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安忆
长恨歌在线阅读地址
长恨歌读书笔记 第(1)篇
《长恨歌》| 王安忆 著女人的美,大抵要分许多种,有的凛冽不可触碰,有的温软若没有骨脊,有的清雅如仙人落凡,可这些美都是让人只能远观的,是只愿欣赏却不得人喜欢的。而王琦瑶的美,大约是恰到好处的,是带着烟火气的,是让人忍不住栖身与靠近的。而她命里的情与怨,源就源自她是知晓自己的美的,所以这里弄里,便再承不住她这被世间繁华所撩拨的心。而他们从她身边走过。一个贪恋着她的青春美好,看着她像是看着晨间的芳草;一个贪恋着她身上繁华的气息,望着她就像是望着大都市的车水马龙;一个贪恋着她的寂寞与小心翼翼,想要攫取她所剩无几的可怜的真心,望着她,就像是在望着被救赎的自己;一个贪恋着她的可怜与愚蠢,看着她就像是看着一场爱情战役里的战利品;一个贪恋着她身上岁月留下的迷人香气,看着她就像是看一些一部精彩的旧电影。在他们的眼里,她可以是任何的人事,却从来都不是她王琦瑶自己。唯有一人是望着她只当是王琦瑶的,却又是她远远望去,只望见平凡二字,而望不见那人本身的,所以注定也是有缘而无果。若说她是贪慕虚荣,却也不尽是,若说她是贪慕爱情,爱情对她而言更像是生活里必备的药剂,却不是食粮。在王琦瑶面前,钱财与爱情仿佛确是必不可少的,却也是身外物,她最为钟爱的,大约从来还是她自己。人的某些欲望,原本是扇紧闭的大门,有一天,有人偶然间拉开了它的门栓,它们飞驰而去,这原本顺其自然的日子,便成了不能过活的日子,这天,便变换了颜色。或者说,欲望本无错,但人若不再能操控欲望,宁愿不计后果去换取片刻的烟火,那么当光芒与湮灭,悲剧就已然埋下了伏笔。关于《长恨歌》这本书本身,我断断续续地看了将近七年。对我来说,我是不想知道王琦瑶最终的命运是如何的,对我来说,她是个让人爱不得又厌不起的人。我唯一不想生出的情感,是怜悯,年少气盛之时,总觉王琦瑶是不值得怜悯的,但我又分明知道,若是我阅读完毕,又定是会生出这情绪的,所以拖拉了许久,终是不想去看她的结局。但人生里,又有什么事是真正谈得上值得与不值得的呢,所以,也终于在这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里,让这个故事讲出了它的结局。再向往的年代,也终究会过去,再姣好的容颜,也终究会老去,紧攥不舍的财富也终究是空虚和戾气。唯有日子,永恒不变,唯有弄堂里的鸽子,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陪着时间,写完了,也听完了这人生百态。▲ 人心最经不起撩拨,一拨就动,这一动便不敢说了,没有个到好就收的。▲ 女人的美绝不是女人觉得的那一点,恰恰是女人不觉得,甚至会觉得是丑的那一点。▲ 午后是一日里正过到中途,是一日之希望接近尾声的等待,不耐和消沉相继而来,希望也是挣扎的希望。它是闺阁里的苍凉暮年,心都要老了,做人却还没开头似的。
长恨歌读书笔记 第(2)篇
斷斷續續花了幾個月,才將這本書看完。
最開始是語文老師提到過這本書。按她所講,這本書就給我的印象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在她豪華的房子里虛度時光,並且她有一個年輕的情人。
直到我真正讀了這本書,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啊。
在前文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寫上海,寫上海的弄堂。
特別是那時的鴿子。
它们是多么傲慢,可也不是不近人情,否则它们怎么会再是路远迢迢,也要泣血而回。
王琦瑤的一生是平淡的,即使是曲折,也是帶點風平浪靜的曲折。是充滿念想的,王琦瑤相較於身邊的人是成熟的,她的心思千回百轉,無傷大雅卻又最淒涼。
從吳佩珍到蔣麗莉,到底是誰拋棄了誰?
從程先生到李主任,年輕氣盛追求繁榮高貴,即使敗了也還有程先生保底,便無所顧忌。“藏身”愛麗絲公寓,獨留內心的空虛,等待回來的人。若只是如此,她會忍心呆一輩子嗎?
