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十年成长的个人告白,中国社会变迁的备忘。央视知性美女主持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柴静说:“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看见 读后感 第(1)篇《看见》
看到了关于同性恋的章节,内心还是有点震撼,震撼于作为中国记者,柴静无疑是一个前卫又大胆的人,对于这个话题,很多人知道但并未有更深入的了解。作为被“尊称”为名记的柴静,选择了深入这个话题,当时的人们对同性恋的排斥程度也侧面反映了这个题材的难度,庆幸的是,虽然时隔几年,努力没有被雪藏,它被呈现在了大众面前。
听到同性恋这个词是在一步泰国的影片中,讲述的是一对女同性恋。当时的伦理道德不足以支持她们看似的举动,虽然有过侮辱,有过谩骂,有过冷眼旁观和众多人极力的的反对,整个过程很是曲折甚至离奇,好的是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还是有很多的人认可她们。虽没有一纸证书来见证她们的爱情,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多数人都会打着道德的幌子去指正别人,用道德去绑架别人,就觉得你是谁,你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我很讨厌这种无知的道德绑架。没有人有资格评论别人的人生,不管对错,不管如何选择,那都是当事人自己的决定,作为旁观者,你可以不支持,但也请不要用你无上的道德去反对。毕竟,你只能过你自己的人生,过得好坏还说不准呢,为何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硬要去参与别人的人生呢?大多数人的认知是非黑即白,但别忘了还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同理,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用对错来判断。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感想,不喜勿喷。当然,欢迎多多指教。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非典时期发生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虽说过去了有快十年了,但看到文字内容,还是有点震撼,想着当时上小学的我,很懵懂无知,不知道大人们所说的瘟疫指的是什么,只知道他们当时都很恐慌。或许对于当时无知的我们来说还是一段“幸福”的时光。那时的体温计一支十元钱,板蓝根价钱也是疯长,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一家人每天买板蓝根钱都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所以大人们自己不会喝,都是留给小小的我们,每天追着我们让我们喝,哄着我们喝,喝到都要吐了,还在喝,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买一些糖果给我们,只要喝了就有糖吃,那个年代能吃糖就是天大的幸福,所以即使很难喝也忍了。大人们因为贵,不舍得喝,就在田里挖草药,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反正都说有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在挖这个,每天下午整个村子好像商量好似的,都在熬草药,整个村子都充斥这难闻的味道,那个时候是真的很穷,那么苦的药,一般的白糖都都不舍的买,就直接捏这鼻子喝,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我们经历的故事。虽然很苦,但是大家也很淳朴,很团结,在那个人心惶惶的年代,我们依然安然无恙,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想在回想起来还是满满的感动,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确实最无私的。看了这段文章,勾起了多年的往事,记录下来,也是让自己时刻铭记,此刻的心还在跳动就是最值得感恩的一件事。
是对峙,不是对抗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海子有句诗,深得我心:“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编导在后期的台子上是神啊,剪辑和导播一秒之间,差之千里,一个镜头的调度,就是全部人生。多牛啊。这种各自归位的陶然——哎你没觉得我比以前嘴儿甜了么?
这才是真相啊,拍得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得罪剪辑和导播。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说,“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什么是探寻?”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Doing the right thing is the best defence.”——准确是最好的防御。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只求了解与认识而已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我们要维护一条道德的底线。那条底线,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不是随性而为,不是暴力、滥交、背叛、屠戮!”
无论如何,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死在路上的甲虫,它是像你一样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生命,像你一样喜欢太阳,像你一样懂得害怕和痛苦,现在,它却成了腐烂的肌体,就像你今后也会如此。”
美国最高法院的官霍尔姆斯说:“法律不是一个道德或是伦理问题。它的作用是制定规则,规则的意义不在于告诉社会成员如何生活,而是告诉他们,在规则遭到破坏时,他们可以预期到会得什么。
“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一个人忘掉过去可能有自我净化的作用,但一个国家的历史就不同了,尽量掩盖,假装这类事根本没有发生过,难道对我们民族的良知没有损害么?”
陈虻不死
白岩松说“那是个非常寂寞的人”。陈虻活着,就像一片紧紧卷着的叶子要使尽全部气力挣开一样,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也不是要取悦谁,他要完成。他的寂寞不是孤单,是没完成。
陈虻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那你的离去还有什么意义?
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不要堕落。”
这本书是柴静十年成长的个人告白,中国社会变迁的备忘。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柴静说:“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虽然不尽相同,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陈虻不死》中,白岩松说“那是个非常寂寞的人”。陈虻活着,就像一片紧紧卷着的叶子要使尽全部气力挣开一样,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也不是要取悦谁,他要完成。他的寂寞不是孤单,是没完成。看到这一段毫无疑问被感动了,白岩松对于陈虻准确的评价,让人有点心疼这个大男生,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看似疯癫的他却用尽全力奉献给他热爱的事业,对于工作,他是炽热的,作为导师,他是成功的,人生中能遇到这样的精神导师比中了百万大奖还值得高兴。
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会遇到那么几个改变你命运的人,在你人生低估,迷茫沮丧时做你的指路明灯,虽然在某个时刻会走散了,但不可否认他会成为你心中永远感激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想起他,你就会充满斗志,信心满满的接受挑战,愿你也有这么一个陪你一直走下去的“精神导师”。
最后,附上这段我喜欢的座右铭:
陈虻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那你的离去还有什么意义?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