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迪克·威尔逊
毛泽东传在线阅读地址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第(1)篇
阅读《毛泽东传》总计花费了18小时23分,大部分的阅读都是在午间小憩之前,晚上学习之后和入眠之前的时间里。因是用手机阅读的电子版本,所以采取的是诵读的方式,否则以我以往阅读网文的习惯怕是10个小时不要就会读完,但那样所得的感悟必是不会有现在这般深刻的。读书还是应当做些思考,写些笔记的,用阅读软件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记录自己阅读时的思考。现在在此处列出自己尚能回忆起来的书中内容,以便给自己下次重新阅读时做些参考。按书中所述,我把主席的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以下的几个阶段:一、新少年的个人成长期: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小富农家庭里,年少的他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专制父亲的厌恶毅然离开了家庭,踏上了独自求学之路。二、外出求学时期:在家乡的学堂和长沙师范学院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毛泽东并不执著于在学术上能做出很高的成就而是把所得到的知识作为武装自己的武器,用于后来的革命事业中。三、加入新建的共产党:中国的共产党是由当时的一群大的知识分子领导下成立的,学士水平不高的毛在其中并不受人重视,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比较的微小的。此时毛与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成亲。四、国共合作直到长征之前:相比于毛当时在共产党内的不受重视,毛在内反而有着更高的声望。在这段时期,或许正是毛此时声名不显和加上一些运气成分的因素使其避免了在成长之前被扼杀的命运。在此领导几次农民起义,由于高估了农民和无产阶级的革热情,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但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五、长征期间:长征时毛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与“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的斗争中初步获得胜利,并首次获得了对党的控制,在他的带领下红军顺利的完成了长征(不解的是在飞夺泸定桥时守军为什么没有炸断那几根铁索),在与张国焘会师。并在与其分裂后,带领部分部队来到了延安。六、抗战时期:按照书中所述,抗战期间共产党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与往间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期间共产党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增长。此时毛的地位得到巩固,但书中给人的感觉是此时毛的作用是可被取代的。七、国共内战直到新中国成立:毛通过个人崇拜的建立,战胜了党内的主要对手——“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的领袖王明,确立党内的领导地位,而共产党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八、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结束:新中国的成立并不被当时的主要国家所承认,甚至不被当时的苏联政府所喜欢,斯大林所支持的派系在中国共产党内被排除在中央领导圈子之外。朝鲜战争期间,毛主席失去了长子,毛岸英的死应该让他感受到了自己失去了政治思想与路线的继承人(尽管毛岸英由于长期在苏联生活和受教育而持有与他不同的政治观点)。朝鲜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尊重。九、建设新中国的实验:在这一阶段初期,在毛的领导下剔除了高岗在东北建立的独立王国,毛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他有关建设新中国的构想。毛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在我看来很多设想是急于求成的,他试图在自己身前完成心中共产主义的设想,我猜想他应该也是想到了在故去后他所坚持的那套理论并没有一位有力继承者的缘故,想着只有自己才能贯彻自己的路线。“百花齐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实施是因为他当时需要借助党外的力量去清除他党内的对手,以便权力可以集中在自己手里以保证毛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建设新中国(斯大林在死后受到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促动到了他)。