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双城记读书笔记 (6)篇

双城记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双城记在线阅读地址

双城记读书笔记  第(1)篇

啊啊啊卡顿!西德尼·卡顿!!啊啊啊啊看哭我了(。 ́︿ ̀。)这本书看得我背后发热!狄更斯真的不是一般的厉害嗷!( ̀⌄ ́)
故事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这些基本的大概看之前都会了解到。《双城记》讲的是马奈特医生从巴士底狱放出来以后发生的事情,通过好朋友洛瑞的帮助,他找回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露西,并且回到了英国过上了正常的医生生活。而不久之后他的女儿露西就和有着侯爵家庭背景的前贵族查尔斯·达内(为了隐藏家族身份他改了名字)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法国大革命来了,暴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变得民不聊生,甚至国王都被拖出来砍了头……查尔斯为了我救自己家族以前忠实的仆人重新回到了法国,不料却被雅克党派的人抓起来秘密监禁到巴士底狱去了,后来马奈特先生凭借他以前被囚禁到巴士底狱这一受人尊敬的身份又把他救出来了。刚救出来一天,又被德发日夫妇控告抓进去了。在马奈特医生被洛瑞接走之前,曾一直受到德发日夫妇的关照,后来才了解到原来德发日太太的兄弟和父亲曾死于查尔斯的家族,于是她立誓要杀光侯爵家族的所有人。在查尔斯临死的关头,暗恋露西的西德尼·卡顿代替查尔斯上了断头台,并把查尔斯一家人送回了英国……
虽然花了一周时间才看完这本书,但是读完以后真的很惊叹啊!仿佛当年看《青春之歌》一样深受感动。我觉得在这部作品中,最杰出的是狄更斯做的铺垫,可以说这本书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前大半部分都是在做很长很长的铺垫,甚至有些读起来会一脸懵逼,但是当读到第三部的时候就会突然间恍然大悟,此前所有的铺垫都能够浑然一体,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动人的故事。比如说之前讲侯爵那两张,说到一个蛇头女怪留下一个石面人像,还说什么将要终结在雅克手中之类的,刚看的时候连雅克是什么我都没有反应过来,后来看到部分才恍然大悟啊,真的很厉害。
其次是在人物塑造方面,确实是无比地成功嗷!最喜欢的人物是卡顿吧,在前面的时候他给人的形象是一个捉摸不透的、乱糟糟的、忠诚地为律师干活的胡狼,但是看到后面,特别是他突然出现在普罗斯小姐的弟弟所罗门面前的时候,实在是无与伦比地帅啊啊啊!他在最后服刑的时候(对吧我也没想到狄更斯真的让他去死了)被形容成如同先知一般冷静,一直安慰着同样也将要被断头的一个小妹妹。还有就是德发日太太,此前每次出现她的戏份的时候,她都是在酒店的前台一声不吭地编织着,其实她的编织是有意义的,她把要记录的东西都编织到里面去。有人问她,这编织的是什么呢?她答,寿衣。后来看了马奈特医生的那封信,才知道德发日太太在攻占巴士底狱的时候如此勇往直前是因为曾经整个家庭遭受过不幸啊,在觉得她可怕的同时还觉得她挺可怜的昂。除此之外还有忠心耿耿的普罗斯小姐、杰里,慈祥的生意人洛瑞等等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除了在文学史上流芳百世以外,不朽的还有它的开篇名句: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姑且认为我对这句话有了些许感受。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充满了爱,到处响起了反抗压迫的号角。在危难的法国大革命中,我看到了马奈特医生对自己女儿的爱,看到了普罗斯小姐对自己的主子露西的那般忠心耿耿,看到了卡顿为了露西不顾一切,美好而伟大。为什么说这个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就如书中狄更斯所说的,这些曾经被旧势力压迫的人,站在了旧势力的坟墓上,成为了新的压迫者。可怕的吉萝葶,死于她手下的人一车又一车。从一开始的把压迫人的贵族处死,到后来暴民动乱,肆意屠杀,实在是太可怕了呜。实在令我感慨的是这些乌合之众,打着“自由、平等、博爱,不是毋宁去死”的口号,屠杀着一批批无辜的人。等等……这是不是和文化大革命有点像嗷??never mind,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许许多多如德发日太太这样的意见领袖,操纵着这些无知的百姓,让他们被复仇这种东西侵蚀大脑。实在是愚蠢。
多么感谢我生活在了这样一个目前来说算是和平的时代,生在了这样一个国家China No.1

双城记读书笔记  第(2)篇


开篇的那一页那一段话是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话,它出现在我小学初中高中的作文指导里,它出现在经典名著名言里,因为它,我满怀期待地开启了这本书。

