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红楼梦读书赏析 (6)篇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在线阅读地址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1)篇

红楼梦我读了好多遍,但一直不敢说读懂了这部巨作,因为红楼梦确实有着太多的谜团,小可反复阅读第五回,斗胆就自己浅薄的理解说一说大谜团之秦可卿。
秦可卿不同于青梅竹马的黛玉,也不同于温婉得体的宝钗,而是兼有钗黛之美,她不仅是全书精神上难以企及的女神,也是充满了肉体上吸引力的尤物,是引领青春期的宝二爷进入成年世界的理想女性。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里,身份最神秘、容颜最妩媚、情事最遐想,死因最诡秘、最令人难以理解的一位,情欲与死亡交织,给她添上一抹艳雅的容颜,再覆上一层障面的淫秽,这就是她给我最直观的印象与感受。
秦可卿最引人费解的地方,就在于她身上体现的重重矛盾,我分析有四点:
一:她明明是抱养的弃婴,却能一跃成为宁国府的嫡媳,是未来贾府的女主人,
二:她明明是小官吏家的养女,却有着不逊于任何大家闺秀的家教、谈吐、行事、为人和举止,无一不堪称贾府女儿们的模范,连见识不凡的贾母都视之为重孙媳妇第一人,
三:她明明无依无靠,又无功在身,却备受宁荣两府长辈的怜爱、平辈的羡慕以及晚辈和下人的尊崇,
四:她明明出身贫寒,却有一间满是历代奇珍异宝陈设的卧室,
更令我难以置信的是,书中多处明里暗里,直指秦可卿与贾珍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这重关系不但下人奴仆有所耳闻,贾府实质性的掌权人物也似有知晓,在那个女子贞节大于性命的年代,为什么都没有人站出来揭穿她,甚至大家更像是心照不宣的帮她遮掩?
太多的谜团,交织在一起,时间与空间仿佛产生了错位、扭曲,秦可卿的形象,亦发生了分歧,是真是幻,根本辨不清楚。
奇异的是,这样一位完全与纯洁无关的暧昧女性,反而带给人一种奇异的洁净感,哪怕判词里出现了女性最忌讳的淫,你也很难从秦可卿身上感受到龌龊、下流等等不洁的东西。
而且就是这样一位女子,警幻梦里她集钗黛一身,又是情欲化身,唤醒了宝玉的身体,引领他正式踏入懵懂而微妙的青春时代,最终引导了宝玉初尝云雨之情,曹公如此安排,定是别有深意,情与欲,本来就是分不开的,世间男子,若要成人,必须经过这一关。
眼前春色梦中人,我特别喜欢这一回,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美,至于宝玉和袭人的云雨情,相比之下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的注意力,完完全全地被现实和梦境分割开来的两个秦可卿给占据了,但依旧一无所获。
她秉风情,擅月貌,但却是污泥中开出得一朵莲花,更衬出她充满矛盾的、神秘的、更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
她还提出了贾府凋亡后续命之道:将祖业、田庄、家塾结合在一起,这个计策实在太完美,不能保万事昌盛,但能续一脉香火,即使贾家犯事被抄家了,也没有连锅端人祖坟的道理,田庄收成只做家塾供给,这等弘扬亲情又尊师重道的善事,自然可以保证田庄和家塾留下,若贾家有志在庙堂图入世的聪明后人,也可借此东山再起,若后人出世,也有处所讲道求学,若后人不堪,亦可借田庄苟且度日,这番思量,理家能力超探春,凤姐,然而红楼梦终究是悲剧,她的托梦未能实现。
如此种种,她的背景和直观印象,反差太大了,大到令人心生疑窦:这个女子,究竟是什么来历?
我不是猜学家,更不是红学家,不能知道秦可卿的身世、来历、原型、情感、死因等等谜团,只能跟大家瞎扯扯。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2)篇

