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作品,斯坦福大学改变未来的一堂课,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商业哲学在科技剧烈改变世界的今天,想要成功,你必须在一切发生之前研究结局。你必须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让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从0到1,为自己创造无限的机会与价值!《从0到1》为你开启创新的秘密。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读后感 第(1)篇PayPal的黑帮教父和美国硅谷创业偶像天团
这本《从0到1》,讲的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的冒险精神,避坑指南,垄断真理以及不创新最后大家都完蛋。
书出来以后受到中国创投圈、创业论坛等一窝蜂的追捧。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评论说——当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写书了,务必要读一读。如果作者的是彼得·蒂尔,就要读两遍。但是保险起见,请看三遍。因为《从0到1》绝对是经典之作。
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做了很有意思的序。他说14年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峰会,邀请方说安排让他跟彼得·蒂尔同台演讲,所以不辞辛苦去到那里,不料最后被放飞机了,只是安排在台下远远看着他。
徐小平说——彼得·蒂尔在我眼中已经超越了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精神和象征。他象征着美国异想天开、特立独行但又脚踏实地、从无到有的创新精神。这种人,如同乔布斯,死了依然活着,活着又何必着急见面?
但是没完,最后他在序里写道——希望中国也能诞生如谷歌、苹果一样伟大的公司。希望这样的时刻早日到来。也许那个时候,彼得·蒂尔就会常常来中国参加各种网络峰会的活动。到时候,我会让部下给他发个请柬,说来中国吧,可以跟徐小平同台演讲,然后放他鸽子。
彼得·蒂尔曾经是美国支付宝PayPal的CEO,而PayPal被冠以“黑帮”的名头,彼得·蒂尔又被称作PayPal黑帮教父。因为PayPal这个深具“从0到1”基因的支付公司,在2002年以15亿美元卖给了eBay公司后,公司走出来的人,在牛逼的创业道路上策马奔腾。
最具影响力的是埃隆·马斯克,创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并与别人合办了特斯拉汽车公司;里德·霍夫曼与别人共同创立了领英公司;陈士骏、查德·赫尔利和贾维德·卡里姆创办了YouTube视频网站;杰里米·斯托普尔曼和拉塞尔·西蒙斯成立了Yelp点评网站;戴维·萨克斯与其他投资人共创了Yammer企业社交网络服务公司;而作者又跟别人合作创办了帕兰提尔公司,成为美国中情局和国安局的御用数据商。
在2014年左右这7家公司市值都超过了10亿美元。
所以说,硅谷创业偶像天团第一扛把子写的书,你说能让人淡定吗?
公司要垄断才是王道,个人更要思考自己的壁垒我们发现超高盈利的公司都是垄断型的公司。谷歌、苹果、亚马逊,中国的支付宝、微信等。
正是因为有了垄断的高收入,公司才能规划和捕捉未来的商机。谷歌独步全球搜索市场,靠着高额利润,才能投入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所以彼得·蒂尔给出的建议是:初创公司的方向就是垄断一个市场,特别是在公司财力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更是要专注于没人占领的细分市场,垄断完这块小市场之后,再往周边扩展。
其实放在个人身上,也要思考和培育自己的垄断优势。进阶的过程类似于普通人、专业人士还是从0到1的高手。
你做的事大家都会做,那说明你创造的价值就低,市场给你的定价就低。而如果是作为专业人士,你的工作可替代性低,市场给你定价高。一样的道理,越是有专业技能的人,越不被其他琐碎的事情打断,凭借垄断的个人优势,能更有时间去思考和规划未来,保持和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
对于每个想过得更好的人来说,思考个人的垄断优势绝对是每天的必修课。
另外垄断有两个谎言。就是真正垄断的公司会说自己市场很小,一个是不想树敌,另一个是为了逃避法律诉讼。而往往是不具备垄断市场的公司,总是吹捧自己占有了多少多少的市场,意图吸引资本的关注。
竞争是人性必然,但不要为了打败对手而搞事情有时候,就是你找了一条赛道,第一个开始创业,但是也不一定是你笑到最后。特别是技术还没有完全超越同行10倍以上的时候。这时候,你必须得特别克制,克制不要挑战传统行业的巨头,不要干掉实力相当的对手,那就不要一直火拼,甚至最后为了火拼而火拼。