但是,我在三四百页时任然没有什么头绪来确定它想告诉我什么。我感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性的残酷和可怕,那个时候的巴黎,在我的想象里,是如黑云压城城欲摧般的黑暗,人心惶惶,阶级压迫,穷人的饥饿困苦,被剥削的痛苦,与之相对的,老爷们的奢靡为所欲为,视人命如草芥,佃户仆人都是如牲畜一样的存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底层人们站起来了,秘密谋划了许久的复仇计划,实现了,爆发了。每个人都拿着武器,强调着自由平等博爱不然毋宁死去,法制被毁坏,囚犯的生命因为群众的情绪而左右。在这种时候,马奈特医生和他女儿露西的亲情,卡顿为了露西的忠贞的爱与祝福而去替代露西的丈夫查尔斯死去,普罗斯小姐为了对马奈特一家的爱而勇敢抗争甚至失去听力,洛瑞先生(一个恪尽职守的银行员工)和马奈特一家人相处几十年,为了他们可以先抛开自己为之工作了一辈子的工作……这些亲情、友情、爱情是我所能感受到的美好,让我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下,本来已经惶恐不安的心,镇定舒缓下来。复仇会蒙蔽人的眼睛,受压迫剥削长久的愤怒会使他们双目充血,那怕自己饥饿,孩子老人病重,他们也会放下手上的活,去发泄愤怒,去伤害无辜。卡顿,一个不求上进、嗜酒的律师,其实拥有着一颗聪明的头脑和一颗真挚的心,爱上露西就是一辈子的事,看起来痞里痞气,一点儿也不正经,宁愿当狮子后面的胡狼,可是他总能布置好周密的一切,安然赴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他活在了马奈特一家的心中,世世代代谨记,他拥有着最崇高最尊贵的地位。

除了以马奈特一家来表现美好与光明,真正大革命胜利前的黑暗与血流成河,卡顿死前的语言和内心活动,德日金太太的身亡都预示光明和另一个时代的到来。

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美好与希望。它拥有着各种各样的形象,它能够让被禁锢在牢里几十年的精神失常的马奈特医生恢复正常,它能够使马奈特医生放下仇恨与愤怒去接纳使他入狱的家族的后人成为自己独生女儿的丈夫,它能够使杰里真诚地祈祷马奈特一家脱离险境,使他真诚地悔过放弃之前的挖尸人的工作,使他理解妻子对自己的担心,它使普罗斯太太一个一身英国派头从来没有打过人的壮实女人,为了马奈特一家,为了给他们拖延时间,而去拖住那个复仇的女人,失去了自己的听力……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它们是共存的。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双城记读书笔记  第(3)篇


A Tale of Two Cities,谁不爱书里的Carton和现实中的Darnay。

尝试看英文版失败…阅读水平还是略逊,sign。

文中人物很多,没有某个人被着重刻画,看开头的时候常常分不清谁是谁,看到中间的时候也想不到会以Carton的献身收笔。

每个人的描写都很极端,Lucie极端可爱善良,Darnay极端正义又略不谙世事,他们之前的爱也是极端的美好,不参杂一点瑕疵,甚至在Darnay准备瞒着妻女去救昔日的仆人那个夜晚,都为自己的有所保留而自责。Madam Defarge 身怀仇恨,即使是面对仇人的下一代也冷酷无情,甚至为了确保自己的计划顺利,刻意向自己的丈夫隐瞒计划,于她,这或许不能称为革命,或许只是大规模复仇下的一命换一命。但一如作者所言,爱的力量大于恨,忠心耿耿的Miss Pross是我觉得文中最可爱的一个角色。

附上最喜欢的几段

公元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就这样引领着这些赫赫人主和芸芸小民。
让现实中的雨和雾打在自己的脸上
太阳悲悲切切、切切悲悲地冉冉升起,它所照见的景物,再也没有比这个人更悲惨的了。他富有才华,情感高尚,却没有施展才华、流露情感的机会,不能有所作为,也无力谋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症结所在,却听天由命,任凭自己年复一年地虚度光阴,消耗殆尽。
“这秘密是你的,不是我的,我保证要珍重它。”
不幸的开端自然不会有美满的结局
可是那伐木人和庄稼汉,虽然不停地在干活,却默默无声,连走起路来都蹑手蹑脚,谁也听不见他们的脚步声。
细想起来,这事实在奥妙,任何一个人,对别的人来说,都是深不可测的奥秘和难解之谜。每当我在夜间进入一座大城市时,就会有一种一本正经的想法,那些黑压压地鳞次栉比的房子里,都藏着各自的秘密;每幢房子的每间屋子里,也都藏着它自己的秘密;而各间屋子里无数胸膛中跳动着的每一颗心,就它自己的某些心绪来说,即使对最亲近的另一颗心,也是一桩秘密!有些可怖的事情,甚至于死亡,就起因于此。我再也不能翻阅我所钟情的这本可爱的书了,即使我希望能及时读完它也是枉然。我再也不能凝望那深不可测的水流深处了,在光线射入的瞬间,我曾瞥见深埋里面的珍宝,以及其他沉入其中的东西。这本书注定了在我仅仅读完一页后便会砰然合上,永不再开。当阳光在水面上嬉戏,而我茫然地站在岸边的时候,这水注定了要被永恒的坚冰封死其中。我的朋友去世了,我的邻人去世了,我的爱人、我的情之所钟也去世了;那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秘密,也就被永远牢牢地封存了,而我也将把我心中的秘密一直带进我的坟墓。在我走过的这个城市的任何墓地里,在我看来,有哪位长眠者内心深处的奥秘,比那些忙忙碌碌的居民更加神秘莫测?而在那些居民看来,又有哪位长眠者比我更神秘莫测呢?     说到这,我们那位骑在马背上的信差,也和国王、首相,或者伦敦的富商巨贾一样,同样拥有这种与生俱来、不可转让的遗产。挤在那辆笨重缓慢的旧邮车狭窄车厢里的三位乘客,也是如此。他们互为不解之谜,就像各自坐在自己六匹马或六十匹马拉的马车里,彼此相距有一郡之遥,相互全不了解。

