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春秋末期的历史为蓝本,以社会心理学为主要工具,对吴越争霸的故事进行深入剖析。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
心理吴越1:鞭楚 读后感 第(1)篇厚颜者必定内心强大,因为他们不需要靠他人的称赞和认可维持自我价值感,尽管他们也会收藏正义的面具。这是个小人胜过君子的地方。
只有一个人内心十分强大,甚至可以说是厚颜时,才有可能不动声色地对他人提出种种无理(甚至)的要求。 我们之所以说公子光是一个不世出的奸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具备这样强大的心理能量。他不但直截了当地提出让专诸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行刺吴王僚,甚至在专诸以母亲仍需供养为由提出暂缓的要求时,他仍然不管不顾,一意孤行,必要专诸按照他的时间表来行事。这一特性,在公子光此后的辉煌生涯中还会一再出现,并发挥神奇的效用。正义是不义者最乐于收藏的面具。
君子往往过于专注于事,根据国、君的长期利害攸关判断行事准则,而容易忽略各人性格的了解和掌握。
小人特别喜欢利用他人的名、义、财、权、利、恐惧等各种特点和喜好牟利,往往特别善于投人所好,借用体制的、君主的、他人的权势力量为己所用。这又是一个小人普遍胜过君子的地方。
小人如费无忌之辈,只要感到有一丝不爽就会立即起而行动。而君子如伍奢之属,却是“默守成规,安于现状”,直到忍无可忍才会起而奋争。但这个时候,事态往往已经木已成舟,万难悬崖勒马了。依靠自身权势和力量大言不惭将自己道德化、神圣化是政治集权人物的理性选择。道德的缺口往往说明君主的力量出现缺口。
阖闾马上说道:“当年武王诛杀纣王,随即又杀了纣王之子武庚。天下没有人说他不对的。因为这是皇天所要废除的。我们现在也是顺天而行。庆忌如果还活在世上,就等于是吴王僚没有死。寡人和你,是生死与共、荣辱一体的,千万不要因为小小不忍而酿成大患。你只要给我再找来一个像专诸这样的人,就能了结一切了。” 政治人物的脸皮不厚确实不行。阖闾这番冠冕堂皇的说辞,毫无愧色地将自己的密室谋划和武王伐纣画上等号。这就彻底否定了伍子胥所说的“不义之举”。“表达敌意促生了更多的敌意”,所谓“一不做二不休”,作恶者得手的“恶”,往往会滋生更多更大的恶,往往做事不留余地。而君子讲究小惩大诫,不能除恶务尽。这又是个小人得志,君子倒霉的原因。
“伍奢临刑,有何怨言?” 这一问话说明楚平王一直很清楚伍奢遭受的是不公正的待遇。这正好给了费无忌一个斩草除根的机会。费无忌神色夸张地说:“他倒是没说其他的话,只是说了一句伍子胥没来,恐怕今后楚国君臣就不能安食了。”表达敌意促生了更多的敌意! 其实,什么也不做或什么也不能做才是消弭怒火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正是伍子胥可以大仇未报却坚忍十六年之久的心理动因。但是,一旦当他开始有机会发泄自己的怒火,已经实现的攻击目标非但没有让他的怒火平息,反而一再助燃了他的仇恨之火。表达愤怒带来了更大的愤怒,发动攻击带来了更猛烈的攻击。这正是伍子胥报复意念一再升级的原因。
看似平淡的对答,体现出了阖闾高超的政治水平,既特别善于借力借才借势,又特别善于化解力道于无形。
“大王,您的祸患都已经除掉了,可是我的仇什么时候才能够报呢?” 伯嚭一看伍子胥发难,连忙站起身来,双目垂泪,以一种沉默的方式表示对伍子胥的支持。 阖闾的大好心情一下子就被搅黄了。不过,城府颇深的他没有显露出内心的不快。伍子胥的发问,颇有些不合时宜,但阖闾如果推托也更加不合时宜。阖闾果断地摆了摆手,说:“好,我们明天就来商议这件事。” 这个回答非常得体,显示了阖闾高超的驾驭局势的能力。他其实并没有在伍子胥的“要挟”下表态何时伐楚,他只是说明天再行商议。但这样的回答,却将伍子胥的责难化于无形。而阖闾自己,也得以继续享受宴会上这难得的快乐与放松。除了要善于察言观色外,还得敢于铁口直断,八卦测字神算子、乃至宗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此。一是选择性认知使人对不符合心意和事实的容易选择性无视; 二是算得准的会四处宣扬,以身说法,帮忙做活广告; 三是算得不准的往往不会到处说话张扬,尤其是在收费不贵的情况下。