必须是五星。。。感觉读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作者的创作能力真的是再多的赞美也不足以。人物性格刻画极其细致,对于每个主人,甚至丫鬟存在感都很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自己的心思。才学更是可贵,针对每个人的才学水平不同,可以做出不同水平的诗词,真真使难死了。其中的多处自己可能体会不深刻,或许还需要过一段时间进行重读,or看看红学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人公自然是宝玉与黛玉,对于黛玉这个人物顺着我读书的时间我的态度也是经过多次转换,开始对于小女生气质的不喜欢,后来对于其才学的佩服,后来感觉她活得很真实,就像是没有被封建风气影响的一块碧玉,再到后来对于宝玉病情但碍于脸面不去主动关心,自己也是有些厌弃,相对于她,可能宝钗是其最大的对比,宝钗是正经的大家闺秀个气质,对于每个场合的言谈举止都很明确。二者都有自己的背景环境,黛玉只身一人,无父母依靠,可能是由于不需要顾虑家中事从而导致自己很真实,什么心情都是外露的,针对喜欢的人也是那种小脾气,若是孤身一人,真的很可能遇到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就很想依靠在一起吧,因此她可能一心想与宝玉在一起,我也是很能体会那种心情,自幼对于父母的爱感受的太少,因此需要其他的爱来呵护自己。而宝钗有母亲的关爱,还有不成器的哥哥,负担也是有的,为了家庭她可能需要被塑造成一个晓理知事的角色,针对各种家事,人情世故方面都很懂得,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以前的自己很类似黛玉,感觉只要自己开心,喜欢的人跟自己在一起便好,对于别人的眼光没有那么在乎,可是成长之后越来越懂得不是一个人生活就可以了,毕竟是群居生物,不晓得人情世故可能不足以在群众中更好的生活下去,宝钗这种识体的人更是自己向往成为的人。至于宝玉真的是个暖男呀,怜香惜玉,对每个人女生都是体贴,这种心细的男生也是不多见,论暖男自己貌似也是一枚,哈哈。对于女生给予的不开心都是自己咽下去,也能很好的体会气氛尴尬并进行缓解,对于很多女生应该喜欢这种带来阳关温暖的男生,他与黛玉前世有缘,今生彼此都是心中认定的人,二者的感情也是本书的主线之一,虽说宝玉是暖男,不知为何,对其说喜欢没有,也不讨厌,感觉读完之后他给我的感觉还没有凤姐来得深刻,是否自己过于肤浅了呢,哈哈哈哈。过程中也与好多人交流了很多,有的人喜欢晴雯,有的人喜欢袭人,当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貌似说不上来,没有很喜欢的,读完之后好像就是因为喜欢这本书,哈哈哈哈,也是有点点奇怪了。四大家族从辉煌走到衰落是本书的必然趋势,可能是映射当时的官僚以及封建风气。宝玉与黛玉最终不能走到一起也是必然的,开始的描述感觉荣国府是当时生活在上层社会的主要代表,无论节日还是丧礼,都是成套的规矩流程,府邸占地不知多少平米,若是在北京,真是值钱死了。宝玉与黛玉最终回到前世貌似也是对悲剧的一种缓和,包括后来贾家也是起色,不至于太悲,可能高鹗也是为读者考虑了。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3)篇

红楼一梦终是空
每次我看《红楼梦》,我都感觉我是那乡下来的刘姥姥,越是年长,每次感受到的都不一样。不光是各种情爱,还有儒家、佛家、道家的各种思想,诗词歌赋等等。他没有说谁不对谁对,谁好谁不好,曹雪芹心胸之宽,才能够以佛家的大悲之心贯串全书,这是这本书很重要的精神。
《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女孩就是林黛玉,寄人篱下的自卑感,她的敏感使她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戒心,孤傲的个性又使这种自卑上升为强烈的自尊,在繁华的贾家,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
在那个儒家宗法社会,是很难容得下林妹妹这样的女子,情是她的信仰,是她的追求,是她的宗教,她为还泪而来,终为情而死。
她没有父母之爱,兄妹之情,宝玉是她的唯一的知己,她也向宝玉投入了所以感情,她容不得宝玉对她的一点疏忽,我每每看到他们嬉笑的段落都感觉悲悲切切,不忍落泪,更别说葬花和焚稿断痴情了。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贾宝玉衔玉而生,这么一个宗法社会下礼法森严的大家庭,这块玉根本不适合在那里,所以宝玉等于是个大叛徒,儒家一切的标准他都不合。
他对功名那么淡,对人情世故那么不拘,儒家重视的他都无所谓,他喜欢写他的艳诗,喜欢跟女孩子混在一起,他完全不是那个规划好的体系里面的人,他在里面处处不合,所以人家觉得他怪物一个,讲他疯疯傻傻。他没有一点阳刚霸气,也没有阶级之分,唯有黛玉了解他,是他的心灵之交。
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他对女孩儿的情至真至诚,情也是生命的根源,然后孳孳不息。但另一方面,情又能够造成蠢动与盲目,会把伦理的社会秩序毁灭冲破,所以他的至爱却不可得。
我们生下来,每个人嘴里都含块玉,本来的灵魂都是纯洁的,在红尘中为情、为欲、为各种的尘劳,慢慢污染了,从而失去它原本的光彩。

