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6)篇

百年孤独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在线阅读地址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第(1)篇

虽然说出来显得我没文化没深度没内涵,但坦诚还是让人舒畅和轻松的——百年孤独,我没理解没悲伤没共鸣。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很郑重的带着些许忐忑决定拜读这本文学巨著的,甚至在翻开装帧精良的封皮时我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当我无意中把我的决定告诉凡美眉时,她提醒我,据说里面的名字很长很难记,容易晕,也容易因此半途而废。我很虚心地接受了告诫,启用了名为《一个人的史记》的空白笔记本,虔诚地边读边制作人物表。我还为此改变了通常家中一本、单位一本、路上微信读书一本三书并行阅读的习惯,天天怀揣《百年孤独》,以此保持阅读的连贯和畅通,生怕因记忆力缺乏阻滞了对孤独的理解。但终究,我还是再次辜负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就像当初不懂《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借用豆瓣的简介:《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魔幻现实主义,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文学类型,它意味着现实中毯子可以飞起来,灵魂能够看得见,雨可以下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美人儿也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升天……知识贫乏的我,对拉丁美洲包括地理、历史、人文、宗教等一无所知,对他们基于这一切形成的思维方式无法理解,或许这是我无法读懂这部巨著的根本原因。一直以来,对外国名著最打怵的就是人名,长、拗口、难记,读起来晕头转向,身不由己地惆怅。而布恩迪亚这家人,沿袭民族传统——用祖辈人的名字命名儿孙,且跨越百年整整七代,更是将这种惆怅推向极致。前几天,新学会了一个形容这种阅读状态的词儿——卡顿。对,经常卡,说停顿就停顿,妥妥就是这个感觉。孤独,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感?百年孤独,又是怎样一种沉重?整整七代人,几十口人,不论生活贫困或富足,不论婚姻幸福或痛苦,不论战争或和平,不论封闭或开放,无一例外地觉得孤独。为什么?我很用心地去体会他们的经历,去置身其中,去换位思考,去回想自己几十年的经历…..可惜,无果。我试图在豆瓣各位高人的深刻解读和引领下,弄懂异国土地上沉积下来的孤独情节,可惜,依旧无果。这真是他们源于内心深处的切身感受吗?抑或根本就是马尔克斯将自己一生的感受——“孤独”二字强加于他们?与“为赋新词强说愁”异曲同工?孤独缘何而来?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不被爱?不懂爱?张爱玲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她说的,就是孤独?我不懂孤独。国家繁荣,社会和谐,工作安稳,家庭幸福。有彼此相爱的家人,有互帮互助相得益彰的同事,有碎碎念八卦分享不断的闺蜜,有闲来无事相聚甚欢的同学和朋友……人赤条条地来,孤单单地走,当然会有若干不如意,当然会有各种不入眼,当然会有种种不开心,还有最最挫折时,叫 “痛苦”“很痛苦”“非常痛苦”的极限情感,但,我从未觉得孤独。或许在某个短暂的瞬间曾体味过,却早已被遗忘。被遗忘的孤独是不能称其为孤独的。在拼命想弄清楚何为“孤独”时,我做了最终极的设想:像鲁宾逊最初那样,被一个人流放孤岛,只有天地陪伴,唯一的要求是“天天有书看”,我就绝不会觉得孤独。额…..如果连书都没有的话,那就自己和自己做朋友吧,应该也好。村上春树说: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谁都有自己的伤心事,成熟不过是善于隐藏,沧桑不过是无泪有伤。我说,不要求太多,就不会觉得孤独。最后摸着良心说一句,《百年孤独》,不论我怎样的无法与之共鸣,它依旧是一本厚重的能开阔眼界的值得阅读和品味的好书,推荐77年7月生人的范晔博士翻译的版本。当然,最好你也拥有与翻译持平或以上的年龄,再或者有颗年轻但历经沧桑、足够支撑你读完它的平静的心。自制《百年孤独》主要人物表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父亲乌尔拉苏:母亲,父亲的表妹梅尔吉亚德斯:吉普赛人,父亲的好友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同村人,与父亲决斗致死。丽贝卡:乌尔苏拉的远方表妹。(但不知何故,在文中作为第二代对待)堂阿波里纳尔·阿基拉尔:父亲的亲家,次子的岳父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次子庇拉尔·特尔内拉:吉普赛人阿玛兰妲:女儿皮埃特罗·克雷斯皮:意大利技师,与丽贝卡、阿玛兰妲三角恋雷梅黛丝·摩斯科特:次子之妻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长子的好友,深爱阿玛兰妲第三代何塞·阿尔卡蒂奥( 简称“阿尔卡蒂奥”。他们自己也怕混):长子与庇拉尔·特尔内拉之子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妻奥雷里亚诺·何塞:次子与庇拉尔·特尔内拉之子第四代雷梅黛丝·布恩亚迪:何塞·阿尔卡蒂奥与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的女儿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 :何塞·阿尔卡蒂奥与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的双胞胎长子奥雷里亚诺第二:何塞·阿尔卡蒂奥与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的双胞胎次子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奥雷里亚诺第二之妻佩特拉·科特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情妇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第二与费尔南达的长子雷纳塔·雷梅黛丝(梅梅):奥雷里亚诺第二与费尔南达的长女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第二与费尔南达的次女马乌里肖·巴比伦:梅梅的情人加斯通: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的丈夫第六代奥雷里亚诺:梅梅与马乌里肖·巴比伦之子第七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第六代奥雷里亚诺与第五代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之子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第(2)篇

