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刀锋读后感500字 1000字 (6)篇

刀锋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刀锋在线阅读地址

刀锋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1)篇

单曲循环许巍的《喜悦》,写这篇书评,如果可以,我希望你也点开这首歌。



每每畅想自己未来的家,手工打磨的书架上必备的书一定是毛姆,就像如果此生只能听一个人的演唱会,那个人一定是许巍。

这是毛姆最后一部小说,一位老人,写尽一生,看尽一生起落,最后写出的文字,却是追随本心。我很怕看老作家的文章,怕里面的“人生智慧”,不晓得是不是很多人都特别期望长辈,尤其是有声望、看起来成功的人士给自己一些建议,避免一些人生的雷区,毕竟成功的人都出了成功学了,失败的人大家躲还来不及。毛姆,穷尽一生,最后写了这样一部书。百度百科上的人生并不是他的人生,是别人眼里的他的人生。作家自己写的一生也不可信,他们没有故意,但确实在总结自己一生时放大或缩小了困境,对幸福显得很珍惜,或真或假的告诉一些人生道理,但我觉得,真正过了不平庸一生的人,与其要告诉你一句他凝结了七十年的人生经验,不如大喊一句:你自己的生活自己过去,过啥样啥样就是最好的。

毛姆这里的追随本心,绝不是所谓去旅游升华自己,也不是放下一切去穷游,拉里是拉里,你是你,我是我。

毛姆或许在这本书里,又过了一生。他知道自己永远过不上这样的生活,也知道他绝大多数的读者过不上,所以他让拉里替我们过了,让我们也跟着拉里走了一遍内心。一本引起你共鸣的书便是值得你看的书,如果有一本书随刻随读都会触动你一些心思,那这本书值得收藏。并非这是一本多么好的书,很多书都可以做到这样,决定你不同时期读来感受不同的原因是你在不断变化,进步或退步,成长或更稚嫩,每一刻的你都在变化。

所以这是书的神奇之处,它把一些擅长描绘心理和场景的文字引出,让你不会忘记,让你时刻温习,让你记得过去的你,甚至期待未来的你。

我很想知道五年和五十年后的我读起这本书来是何滋味,没错,我愿意五十年后还读这本书。

其实不太喜欢把自己写的文字分享给他人,怕看了的人受影响,更怕看了的人无动于衷。我不想写多么优柔造作矫情刻意到以至于让看了的人心伤神碎的文字,我本来不是感情这么充沛的人,可是有的时候我又觉得,我有很多感情想传达,似乎分享一本书是很好的办法。

说实在的,我很怕有一天我推荐了这本书给朋友,Ta看过之后问我:你是要劝我去穷游或者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吗?

不不不,我从不劝人去找自由,我不自由,但我觉得自由一直在心里,自由是没有定义的,因而是相对的,定义了的自由便不是自由。拉里自由吗?其实也没有,他也是因为内心的执念而去寻找,他被自己的求知欲束缚,如不破解,就会一直痛苦下去,他也可以忽视这一切,也可以过正常如你我的生活,但他就是过了这种看起来“不正常”的生活。

是这样的,每当我看到新闻,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抛弃一切去穷游,去走遍世界,如果这个年轻人没有在路上病死,在异国他乡被欺辱冒犯,是必然会被各路媒体大肆感叹追求自我的,我都会在心里想,这个人真厉害,能在恶劣的环境生存下去,想必生存能力很强,能抛下一切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件出众的事,是多么了不起。

可是我一点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

追随自我是困难的,更难的是束缚自我。

困了就睡,很容易;困了还不要去睡,有点辛苦;困的要死可有无论如何不能睡的理由,撑过来了,英雄;困的如果不睡就会立刻死掉但是有即便死去也不能睡去的理由,倒下了,不是因为睡去了,而是因为忍着不睡而死去了,愚蠢。

想去穷游了放飞自我就去,因为是穷游所以不用做任何物质上的准备,不用先找个一起上路的朋友,不用先攒钱,不用等“将来我有钱有时间了……”那个契机,说出发就出发,可是更难的是,你知道吗?是克制。就像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提到的薄荷时刻,每一个人都有薄荷时刻,但是因为我们克制住了,所以没有在上课时站起来大吼一句“老子不学了”然后踢翻凳子而去,没有在开会时忽然撕了合同文件痛斥“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就是社会的蛀虫”,甚至没有在考试过程中突然撕了卷子,没有在颁奖典礼上怒骂获奖者面瘫演技,没有……一切的一切,这些事情可能对也可能错,我无意评判。有人说我是一个特别有棱角的人,其实每一个都有呀,我们只不过适时的展露给合适的人而已。知道我有棱角的人,你很特别。