双城记读书笔记  第(4)篇

可能我读的书不多,刚开始看的时候,羞涩难懂,可以说,我是逼着自己看完的,看得很慢很慢。可是名著就是名著,当差不多过半的时候,这本书就已经可以行云流水般的阅读测。
法国贵族的糜烂的生活,我也读过几本,可是那时,读过以后也忘得差不多,是这本书让我想起那些书。
书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也许不是卡顿为了爱情甘愿替情敌去死,尽管卡顿是伟大的,但是同时他也是自卑的,他想要去爱,可是他却希望的是,被露西爱。在卡顿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每个人的影子。
书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当法国大革命成功之后,贵族被拉下,一个又一个贵族被审判,被杀害。大多贵族罪有应得,该杀!可是当所谓的人民掌权之后,却也依然以人民的名义行杀害之实。书中的悲剧也因此产生。(有时候我在想,对于卡顿而言,为了露西去死可能是一种好的结果)。
之前读过一本书,叫做《乌合之众》,里面提到,“群体是没有智商的”。当时我认为这是谬论,可是在这本书中,我却见识到了昨天还以你为豪的人,今天却对你破口大骂。(达内被判死刑的时候)。
人是一种会被情绪裹挟走的动物,但是最可怕的是:你充满了情绪,你被情绪带着走,却以为自己很理智。
“跟着自己的心走”和”被情绪带着走”的分界点在哪儿?这是在那个情节中,我一直在思考的事儿。

双城记读书笔记  第(5)篇


历史课本上的法国大革命,总是振臂高呼、充满,仿佛推翻一切和重建一切都是如此简单,而今才知道,革命狂热、暴虐、颠倒一切,多少罪恶,多少无辜者,多少猩红的鲜血横流。阅读中总不由得想起200年后的东方国度,虽然不尽贴切,但那十年,也是如此,轰轰烈烈、打倒一切、混沌颠倒……

但即使如此,美好的人性尚未泯灭殆尽。卡顿、洛瑞先生、马奈特医生、露西、达内先生、普罗斯小姐……不卑不亢、有情有义,坚守着自己,守护着他人,奉献着爱。有着怜悯之心善良女孩露西、把“生意”变成“真意”的洛瑞先生、隐藏伤痛只为让女儿幸福的马奈特医生……而最动容的无疑是卡顿先生,爱她,所以爱她所爱的人的生命,无疑是最美丽的情话。他曾说过是她给了他梦,所以他以他的生命他的全部来报答。但除了对她的爱,他个人,也是有着大爱的,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在赐予着爱,仍在期盼、相信着爱。

这个故事,发生在最坏的时代,但这些有爱之人,却也给我们看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双城记读书笔记  第(6)篇

查尔斯通过很大一部分篇幅渲染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映射到当时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无论是酒桶摔碎的那一刻,还是霞光照耀下的断头台,猩红永远都不会被抹去。其中人物刻画丰满,性格也跃然纸上。露西的善良圣洁却在丈夫受难之时坚强稳重;医生在监狱里的呆讷和后面为了女儿幸福奔走的坚忍伟大;达内的对于局势判断的单纯却又有放弃爵位并和叔叔斗争的勇敢,还有洛瑞先生、普洛斯小姐和杰里的忠诚。其中卡顿作为最后的牺牲者,在全文结尾出现的信,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他看到了一个真正民主、自由、博爱的法国;看到了自己舍身救下的马奈特一家幸福的生活。他看到的就是查尔斯自己想要的样子。德发日太太在其中其实是一个很坚强的革命者角色,但她无情冷血,对任何人包括自己都无法付出一丝丝柔情。最终死在了冷冰冰的子弹下,也许就是她最好的结局了。查尔斯是能通过这本书来宣扬他自己的人道主义观点。革命如若是以暴制暴,那它是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变革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36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