之前几次读,都未曾完成,冗长的名字加上一再重复的子孙传承,粗略一算只奥雷里亚诺这一个名字在全书中有21个人叫,真想跟红楼梦一样去画个组织结构图,还好经典,尤其乌尔苏拉回忆总结这四个子女过往的时候,缺少爱的能力的奥雷里亚诺;阿玛兰妲被无法战胜的胆怯折磨一生,虽然心底有无穷的爱意;让乌尔苏拉带着悔恨敬意的却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儿Rebecca(看来愧用这个英文名了), 冲动心性,炙热情欲,无畏勇气,才是乌尔苏拉希望自己后代具备的品质…中间每每到一个阶段都觉得几近结束,但又默默的继续,没有什么迭起,没有了先辈的光彩夺目,仅有掩饰不住日渐萧条,每况愈下的落败,到第三代的女主人费尔南达,故步自封每天做着女王梦,最后只能靠着老公奥雷尼亚诺第二的情人佩特拉·科特斯救济,原来羞辱和怜悯竟然能用这种方式?情人佩特拉·科特斯忍辱,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把最后的吃穿用度偷偷接济原配费尔南达,试想如果费尔南达知道曾经每周的那篮子吃的是让她日怨夜恨跟自己老公恩爱一生的情敌佩特拉·科特斯送的,估计就算她死后,棺材板也不会消停…虽然结局早就知道,但看到结局的那一刻还是让人震撼,好些日子没因为某本书失眠了,为了看完熬的有点晚,困却久久不能入睡,又爬起来写书评的估计也只有我了,确实孤独,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气质,一棵树(羊皮卷预言之一就是鼻祖是被绑到这棵树上),一座房子,七代人,三届风格迥异的女主人,最终一个家族孤独而亡…对于一个家族最重要的应该是女主人,乌尔苏拉时期,历时最长(活了一百多岁)至少是向上的,大肆扩建,用心教养孩子,也能在犯错误时当头一棒,能洞察风向,把整个家族推向孤独的辉煌。费尔南达阶段,独守在自己孤独的女王梦里,闭家锁息,为了自己高高在上的羞耻心戒律自尊心完全不顾子女的死活,淡薄亲情,活生生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外孙推上绝路,受其苦难是她的老公奥雷尼亚诺第二,关键还拖累了忠于自己的情人。第三届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年轻有活力,只是没经受过历练就轻易承担起复兴家业的重担,最终没能抵过不伦的爱情,当她只沉迷于奥雷尼亚诺的爱时,只等着羊皮卷的破译,布恩迪亚家族被预言击中,最后一个新生儿被红蚁啃食的结局...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本书的结尾让我感到身体的每个汗毛都在颤抖。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内容基本都是叙述事件,为后续发展进行背景铺垫,后半部分内容更倾向于内心描写,以及复杂的感情交织戏。

整本书的人物名字类似。没有一个明确的族谱在阅读时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故事内容紧凑,逻辑思维清晰很容易将我带入这本书里。

这本书的内容如果以中国传统思想来看,是非常大逆不道的,因里面的层出不穷,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却又觉得理所当然,因视角的不同,思想的差异,有些问题在别人的眼里就不是问题。

