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无人生还读书赏析 (6)篇

无人生还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无人生还在线阅读地址

无人生还读书赏析  第(1)篇


表面上看:

马尔斯顿似乎只是偶然失手飘车撞死了两个小孩,但实则是明知故犯、不知悔改(不但不认为自己犯罪,反而将吊销一年驾照的责任推给死者,并在逃过法律惩罚后继续飙车)的社会危险分子;

罗杰斯夫妇似乎只是由于营救时间太短,无意造成主人的死亡,实则是凯觑主人遗产而有意拖延营救,最终成为害死主人的敲诈勒索者;

阿姆斯特朗似乎只是倒霉地撞上一个病入膏育的患者,最终没有成功施救,实则是酗酒失手、违背医德的玩忽职守者;

隆巴尔德出于自我保护,似乎别无选择,实则是贪生怕死,丧尽天良(带走剩下的全部食物,并理所当然认为非洲人死不足惜)的种族主义者和殖民者;

维拉似乎只是营救不力,最终没有救回西里尔,实则是为谋取私利(帮雨果争取遗产与其结婚)不择手段(诱使和放任西里尔淹死,并骗取孩子母亲的同情和信任)的卑鄙小人;

麦克阿瑟似乎只是安排失策,导致下属死于战场,实则是以权谋私(为了报复情敌)的滥用职权者;

布伦特为维护声誉,赶走了怀有身孕的女仆似乎合情合理,实则是以伦理道德标榜自身却毫无人性的假卫道士;

布洛尔似乎只是秉公办案,实则是名副其实(为了得到好处作假证害死兰道)的假君子;

莫里斯似乎只是逼于生存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实则是见利忘德(贩毒,诱惑少女吸毒,导致少女自杀)的之徒。

这些罪恶之徒看似虚构之人物,其实不然。他们或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如传统腐朽礼制的捍卫者布伦特小姐就是上个世纪贵族社会虚假道德的产物;或是道德沦丧、自私自利的社会危险分子,为着金钱、私利、权欲,不惜破坏社会的正常运转。他们或以上压下,着地位卑微者,或以下欺上,算计着财富拥有者,又都侥幸钻了法律的空子,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更深刻的是,在作品结尾处,作者借凶手的自述既揭开了案件的谜底,又塑造了具有双重性格的沃尔格雷夫形象。于是在凶手“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个性是个矛盾体“首先,我具有充满浪漫情调的幻想……除了浪漫的幻想,我还有其他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只要看见死亡或者亲手造成死亡,我肯定会像虐杀狂那样高兴……但是,我也同时具备与之矛盾的性格特征—强烈的正义感”的自述中,人们不难发现,这种看似戏剧化的凶手正是现实生活中强烈主张正义,却无法申张正义之人的极端代表。虽然最终他借谋杀实现绝对公平正义有待商榷,但是由他引发的“正义难以申张”问题却深入人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伦理与法律的融合统一。

总之,借人物塑造,阿加莎一方面揭示出人性贪婪、自私、罪恶的真实面貌,折射出受害者受冤、无处申诉的现实,完成了“文学反映生活”、“文学即人学”的文学使命;另一方面又表达着伦理与法律和谐发展的现实诉求,践行着“文学净化灵魂”的社会功用。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说,她的作品不仅是通俗的,又是严肃的,更是富于社会内涵的。

无人生还读书赏析  第(2)篇

历史的进程原来真的回不去。看中完整本小说只剩这一声唏嘘。豆瓣上对这本书的赞誉很高,提得最多的无非是“开一类悬疑小说之先河”,但在许多年后的今天,当这类小说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并遍布于文学、影视、游戏等各个领域时,无论抱着多大的善意去想象,作为读者都很难感受到它当年在那个特定历史时间点上的意义。故事很简单,暴风雪山庄的常见模式。最近接触过和它最相近的大概就是《绝望学园》(哈哈哈,不过《绝望学园》好好玩,游戏和小说的代入感不太一样吧。)气氛和节奏把握都还不错,但推理是硬伤,看到末尾有一种为了凶手而凶手的感觉。期间bug就不一一细数了,因为多的也有点数不过来…传说阿婆起先只是想写这么一个故事,没有准备写凶手,也没想好凶手是谁,后来实在经不住读者雪花般的来信询问,才有了增补的最后一章。如果真如传言,倒是可以释怀。若非如此,文中误导读者的痕迹未免过重,我一直以为,有意误导读者,开上帝视角才能推动的推理小说,不算太好。