在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时候,毛渐渐失去了对他发起的这些运动的控制,对这些运动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估计不足,反而对新中国的建设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十、自我的“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后,林彪凭借着自己对毛的吹捧和对毛的神话顺利当上了毛的继承人位置。只是毛慢慢发现林彪的本质,特别是对林彪在他生前时的夺权行动感到愤怒。在林彪的刺杀行动失败后,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林彪死后,党中央成为以周恩来为首的现实派和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激进派之间的斗争。毛在死前打压了“四人帮”,并拉开了与江青之间的距离,并提携华国锋上位作为制衡“四人帮”的重要手段。书中的毛不是以往我所知道的那个近乎神话般的人物,而变得有些有肉但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以接近了。但向来历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本书又给我呈现了多少真实在里面呢?不过,它的确给我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也让我更接近了我以前刻意回避而又无比渴望的一段历史。记于2018年1月28日,第一次读完迪克〮威尔逊所著《毛泽东传》之时。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第(2)篇
带着窥探领袖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提起毛泽东,大部分时候还是那个神态安详,宽厚仁慈的人民币上的标准形象。幼年时期在外公家看见悬挂着毛刘朱周四人彩像,早期版本的百元钞票上也是四人俱全,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现代中国带来的财富无与伦比的。本书作者作为国外研究毛泽东著名学者之一,不惜笔墨,引用大量资料,为我们展开了毛泽东一生的画卷。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的背景不同角度不同,似乎笔下的人物也不同。个人觉得本书叙述虽小有偏颇,但内容上和我们自己期待的还是吻合的。毛作为一位中国农民的儿子,在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情况下,极富有反抗和斗争意识的挣脱传统父权和被奴化的封建意识,孤独求学、勇于抗争、打破成规,在那个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的年代,能够对中国社会和阶级现状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并将带领中国大众反压迫、反奴役为己任,实是泱泱中华文明和广袤的华夏大地给予四万万被奴役被欺压同胞的馈赠。毛泽东在政治斗争方面的才能尤其使他能够在早期党内斗争中得以生存,在不断质疑、侮辱、迫害中,不断磨练着毛的品格和素养,并最终让毛获得党内认可和支持,最终团结和带领全党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现在看来,正是这一过程,让现代中国坚定的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发展理念,无论军事斗争,还是贸易战我们不会屈服。主席诗词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时时读来仍觉波澜壮阔、胸怀天下。当然,我们不能回避建国后大跃进和文革带来的动荡、破坏,浩劫给我们祖父辈以及老一辈领导人带来的伤害,对国家复兴和民族崛起带来阻碍和迟滞,这也是后人对毛评价时有纠结的原因。毛泽东的一生是不断斗争一生,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文化斗争,与天斗争,与地斗争,与人斗争,不过归根到底还是政治斗争。我们也许永远无法通过一本书或一些文字去了解或理解一个伟人,但我们可以理解一段历史背后总有他的必然。也许没有毛泽东,中国也会独立自主民主解放,但有了毛泽东,历史加速了他的发展进程。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第(3)篇
爱读书的毛泽东(1)
毛泽东爱读书,书对他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于是问是否可以把书借来看看。随后的几天,他像人们艳遇新情人一样抱着书不放。
当书还给萧三的时候,萧发现书已像排版校样一样标上了批注和符号。毛泽东在关于拿破仑、华盛顿、彼得大帝、格莱斯顿、林肯、叶卡捷琳娜二世、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段落旁边,用铅笔画满了圈圈和点点(中国人表示强调的方式)。
爱读书的毛泽东(2)
一位老师借给毛泽东一本他很喜欢的书,即官方的历史书《御批通鉴辑览》。这本书成为他随后采取下一步行动的出发点。比起教室里能够提供的资料,他更喜欢书中读到的敕令和皇帝们的备忘录,因此他决定自学一段时间。
就好像6个月是他能够集中注意力的限期,毛泽东把自己关在湖南省立图书馆里半年时间,像一名隐居修道士一样闭门读书。
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他就到了,晚上关门时他才离开。他像一座低着头的狮身人面像,趴在桌上读书,旁边堆着一摞书。他只在中午离开阅览室一会儿,买一块饼或是一个肉包子当午饭。
爱读书的毛泽东(3)