一个大家族从最初的发展到昌盛到最后的落败都与这个家族的成员密切相关,他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在书写这个家族的未来。虽说是一个家族,但家族成员大部分都没有维护家族发展的念想,尤其是男性,各自追求着自己的未来,只有家中的一部分女性不断坚守着这个家族的根基,可以说是有了这些女人这个家族才得以延续,有了追求自我的男性这个家族才得以发展,这个家族的女性就是那撑起根基树干,而男性就是树干上的枝叶与花朵。

这个家族对男性和孩子很宽容,却对这个家族的女性不够包容,男性可以光明正大的放荡,而女性大多老实本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文明起步时开始女性的地位就并不高。

内容主要讲述了这个家族大部分族人的心里,每个人都是悲伤的,甚至从出生时开始就带着忧郁,让这个家族看起来没有几个正常人,或者这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人。正是因为家族人们的悲伤延续了百年的孤独。

这本书的结尾让我感到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颤抖,这是一个很悲凉很意外的结局,感觉有些恐怖。这本书里本就有一些在现代角度来看很虚幻不可能的事情,其中占最大比重的预言能力与结尾相互辉映,更让我为之一颤。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第(4)篇

与其说讲述的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历程,不如说是一个文明的演变过程。起源 发展 兴盛 再走向必然的衰败。一直在轮回的不只是家族中各人的命运,还有历史。我们总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最令我惊叹和折服的,是书中对人性的刻画,那些千百年来,无论社会怎么进步,科技多么发达,都永恒不变的人性。欲望 怯懦 贪婪 放纵,当然,也有好的一面,不过,既然是走向毁灭,自然是人性中阴暗卑劣的那一面些凌驾于光辉一面之上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引领个人 家庭 家族 企业 国家 民族 文明的,归根结底,都是人性。人性必然有光明与阴暗,所有的一切走向辉煌还是毁灭,取决于所有人性的总和 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孰胜孰负。
是的,以往我总觉得这世界是平和而温情脉脉的,现在方明白,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就是文明在无穷无尽无数的不息的斗争中,获得进步 不断进化 而后获得生存。
这世界,无论是否有流血牺牲,都是血腥的。
然而,这没有错,因为所谓天道,竟是真正存在的。哪怕一时间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时间线继续拉长,最终也必定是光明战胜黑暗,才得以在世上留存。
我最感兴趣的视角,依然是 传承。 文中的家族也好,中国的历朝历代也好,开疆拓土的先祖都必定是英雄人物,那么从他们依始到整个家族或王朝的没落,传承过程中遗失了什么?怎么遗失的?换个角度,不论是个人 家庭 家族 企业 民族 国家 社会,必须不停传承下去的是什么?怎样能更好地保证传承的正确性和长久性?
先这么多吧。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第(5)篇

 

这绝对是一本很有想象力的书。故事梗概不必复赘,读后感倒是很强烈。拉美的旖旎,吉普赛人的魔幻,一百多年来的一个家族的繁盛没落直至消失。读起来那么不真实,却又像都是真的。

还得提下翻译,整本书的很多情节又黄又暴力。但是范晔译得很文雅,读起来美得你觉不到污,还隐约透着文学性。生僻词句也很有些中国味,个人觉得这个版本应该适合中国人的阅读口感。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这句中的不凡心气和马尔克斯书中自信又浪漫的笔调有着一样的气概。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第(6)篇

刚开始就被书里的名字和魔幻色彩绕晕了。说实话,确实没读懂多少,勉强言之,以便后观。越长大,越孤单。因为现实很现实,而回忆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思想的自动美化从模糊变得清晰,从而绽放色彩。两相对比,愈发孤独。这本书用悲剧的方式演绎了一家族七代人命运的轮回。人物太多,讲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上校吧,领导三十二次革命都失败的上校,自杀未遂的上校,打造小金鱼到死的上校。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辉煌的,然而遍读上校留下的遗作,最终只被解读出来两个字,恐惧。也就是害怕,怕什么,领导革命的时候怕什么?自杀的时候怕什么?打造小金鱼的时候又怕什么?怕的是孤独吗?还是对未来不确定性产生的怕?从而陷入孤独。书以孤独为名,以悲剧结尾。写的可能是喜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47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