如果每一个人都去追随自我,社会是会乱掉的而非天下大同,我可能恰巧变成了反对拉里那一派,其实没有,拉里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我会十分乐意和他交朋友,毕竟他长的帅身材好声音好听温和又为人着想,他是每一个优秀的典范,唯独他更不羁,我们需要这样的朋友因为我们变不成这样的人。这样有一天可以和别人谈起:

我有一个朋友特6,大半辈子都在漂泊寻找自我……

那他找到自我了么?

没有…有…应当是有的。

那他没找到就一直漂下去?

哈哈哈,他看起来安定了,做了出租车司机有了收入,但是他就是一直在漂,无论有没有找到。

嗯,哪有这么不切合主题的书评,惭愧。

作为一个备战考研的人,我大概是常常处于是否要克制自我的境况,每每困顿,就安慰自己,现在才哪到哪,到了社会上有的是需要忍耐的时刻,现在不过是在积蓄力量,我把阎真书里池大为父亲的古今人物那十二位名人和每个人对应的八个字抄了下来,贴在桌子前,告诉自己,不要太苛求结果,你要努力要付出,得不到是因为不求,求了也得不到是因为妄求,不如试试到底是不是妄求?

其实我是一个极度克制的人,并非鼓励每一个有耐心善良读到此处的人要克制,如果你用心读,其实你会发现我没有鼓励放飞自我也没有鼓励克制,别人选择的生活模式只适合别人。回到开头,我很喜欢听长者讲人生故事,听他们传授人生道理,也会表情凝重的点头表示赞许与实践的决心,但是我更愿意把这些故事和道理放到文字里,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人生的多样与复杂,以及不可复制。




刀锋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2)篇


初秋的深夜黎明之交,一阵微寒袭身,突然睡意全无。翻开所剩不多的《刀锋》,掩卷之时越发觉得头脑清明,周身血液汩汩流淌,浑身都温暖起来。

初读之时,我以为这会是本让人心惊胆寒的书,我怕现实被描述得太过鲜血淋漓,毕竟,那是吹毛立断的刀锋啊。但是很快释然,毕竟,那是冷静如水的毛姆啊。作者以第一人称着笔,将各个人物的经历过往娓娓道来,他仿佛身在故事之中,又显得超然事外,对他身边(笔下)的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极尽了解却又充分理解,不乏质疑却又不吝赞赏,不能苟同却又无比包容,看破劣迹却又不忍苛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这是一种菩萨心境。

在毛姆看来,这些芸芸众生都是在这俗世中寻求着自己的得救之道,寻求着通往幸福之门。这条路艰难而危险,就仿佛刀锋般难以跨越,于是“有人迷失于失序的世界,有人坚信善良,有人外表笃定,有人内心彷徨,有人慈悲为怀,有人不知变通,有人轻信他人,有人防卫心重,有人恶劣,也有人慷慨”,这所有的表征,都是人们对待生活的刀锋所做出的努力与挣扎,无所谓高尚到感泣世人,也无所谓卑劣到万人唾弃。所以毛姆笔下的人物尽管看上去都不尽完美,却都不乏可爱,最终让人谈不上特别喜爱,也谈不上非常憎恶,更多的是感到理解,叹惋和怜惜。

这种情感,也许就是所谓的慈悲。然而慈悲并非菩萨的专属,它更趋近于一种人性,一种我们生而为人的同理心,怜悯他人,是因为他人身上有我们的影子。艾略特爱慕虚名却又真诚开朗,伊莎贝尔自私务实却又清醒果决,格雷庸常平凡却又踏实可靠,苏菲风流浪荡却又不忘初心,就连后来自甘堕落的苏珊,也曾有一颗琉璃般通透的心……这些人物如此真实可爱,不在于他们白璧无瑕,而在于瑕不掩瑜,他们的个性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至于拉里,这个作者笔下如精灵般飘忽不定的人物,笑容美好,声线迷人,永远如同孩子一般天真纯粹,俗世对他来说是一种枷锁,外物于他而言是一种负累,人情往来无法羁绊他,生活苦恼不能折磨他,他愿意逗留某处,是因为那里需要救赎,而再多俗世情感也留他不住。他就像一阵风,看似轻柔,实则坚定,任谁也抓不住,任谁也看不透。毛姆无疑喜爱这个角色,这个一生都在追寻真理,追寻自我救赎的青年,纯粹,洁净,超脱。