彼得·蒂尔发布PayPal的产品时跟埃隆·马斯克的X.com公司不相上下。因为杠上了,导致打到后来,两家公司关注的并不是客观的生产效率,而是打败对方。
当时PayPal的一个工程师甚至为达到这个目的还设计了一枚炸弹,在一次会议上他展示了炸弹的图解,头脑还算冷静的人制止了这个计划,说他是极度缺乏睡眠,因为他们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
后来他们两家公司合并,并且熬过了寒冬,成功垄断在线支付行业。如果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那必须要理智。
当年微软和谷歌打的不可开交,结果给了苹果和乔布斯天大的机会。微软的Windows系统遇上了谷歌的Chrome OS,必应遇上了谷歌搜索,Explorer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针锋相对,Office办公软件和Docs办公软件争得不可开交,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和谷歌的Nexus平板电脑较劲。
最后神仙打架的结果是:苹果公司冒出来,压倒了它们的优势。
这本书之后不久,我们看到:滴滴跟快的合并了,优酷和土豆组队,美团牵手大众点评,携程和艺龙在一起了,58和赶集网抱团。对于他们,继续火拼就是两败俱伤,合在才有机会策马奔腾潇潇洒洒。
放到个人身上,思考的问题是:如果你把注意力浪费在竞争对数身上,关注的不是提高本身工作效率的点,那节奏就容易带偏了。哪怕你就是干掉了对手,还会有更多人跳出来跟你对着干。
对未来的态度——悲观与乐观?以及明确和不明确?彼得·蒂尔认为中国是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老一辈人经历过很辛苦的生活,所以中国当前的劳动力阶层热衷于储蓄,对未来严阵以待。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彼得·蒂尔的观点一针见血。
一个是中国的经济起点低,再一个是几乎完全照搬西方有效的行为模式,所以效果明显。消耗更多的资源,建设更多的高楼大厦,但是真正创新和创造的东西不多。
这就意味着,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情况下,要全部人过上美国的生活水平,现有的资源情况是不允许的,只有靠技术突破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变革才能做到。这是中国未来的困局。
美国跟欧洲现在是什么情况?美国当前是乐观的不确定主义,而欧洲是悲观的不确定主义。不确定主义,意味着对未来没有制定可行的计划。
美国人对未来保持乐观,所以大量的钱跑去金融市场,而不是搞未来创新,科技发展只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和能源技术没有多大发展。
欧洲更加糟糕,整个欧洲处在慢性危机中。他们在事情发生时做出反应,希望事情不要恶化。
过去的美国人创造想要的未来。现在的中国对已经存在的东西进行复制,毫无新意。欧洲人选择自我实现:对生活要求不高,要求很容易就达到了。现在的美国人则无法持续:因为没有规划未来,未来不可能越变越好。
当然,最终的大家的困局都是一样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寄希望于技术创新。
到了个人层面,每个人都受国家环境的影响,然后在这个环境之下当然又需要再做选择——对未来乐观的确定主义者,是最科学的选择。对应的具体措施就是,针对自己的优势做个长期的规划。
彼得·蒂尔说:一个明确的愿景可以坚定人的信念。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庸才,还美其名曰“全能人才”,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好这一件事。与其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却只把自己变得毫无特色,不如努力培养实力,以求独霸一方。
—The End—最后,回到书的一开始,作者提到的,他说他经常会在面试时问别人的问题:在什么重大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法?
在我看来,回答这个问题至少得考虑清楚:这个问题是不是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普通人的想法是什么?你的不同在哪里?
本书讲了很多创业公司法门,虽然对于我来说,目前创业不太可能实现,更多是提醒自己:变得专业和开放心态永远是最重要的。
当然,更想看到那一天的到来——中国科技公司独步世界,徐小平大佬邀请硅谷大佬彼得·蒂尔过来中国参加峰会,然后放他飞机。
因为,那意味着,中国科技改变中国,而且真正改变世界。更意味着,中国经济快车依旧向前飞驰,车上的每个人,享受到更多的美景。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