食冷香丸的薛宝钗,住的是雪洞,曹雪芹特别强调了她的淡雅朴素,年纪轻轻戴一把大的金锁,是贾府家族沉甸甸的枷锁,还不能够取掉,那是和尚给她的,其实是冥冥中赋予她的使命,她不是嫁给贾宝玉,而是嫁给贾府宗法社会一个很重要、需担大任的位子。
宝钗不喜欢涉及是非,不喜欢争风出头,不干己事不开口,对人情世故了然于心,对人诚实宽厚,也有人说她这种明哲保身式的处世之道说明宝钗的虚伪和世故,虽是少了些“人欲”,却是无情也动人。

人生就是如这红楼一梦,无一不是宿命使然,但宿命却很难为人所自知,有的人知他人之命,却不知自己之命,可能不知道还活得洒脱些吧!
罢了,罢了,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能静待春风化悲凉。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4)篇


一场红楼一场梦,一个时代一场空!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但是是真的空吗?正如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空也好,梦也罢,重要的是每个读红楼的人读出自己的梦,写出自己的红楼。每个时代或许都有红楼,而我们何尝不是在其中演绎呢?相对于原著的结局,皆大欢喜,还是比较喜欢老版红楼的剧情,配乐,人物的演技,结局的陈述,虽然大悲,但也悲的大彻大悟,悲的义正言辞,悲的合乎情理,悲的有声有色。2018.1.10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5)篇


不是其中人,不解其中味。第一次阅读,总觉得只是在远处静静的看着一群人吟诗作对,一个大家族兴荣衰败,不能靠近他们,虽也能感觉到其中的悲喜,却总是不真切。

可能因为拖的时间比较长,最后印象最深刻的画面不是大观园里的种种,也不是黛玉含恨终宝玉被骗娶妻,而是甄贾宝玉想见的片段,真真觉得是平行世界的两个人在机缘巧合之下碰面,也像是上天做了一个实验。明明生活环境,心性甚至外貌都及其相似的两人在经历了相同的际遇之后,一个顿悟一个痴迷,一个终于长大了,而另一个还是孩子。真真甄宝玉,假贾宝玉。

虽然前后不是出于同一人之手,但总算是给了个结尾。在读完前八十回想着弃读,但总是心里时时挂念着,任凭如何也不敢捏造出一个结尾,于是又断断续续读完了。即使不那么圆满,但心里是石头总算放下了。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6)篇

红楼梦这本书以前一直没有好好的完整看下来,这次认真读了一下,写的真的精彩,对少男少女的各种内心描写,对书中各人物的描写往往一笔就能把人物形象勾勒的跃然纸上,读来犹如人在眼前,难怪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本来想一直看下去,看到82回不想再读下去,一是80之后读起来与前面人物塑造果然相去甚远,可读性差了很多,这所谓的结尾我想也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也不过是狗尾续貂而已,还不如留下自己内心的美好祝愿。另外我觉得人生总有一段美好纯真的岁月,大观园犹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充满了少年的纯真与欢乐,而一旦成年必然要面临各种改变即使是再纯情的人也要为世俗所改变,所以无论人物如何,少年的心性都已不存在。我想曹公不愿意写下后面,或许也是不想让大家过于伤心,只留一段美好让大家去想象就好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54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