己的脾性,而大人却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阻碍孩子内在的成长,还沾沾自喜以为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人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束缚他的内在成长,无论他是平庸还是优秀,永远永远爱他,尊重他,没有诅咒,没有暴力。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第(3)篇


小时候,有人问,如果你能拥有一个超能力,你希望是什么?我会说是读心术,能读懂别人的内心,知道对方真正的想法。那个时候就开始对人们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

毕淑敏和张怡筠是我早期接触的心理学家,她们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过多少前来咨询的人,帮助他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挽救了多少垂危的生命。她们拥有我从小梦想得到的“超能力”!在深深崇拜她们的同时,也意识到心理学的力量。

继《身体知道答案》后,这本书是我阅读的武老师的第二本著作,该书比《身体》更容易读懂,理论与大量的案例结合,帮助我们去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虽然大部分案例比较极端,但是也能从中找到关于家庭关系的种种思考和启发,并为己用。

欣喜地看到有不少书友在看武老师的书,可见大家对通过心理学这一有力工具去处理好家庭关系的意识越来越普遍。

总之,是值得一看的心理学书籍。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第(4)篇

看完并没有很震撼,一直以为心理学需要强大的同理心,而我的感知能力欠佳。看完本书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确也不知如何改变,如我的迎合型人格,确是受到原生家庭父亲绝对的话语权影响,如何从心理上根除这一取向并进而增强自己的信心,仍不得甚解。另,目前能回忆起的小时候都是从六岁开始,实在想不起6岁前的事情。细想6岁之后和父母分开的经历以及11岁又团聚后的经历,尤其是11岁之后跟父母相处,两人似乎已不记得如何为人父母,除了努力工作,甚少有像奶奶爷爷对我的关心。11岁之后的经历放佛影响更大。还好性格算是很达观,也甚少有极度不安全感,与武老师说的6岁前与父母未曾分开可能关系不小。如今也将为人父母,欣喜之余也有忐忑,至少在本书有两点收获,一是不能偷懒,将自己的意愿误认为孩子的意愿;二是作为妈妈应该投资自己,而非将所有期望放在孩子身上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第(5)篇

《为何家会伤人》?读武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回顾和反省自己经历的机会,期间做了176条笔记,这本书也断断续续读了三个月,有效读书时长约13个小时,为什么拖得这么长,恐怕是因为里面的所有案例或者情愫都对自己的内心有很大的冲击。该书讲了以下四部分内容:一、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二、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三、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四、中国式家庭。书中主要围绕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婆媳关系展开,夫妻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切关系的核心。通过书里的案例,能够引起很多有同样经历的人的共鸣,而希望通过读此书,读者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恐怕就达到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了吧。推荐每个家庭都来读一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微笑]因为,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第(6)篇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心情跌宕起伏,五味杂陈,我作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最普通的母亲,毫无悬念也”中枪了”,深刻反省,除了给孩子真诚道歉外,也深刻领悟到母爱是需要学习的,妈妈懂爱、会爱对孩子的人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亡羊补牢,是晚了些,但也比不补强吧。现在许多行业都持证上岗,我认为世上最需要上岗证的就是“母亲”,母亲这个”职业”太重要了,小者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大者关系到国家甚至世界的安定祥和,所以在此呼吁准妈妈及新妈妈们 ,尽快学习,持证上岗,融会贯通母爱的真谛,做一个智慧懂爱的妈妈,成为孩子健康幸福一生的起源,同时活出自己的多彩人生,母亲觉醒最重要,你们是幸运的,祝福你们!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24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