心诚则灵或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实际上,这一说是立足于占卜结果对于人的心理影响的基础之上的。人的认知机制存在着一种选择性认知,即倾向于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而忽略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东西。这样的认知自然不是客观的。当你将种种与占卜结果相吻合的信息集聚连接在一起时,当然是“信则灵”了。而如果你本身是持怀疑态度的,那么,你就更乐于去发现与占卜结果不一致的信息。“自我实现预言”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让人厚重,避免行为短期化,因而能够主动避开只有短期利益却有损长期利益的短视行为,大大提高了成功的人概率。
预言之所以能够自我实现,是因为这个预言被预言的承担者得知后,会促使他加倍努力去奋斗。而旁观者得知后,也会以这个预言来要求预言的承担者,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压力,促使其必须努力,不得松懈。虽然伍子胥最终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但要知道,他的复仇之路何其艰辛,绝非坐享其成。其间只要他稍一松懈泄气,就会半途而废。如果没有这个预言带来的强大的期望压力,焉知伍子胥不会放弃? “自我实现预言”的另一个说法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因为了解,所以相信。不超越自己对他人的了解程度去相信别人。所谓疯狂就是经常在做同样事情,却相信会出现不一样的结局!
血亲复仇从来是值得敬佩的,必须允许私力救济,毕竟政府和法律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
伍子胥的报复手段也许太过惨烈,但是,如果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有如此血性,敢于为自己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奋起反击,那么,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永远是小人当道,豺狼横行,而善良的君子则惨遭,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我们不一定赞成伍子胥所采用的复仇手段,但还是要为他敢于以一己之力,冲破世俗定规,不惜代价,为自身奋争公正的大无畏气概击节赞叹!如果能够多几个伍子胥,也许,我们的历史就会增加不少的刚直硬度!江南愤青陈宇说:“对一个人的保护最好的办法不是守卫着他,让他寸步不离开你,你终将会死去,你保护不了他的一辈子,对任何一个人的保护。一定是让他强大,能扛风险,让他认识阴暗面,能避开陷阱,让他了解世界美好,能有所追求,让他了解爱和和平,往往建立在你有实力应对风险的基础上,要做到这些,靠说教是不够的,要让他摔打,让他碰壁,让他失去,让他痛苦,让他煎熬,才能不断长大,学会抗打击。你什么都不让他经历,却说要保护他,往往都是一厢情愿。我不相信这种故事。美好,都是建立在认知阴暗的基础上的,幸福都是建立在降低期望的基础上的。这些是我所认识世界幸福的真理。”
阖闾在王宫内举行内宴,厨师做了一条蒸鱼,风味独到,特别好吃。阖闾一口气吃了一半,突然想起,这么好吃的美味应该留给女儿尝一尝。于是,他就把剩下的那一半蒸鱼赏赐给了女儿胜玉。这本是一个父亲的慈爱的体现。但没想到,胜玉小姐却发怒了,说:“大王用半条剩鱼来打发我,简直就是侮辱我!我还活着干什么?!”说完,就气冲冲地退席而去。大家以为这个女孩儿不过是在讲气话,就像她平素爱耍坏脾气一样。谁也没想到,胜玉小姐回到自己的房中,竟然自杀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