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书笔记 (6)篇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作者:石黑一雄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在线阅读地址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书笔记  第(1)篇

本书的标题叫做《远山淡影》,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 但什么是模糊不清的?看完全文也也就有了答案——记忆.所以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一本充满细节的回忆录. 而读完这本小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整篇小说是由不同的记忆片段拼凑起来的,或长或短,不交代背景也不叙述理由,它就这么发生了。其中景子的死亡、和二郎的分开、为什么最后是在英国等等片段就像人的回忆中闪现的另一个回忆片段而已。而人的记忆往往带有主观性,我们认为自己的回忆就是事件本身了,就是事实了,其实不然,记忆偏爱细节。布罗茨基认为“我们以为我们多少是在以一种地毯式的无一遗漏来回忆整件事情,这个使人类得以继续其生活的信念其实是毫无根据的。记忆比任何事情都更像一个按混乱的字母顺序查阅的图书馆,并且没有任何人的全集。”说回正题,小说的背景是二战后的长崎。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时期地点,所以也可以猜到这篇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二战后饱受原子弹冲击后的长崎人民的“战后创伤心理”(日本人很爱以原子弹后的广岛长崎为主题创作)。说到这个,又让我想起一部电影叫做《我的广岛父亲》,也是一部描写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人民的生活及心理的电影。整部片子的氛围和这本小说一样,压抑、灰暗、沉重。而电影的主题就一个:战后的日本人依然没有放弃希望。而小说好像侧重在于描写战后的扭曲阴暗的心理活动。当然也不乏积极向上的代表:藤原太太和松田重夫。说到内容,一开始是摸不着头脑的,不明白文中以一个贤惠的妻子存在的悦子为什么会和一个自私、充满矛盾堕落的佐知子成为朋友。到了最后,看到在桥上对万里子说“你要是不喜欢那里,我们随时可以回来”的时候大概有个答案了。文中的我就是悦子也就是佐知子,而万里子就是之后自杀的景子。那到底有没有佐知子这个人呢?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战后的日本人的心理在作者的细致描写下淋漓尽致的再现了出来——不信任其他人又渴望抓住一棵救命稻草哪怕对方是一个靠女人养的酒鬼也愿意相信他能带着自己去美国、自私,矛盾,扭曲变态,但同时又对希望和变化充满期待。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是部恐怖小说来着…不过当时的受重创后的日本也差不多就是恐怖片本身了吧。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书笔记  第(2)篇


当国不能给你一个完整且安稳的家的时候,国家也就不存在了。人来到人世第一眼看到并从此开始生活的环境,人生大部分时间尤其童年少年时光被吸纳的地方,都算得上是故乡。所谓故土难离,是因为那片土地承载了你最初的家,这个家承载着你的亲人和你们之间流动的爱。当一颗炸弹把一切化为焦土。无论,日后多么繁华的高楼伫立,它也只是建筑物,不是家。因为,物非人非…万里子的家人里有一窝新出生的小猫,所以她不肯离开,而最终随着木盒沉入河底的还有她幼小的心灵。续方先生和年老的悦子,一个渴望留在儿女身边,一个渴望留下儿女,而成长了的儿女总是一路前行,不会停下来等你,更不会蹩回来同你徐行。孤单一个人走到哪里也不是家。佐知子是悦子被战争剥离出来的人性。成年的她目睹并亲历了战争的残酷。孤单、恐惧、无助,犹如一只玻璃窗上的飞虫,一次一次不停歇地冲撞,为得是那一片蓝天的自由,一束阳光的温暖。为了生存下去,人们变得残忍,落入纱灯的虫子都不忍杀死的心,却为了消除逃离的牵绊,而将双手扼住柔弱的小猫按入水底。人性的善恶又如何评判?即便今日,我们也是抱着小猫小狗百般呵护,一日三餐猪牛羊鱼……那口中咀嚼的,怀中抚爱的,哪一个不是鲜活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所以,我们没有资格去指责深陷恐惧的佐知子。和平的天空下,她是善良热心的悦子……如果,非得恨一些什么才能减轻痛苦,战争、发动战争的狂魔们。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是一位母亲的回忆录和自省录,为了把过去的故事讲出来,悦子虚构了一个女人佐知子,最开始会让人以为这是两个女人和家庭的故事,佐知子自私自利不顾女儿万里子,悦子正在孕中经常帮忙照顾万里子,后来一些细节透露出来这是同一个人,这应该是她的两种心态或者两面。佐知子是一个夏天搬来长崎的,受到战后的影响加上丈夫去世之后,心里有点不太正常,一心想逃离长崎逃离日本,想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抛弃过她好几次的美国男人去到异国,可她的女儿万里子不愿意去到国外,也不愿意和那个像“猪”一样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佐知子一直标榜着一切考虑以孩子优先,假装孩子能适应那边的环境,说着如果孩子不喜欢就能回来的谎言。 而最终的结果是万里子从来没有适应过环境,常把自己关在房间,最后自缢在她的出租房内。 作为母亲的佐知子也就是悦子觉得很是愧疚,不断回忆离开日本前的那天夏天,回忆所有的细节,也篡改事实故意把英国说成美国,把做跨国记者的丈夫说成酒鬼,或许她已经后悔不顾女儿感受来到异国的决定。 清楚回忆离开日本的那个夏天是她怀念女儿的方式,也是她内疚的方式。这是石黑一雄的成名作,也奠定了后来的回忆式写作风格,用回忆来诉说故事,不管是清晰的细节,还是故意模糊的片段,那是主人公最想承认的过去,和最愿意接受的曾经。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书笔记  第(4)篇