毛泽东严于律己。对待自己,也如同一把尖刀。有一件事最能说明他进行自我修炼的方法:他有一个习惯,带着书到距第一师范不远的一个叫南门的最喧闹的地方去看书,为的是检验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是培养英雄的小小路径。如果说他还没有能力塑造他周围的世界,但他已能够塑造自己了。
爱读书的毛泽东(4)
故宫护城河边的北长街有座古老破败的福佑寺,毛泽东租下了一部分。夜里,毛泽东睡在没有取暖设备的主殿里,就在镀金的佛像的眼皮底下。他晚间用作读书写字的台子是一条香案,点着一盏豆油灯,微弱的灯光使大殿里的氛围令人悚然。在香案旁边,摆着一台蜡纸油印机,这可是新时代进行政治组织宣传的圣器。这些组成了这位从地方上来的年轻政治家煞有介事地称为“平民通讯社”的印刷厂。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第(4)篇
因为已经就罗斯·特里尔的传记写过一篇简单的评论,有些话就不再重提。对毛的评价注定会面临巨大的分歧,由于中共在近代史中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地位,他曾经赢得了相当广泛而真诚的尊敬,但同时他也因为统治后期的一系列激进政策(未必都是“错误的政策”),招致了相当多的谴责和憎恨。争议的焦点在于,毛发动文革的目的是出于理想主义的愤怒,还是纯粹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崇拜毛的人们,将他们的偶像视为挑战不公正的社会秩序,试图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家的、堂吉诃德式的悲情人物。否定他的人们——大多为历次运动的受害者或亲历者,则将毛看做一个嗜权如命、不择手段的政治家,轻者责备他专断固执不听忠言的坏脾气,最极端者连其人格也彻底否定,比如那本《鲜为人知的故事》。目前的史学家还不能评断谁是谁非,由于大量的文献尚未解密,双方的观点也仅仅只是观点,或许包含有部分真实,但大体应该是双方内心“对毛泽东的期待”的投射而已。迪克西传记中的毛,明显要比特里尔的多了一些“人味儿”。在看到文革的发展一再偏离他的预期,而他只能无奈地拨乱反正,重新依赖官僚系统的时候,我们只能一声叹息——既为他本人注定的挫败,更是为了在运动中的挣扎的芸芸众生。理想主义,不能作为视万物为刍狗的借口。徐中约曾说过,毛是一个“内心纯真的人”,我也宁愿相信这一点。作为历史的工具,来完成改朝换代的使命,顺势而为时不免神采飞扬、一时风流,而当他试图挑战人性、挑战规律的时候,就被时代轻轻地抛弃,他曾经有力的攻势仿佛遇到一堵无形的墙,被彻底的化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最后,我觉得能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现在,乃是一种幸运。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第(5)篇
首先这本书是一个外国人写的,里面可能没有我们那么多的避讳,写的尺度很大,很有冲击。
毛泽东是一个伟人,他领导了革命,领导创造了新中国。是一个伟大的领袖。
但是孰能无过,由于身居高位,一点点的错误也能被放大影响许许多多的人。
今日中国能够客观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人太少了,许多人只看到了负面,更多人只看到正面。也或者说许多人只表达出了负面,更多人只表达了正面。
读了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不要轻易相信一件事,更能让我辩证的看待那段历史。
无论是出于权力的追逐还是出于人民的权利,事实是有许多人在遗憾中屈辱的死去,有许多人变成了杀人狂魔。孩子变得六亲不认,父母变得没有尊严。
毛有错,但林彪集团更有错,四人帮更有错。
这让我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神坛。没有活人的神坛。
更能理解为什么大多数英雄都是在牺牲之后才受到表彰,受到宣扬,因为死人不会再说错话,不会再犯错误。
出于对国家的尊重,我们今天更愿意保留毛好的一面,但是也不要忘记那些错误带来的伤害,让它警醒着我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
有异见者也要保留他们表达异见的权利。
最后,毛是个伟人,但不是完人。
有值得学习的,也有需要警醒的。
感谢他。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第(6)篇
五星好评是因为看完书以后,我变成了毛主席的迷妹。过去对于毛泽东了解太少,仅局限于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中他的诗词的背诵。都到三分之二我就变成了忠实的迷妹!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因为他有魄力,有智慧,有胆识,有眼光。虽然有一些偏执甚至顽固的做法,但我觉着他并不是恶意。现在脑海里一直浮现他的模样,高大,说话不紧不慢,他永远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拘泥于规则。外国人写的书读起来并没有那么顺畅,而且总觉着作者存在一些偏见。另外,毛主席的政治生涯也并没有顺风顺水,作为主席也并不是得到人人爱戴,总有反对他的人,有要批评他的人,可贵的是,他愿意接受对的批评,有性格的是,对于无聊的批评他置之不理。花了很多时间来看这本书,我觉着很值得,毛主席很值得!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