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4500字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赛西·高夫等

本书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第(1)篇

首先我们看看本书的封面,妈妈牵着孩子的手,走在绿荫大道上的背影,是不是特别温馨,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够这么安静的牵着孩子走该多好啊。

看到封面我就有想要一口气看完本书的欲望,所以阅读本书我大概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本书有一个核心观点,我特别认可,那就是,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害怕。

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中,有几个地方我特别喜欢,但是有一点对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孩子耍脾气处理的方法我不赞成,我认为这方法不是最佳的方法。

第一、希拉里·克林顿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在生活中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我们需要不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体验。

做到这三个共同,我想无论是对于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我们的关系都会更加融洽。

第二、出于害怕而教育孩子的父母就是被动型家长。

比如说你不想看到自己孩子受伤,所以就尽量避免或者不带他去人流比较多的地方。这孩子长大后他性格可能比较孤僻,不愿意跟人交流等。

正因为父母害怕孩子受伤,让他缺少与孩子沟通,合作的最佳时期,导致孩子害怕见到陌生人,性格孤僻等。

因此,我们要由被动型家长转变成主动型家长。

第三、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此外,为人父母也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角色更加矛盾,它让我们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害怕希望,时而执拗地坚守自己的立场,时而又敞开心扉向他人求助。养儿育女令人全身心投入,充满,有些父母可以将美好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表现得像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是的。为人父母有时候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色更加矛盾。就比如说今天午饭的时候,孩子能够自己吃饭应该是一件好事情,自从孩子能够自己吃饭后,几乎不让我喂,除了吃面条等用勺子不好吃的我会喂,其他都是自己解决。

今天中午吃面条,我就正准备给他喂,结果孩子拒绝吃。他将我手里面的筷子抢过去,自己吃。因为他才一岁四个月,使用筷子不安全,我怎么说都不肯让我喂。

我就拿筷子让他尝试,当然我自己也在旁边看着,结果他竟然真的用筷子把面条放进嘴里了。

为人父母以后,“爱”与“怕”真的是交替出现。

第四、养儿育女令我们身上的优缺点暴露无遗,我们可以表现得至善至美,也可能摇身一变,化作凶神恶煞。

正因为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就应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没有必要伪装自己的不足,只需要尽情表现就好了。

第五、“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其实是在创作故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精彩,但事实上,假如所做出的选择不能助我们写出一则精彩的故事,那我们的生活也会丧失意义……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乏味无趣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随波逐流,活得毫无价值。总之,每个人都应该活得更有意思。”

看到这段话,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故事。我觉得我的人生比较平凡,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故事,如果说有,那就是孩子带给我第二次成长旅程,这段亲子旅程将会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精彩故事。

第六、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感情,一举一动有时是因为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

第七、养儿子的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我想让两个儿子都知道一点,那就是:家是港湾,永远向他们敞开,但他们也是男子汉,外面海阔天空,应该走出去大胆闯世界。

家是孩子的“港湾”,意思就是能给他们“呵护 ”;“闯世界”则意味着“放手”。把握二者的分寸,就是在爱孩子,保护孩子,给孩子呵护和安全感的同时,也应该放孩子出去,鼓励他们独立。

第八、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比如说现在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他们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只凭着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妈妈给你报这个班是对你好。

可是这些培训班真的是对孩子好吗?我想未必,看着周围孩子每周休息时间很少,时间都是用在要么去培训班路上,要么就是在培训班课堂上。

所以教育孩子,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不要将我们的想法凌驾于孩子身上。

第九、父母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感到沮丧呢,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淆。

但是很多父母都会混淆,本来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然后就看孩子这也不爽,那也不爽 。

如果是孩子做错事情了,那我们就事论事来进行分析,没必要迁怒。所以这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就非常必要了。

那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1、深呼吸;

2、专心倾听;

3、给孩子留点余地;

4、不可妄下结论;

5、有幽默感;

6、多考虑孩子的能力;

7、把时间安排得更宽松;

8、给自己时间缓口气;

9、提前15分钟行动;

10、认识到养儿育女是对耐心的考验。

第十、要做一名童心焕发的家长,首先就得拥有一颗童心,其中的转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渡。保持童心,寻找机会玩耍,上天会在你成为一个童心焕发的家长的同时,恢复你的青春与活力。

第十一、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元素有:创意(时间、早点、很棒的咖啡厅),笑声(夹杂在严肃的话题中),共处和分享。

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栗子:

在一家咖啡厅坐着一对父母,,对面是他们十几岁的儿子,头发乱蓬蓬的没梳过,上身穿了件旧T恤,下身穿着牛仔裤,他的父母呢,却穿着西服和套裙。

咖啡厅的早点很不错,对于任性逆反的青少年应该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让他们在礼拜天的上午早早起床,乖乖地跟着父母上教堂做礼拜。

这对父母可真有办法,吃着巧克力松饼加摩卡咖啡跟儿子交谈(还有心灵沟通)。

再后来,那一桌不时传来笑声,话题也在不断变换,好像谈论的话题越来越严肃了。

当爸爸的在说:“过两个月你要考驾照了,我们来说说这个事吧。”

男孩子听了满面笑容地回答:“好的。”

所以说,一边吃巧克力一边谈话,不管谈什么,都会顺利得多。像这对父母就很聪明、很有创意,儿子正处于比较烦人的青春期,父母仍然想方设法和他沟通交流,算是相当用心的家长了。

第十二、幼儿或者更小的孩子一旦耍起脾气来,局面一般不好收拾,因为这种事通常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过,孩子这么做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所以应对的办法就是不要理睬他们,父母继续走自己的路,孩子一定会追上来的。

作者对于应对孩子耍脾气的方法,我不赞成,并且不认为这是一种好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做:

1、把孩子带到一边,蹲下来和他的视线保持齐平,轻轻地解释你所看到的:“我知道你因为妈妈不让你打开吃的东西而生气。”

2、问孩子:“我能帮你做什么吗?”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三岁,他很可能说不出什么恰当的要求来,那么就请给予孩子同情、鼓励和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超过四岁了,他也许能够提出具体的要求,那么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就要就事论事,让他知道你愿意帮忙以及你对他的期望是什么。

3、体谅孩子的心情,再根据双方需求来指定计划。

想要带着孩子愉快外出,关键是要做好准备和预防工作。

整体来说我还是特别喜欢本书,这本书并不完全的分享方法和技巧,它主要是结合自己及周围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这样让读者能够更好的体会,容易产生共鸣。

哦!原来不是我会遇到这类问题,作者也遇到过,那我按照作者的方法可以运用在我自己孩子身上。

所以,成为好父母的前提是做一名学生,虚心学习,争取做个成熟的大人。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

父母为孩子改变1%,孩子将会改变99%。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02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