咦?这本书是要讲啥?刚读完就回忆不起了。是讲一个人编了一个故事用来欺骗自己,试图为自己开脱?那我就有点好奇了,到底是悦子经历的才是真实?还是佐知子经历的才是真实?这两个角色的生活轨迹有所交集,但也有所区别,一个角色的真实就意味着另一个角色周边真实性的破裂,并关涉其他角色的真实性及其他虚构角色的存在意义。悦子和佐知子的身份,在桥上重叠了,景子和万里子也是。但我在一开始就觉得悦子和佐知子是同一类人,说不上为什么,或许是两人都有一种冷酷,缺乏对这个世界的爱与欢喜,悦子表现得很含蓄,佐知子表现得很明显,但终归是一样的。作者说:“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所以要趁还能走得动,多去经历啊,最近内心对极限运动的向往激增,计划是明年开始去不断尝试,所谓家庭事业,都是浮云,人生在世能得几回浪......这样老了才能靠回忆过活啊,反正老了不需要大房子、开不动车、只会被子女视为拖累、也嚼不动美食、喝不了烈酒......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书笔记  第(5)篇

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书中写的一段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的回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第一次读石黑一雄的小说,觉得它与以往所读的小说不同: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注重留白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也可以相互置换(如悦子与佐知子,万里子与景子)。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回忆、幽默与讽刺、国际化的视角等成为他小说的标签。且善于利用回忆,作者就可以轻易地在各个不同的时空(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之间跳来跳去,无需多费笔墨加以交待,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整篇小说弥漫着淡淡的哀伤,却又散发着坚韧向上的精神,恰好地反映了战后大和民族为适应和改变生活而积极努力的现状。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书笔记  第(6)篇

如果你不喜欢文艺片,如果你没有耐心,如果你不喜欢压抑的基调,那就不推荐此书。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中间看不下去的时候,直接选了有趣好读的小说啃起来。今天一口气把后半本读完了,如释重负。如果说小说有味道,那石黑一雄的这本小说就是通篇的苦涩吧。
二战带给日本太多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人的变化。老人的坚守,有灰暗有希望;中年人的坚忍,有突破有逃离;孩子的早熟,有冷漠有恐惧。所有人都不得已在接受,在挣扎,想往前看,但永远无法忽视过去。
文章最后,两个主角影子的重合,解释了之前的矛盾和冲突。回忆中第三人称的或热心或冷漠,对“好母亲”的自我安慰,最后只为救赎,来淡化女儿自杀带来的自责和愧疚。
回忆不必太真实,模糊那些刺痛人心的,放大那些温暖快乐的,人都要向前看。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47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