可以李主任走了,再也回不來了。留下的黃貨,留下了念想,卻也在最後帶走了王琦瑤的生命。
回到安寧的鄔橋外婆家,遇見那個嚮往上海的阿二。本以為會在後來的日子再見他,卻不想再也沒有了,再也沒有了。
後來毛毛娘舅,薩沙,荒誕的生下了薇薇。
依舊愛她的程先生,還是悉心照料她,卻在後來死於文革。
没有一个人看见程先生在空中飞行的情景,他这一具空皮囊也是落地无声。
王琦瑤的人生,是一截一截的。
生下薇薇,讓她長大結婚,去美國。
上海是變化了的,亦可尋規律。
與老克腊相愛(年輕王琦瑤二十幾歲),是王琦瑤奢侈的陪伴。
拿出黃貨來懇求,只余碧落黃泉。
最讓我心驚的是,十幾歲時候的王琦瑤,在片場里看到的那個扮演死去的那個女人。就是她自己,一樣的場景,一樣的死法,死於他殺。
流言的浪漫在于它无拘无束能上能下的想像力。
她的向往是因王琦瑶而生的向往
照相馆里那些众星捧月的晚上,足以照耀很多个平淡的白昼,有了那橱窗里的亮相,无声也是有声。
在她们看起来随便的表面之下,其实是十万分的刻意,这就叫做天衣无缝。
窗帘起伏波动,你看见的是风,王琦瑶看见的是时间。地板和楼梯脚上的蛀洞,你看见的是白蚂蚁,王琦瑶看见的也是时间。星期天的晚上,王琦瑶不急着上床睡觉,谁说是独守孤夜,她是载着时间漂呢!
长恨歌读书笔记 第(3)篇
第一次读《长恨歌》大约10年前。那几乎是自张爱玲之后,我读到的最接近张爱玲文字风格的作品,同时最能还原我记忆与意像中的旧上海的作品,地道的旧上海的精神气质。现在再读,能清晰感觉到王安忆与张爱玲在文字风格上的不同。 王安忆的文字,虽然很好地传习了张爱玲的细腻与情调,但沾染了她所处的时代被简单化的审美趣味,那种大而广而空的时代气味。而张爱玲的文字依然是满满的旧时文人的华美、惶魅与精细。或许不当,但对我来说有点苏维埃相较于小布尔乔亚的意思。 虽然这种差别是两人所处时代的烙印,无法避免。尽管如此,《长恨歌》已经堪比当代的《金锁记》或者《沉香屑》。 不是故事内容的可比性,是文字趣味和精神意境的某种映照。旧上海或许有许多个“王琦瑶”在新中国翻天覆地的环境里发现自己的生存在新的环境里完全是不恰当的,而又无法向自己妥协, 就像王琦瑶始终保留着李主任给她的楠木匣子。生命的结局要么是卑微的,要么是惨烈的。个人的命运在时代剧烈转变的时候,如此顽强 – 为了自己既成的生活与价值信念,又如此渺小 – 在时代的碾压之下慢慢窒息而死。
长恨歌读书笔记 第(4)篇
初中的时候看过这本书,只是看了前半本,并没有留下太大印象,只觉文笔纤细的起腻,竟看不下去了。只记得一个李主任。如今再拾起,还是时时感觉无法看下去,前半本倒好说,后半本有说不出的不舒服,感觉在一点点的
“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但竟也是压抑着的,像是镜花水月,平静掩藏疯狂。看到结局实在不舒服,突兀,膈应。王琦瑶这一生好像都在依附男人,她的人生每一个节点都是为男人而改变,到最后却像是这一生全在靠自己,谁也帮不到她。矛盾,又在依附,又不忘自持。到头来确是一场空了。
长恨歌读书笔记 第(5)篇
今天学了王安忆学了《长恨歌》,果然自己看和老师讲是不一样的,自己看很多很多点都想不到,《长恨歌》是写前的情妇王琦瑶几十年来的生活,通过王琦瑶写了几十年的历史,或者说通过几十年的历史写了王琦瑶的命运。王安忆笔下的历史不是我们通常习惯于关注的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结合联系的历史,而是作为时间的历史。她极力渲染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弥漫于空气的不同气味、不同的氛围、不同的来自感官的特征,她努力准确捕捉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特定个人的生存面目,精神依赖,趣味取向。由于投向历史的视点不是政治,不是历史变迁中存在的历史成分,而是作为时间年代的历史,故而,她笔下的历史与个人显得特别平实,真切,贴近,两者的交融也因之更和谐,从而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饱满、浑厚感。《长恨歌》王琦瑶的一生经历过历史的四个重大事件,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而这些仅仅是背景而已。由历史来看王琦瑶怆凉的命运。
长恨歌读书笔记 第(6)篇
在王琦瑶的身上我们多多少少都能看见自己的影子。那种年少的傲娇、那种洗去铅华后的沉淀。
王琦瑶的一生和男人是分不开的,好似《青春之歌》中成长的林道静。李主任给她温存也给她等待,程先生永远好似生活里的备胎。而毛毛舅则让她成为母亲,萨沙则是她求爱路上的一个工具或者利用的一个人质罢了。爱到极致而后抽身,一个人抚养薇薇成人,两人似乎一直都“争风吃醋”,但是在对待薇薇和张永红的关系上,表现出了作为母亲的那份关心。美人迟暮之年,出现了那位克腊人,现实里大概是很难出现的,而且最让人不愿相信的是,王琦瑶似乎也为此动了真情。长脚外表光鲜摆阔的生活与实际的穷酸潦倒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长脚入室偷盗也是出人意料。结尾首尾呼应,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的片厂,而那片厂便注定了王琦瑶的一生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