无人生还读书赏析  第(3)篇

(有剧透)好的作品是经得起反复回忆和比较的,这本书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种存在。还记得刚看完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的惊艳和震撼,可能是提前看过了故事梗概知道了情节的走向,结局虽然很奇妙但也完全是在情理之中,没有什么意料之外的反转。不过回过头想一想,故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为了追求反转强行改变故事走向反而失去推理本身的意义了。阿加莎应该是最早写这类小说的吧,大概情节就是与世隔绝或密闭空间,无差别杀人,凶手就藏在受害者中(刚刚看到简介果然是开创了孤岛模式,我不会总结[捂脸]),读完这本之后我又看了很多类似的小说和影视剧,其实这样的情节很容易就会有漏洞,以及不好自圆其说,又看了一部分作品之后我才体会到这本书中故事的巧妙,因此想了很久还是来评个分吧。阿加莎的作品很多,这本在她的作品中应该也不是最好的,不过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我还是很喜欢的,算是勾起了我对阿加莎的兴趣,让我想去看她更多的作品。

无人生还读书赏析  第(4)篇


先读的书,后看的剧。然而人名实在是记不住,就改成了先看剧,后读书。


推理算不上,应该归类于悬疑。看完剧之后发觉它又带了一些惊悚的味道。


剧版做了很不错的改动,删去了一些理智思考的部分,增加了互相之间的猜忌。当岛上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的时候,再也没有人能承受的了心理的谴责,逐渐恐惧缠身,最终死于非命。

我在想假使他们都能够理智思考,团结一心,会不会能就此躲过一劫呢?转念一想,他们不可能一致对外。他们各自身犯命案,心怀鬼胎,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小秘密,怎么可能坦诚相待。

这部小说的与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同的是它不着眼于惊世骇俗的推理,而是着眼于人性。和《电梯里的恶魔》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不错的小说,推荐。剧版推荐由克雷格·比贝洛斯执导英剧。

无人生还读书赏析  第(5)篇

最近读了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怎么说呢,我觉得她的悬疑小说可能更重在悬疑,推理总觉得弱了那么点。无人生还前面读的时候气氛烘托很到位,感觉布了一个狼人杀的大局,但是最后真相和盘托出的时候感觉很草率,觉得前面的杀人手法都太随意和理想化,也没有很清晰的对应前面的悬念和伏笔,就是感觉太容易了!但是东叔的书就是另一种感觉,气氛上并没有这么诡异和恐怖,但是会有很多细节伏笔,然后后文真相的时候正好对应到前文的细节,让人不禁感叹噢原来是这样~可能我还是喜欢推理多一点的,就像夏洛克那样的。不过不得不承认她在恐怖气氛营造上以及人性的表现上还是很厉害的,她的书更适合拍成电影,会有感觉一点。打算去看BBC的短剧了。

无人生还读书赏析  第(6)篇

相比最后“合情合理”的解释,我倒是更喜欢没有结局的故事。不过我认为瓦格雷夫的设计并不够完美,我喜欢兵不血刃的感觉,即是所有稍显残酷的杀人都不应该由他来做,我所认为的完美的设计应该让他设计一个扑朔迷离却死得平静的首杀,然后其余的九个人按照自己的心理罪和背景进行互相杀害,最终由他收拾好“执法现场”和自我结局。他只负责最初和最后的审判就好,我知道我的想法并不是很合理,不过我有思考过,我还是比较满意。我感觉稍有缺憾的是这部作品中歌谣和死亡顺序因为他的设计最终并不是完全相符,总是觉得有一点缺憾,可是给警察呈现的是完美的合理,这也足够了。我很感谢这部作品,因为我已经很久都没有这么去思考了。(不喜勿喷)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55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