拉里的灵魂无疑是高尚的,但在作者眼中,他追寻的道路也许鲜有人走,却并不比任何其他人的路值得宣扬更多。这条路通往的世界也许更接近于神,却舍弃了太多作为人的情感和欲望,作者感受的到拉里对人的疏离。他爱世人,爱世界,其实这种爱变得不再有意义,或者说,这是大爱而非小爱。而作为庸人的我们,伊莎贝尔,格雷,甚至毛姆,我们渴求的都是小爱,是一对一的爱,对等的爱,独特的爱,而拉里的爱无疑是对这些人的辜负。

所以我想,为什么这本书让人觉得如此温暖呢?也许就在于它不是导师,并不曾为你指明一条路,告诉你这就是唯一正途而无论你接受与否;而是酒家,就在你正艰难行进的路途中,给你一处休憩的场所,诚恳地告诉你,此去道阻且长,但你并没走错,继续走,勇敢走,跟着心走,前路总有风景。

刀锋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3)篇

这本书 很幸运地能看出来毛姆的包容在经历过时间与生活后他也不再是一个奋笔疾书善恶分明的人多了许多的包容没有特别能讲出来的 毕竟以自己的所识所见,远未达到这个境界。只能放一些非常喜欢的书中的句子1)拉里已如他所愿,淹没于喧嚣激荡的人海,其中有众多矛盾与利益纠葛,有人迷失于失序的世界,有人坚信善良,有人外表笃定,有人内心彷徨,有人慈悲为怀,有人不知变通,有人轻信他人,有人防卫心重,有人恶劣,也有人慷慨,凡此种种构成了美国众生相。2)即使到了人生尽头,她选择自我毁灭的方式,也像是伟大的悲剧。3)宇宙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而是从成长到平衡,从平衡到衰败,从衰败到崩解,从崩解到成长,如此永恒循环着。4)我虽然摸不着头绪,却又觉得兴奋莫名,好比神志清醒地躺在阴暗的房间里,忽然有道光线穿透窗帘,心里明白只要拉开窗帘,眼前就是一大片原野,正沐浴在晨光之中。最后想说,我其实最喜欢那个十四岁在树下读着自己写的诗句会哭的姑娘,我也心疼她痛失家庭、被迫看到生活最残酷的一面。然而她是自由的,选择如何生活、如何死亡,都是凭着自己的心意。最近真的是很喜欢电影台词呀~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永远无法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肖申克的救赎》 来自一位非常喜欢的小红书博主

刀锋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4)篇

摘一段本书我最喜欢的话,中英版。“For men and women are not only themselves; they are also the region in which they were born, the city apartment or the farm in which they learnt to walk, the games they played as children, the tales they overheard, the food they ate, the schools they attended, the sports they followed, the poets they read and the God they believed in. It is all these things that have made them what they are, and these are the things that you can’t come to know by hearsay, you can only know them if you have lived them. You can only know them if you are them.”“因为人不论男男女女,都不仅仅是他们自身;他们也是自己出生的乡土,学步的农场或城市公寓,儿时玩的游戏,私下听来的山海经,吃的饭食,上的学校,关心的运动,吟哦的诗章,和信仰的上帝。这一切东西把他们造成现在这样,而这些东西都不是道听途说就可以了解的,你非得和那些人生活过。要了解这些,你就得是这些。 ”比起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不用力过猛,叙事更温柔婉转,母题还是在讨论,置身于这个纷乱的时代,每一个努力追寻意义价值的个体,究竟当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找寻自己的位置,妥放自己的人生。

刀锋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5)篇


毛姆乐于探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代表作除了《月亮与六便士》就是此书了。然而不知道是否翻译原因,文采不如前作流畅动人,也可能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更富有,传奇色彩更浓厚。个人更喜欢前作。

《刀锋》导读有一句“悟道之徒艰辛困难,如同跨越剃刀之锋”,一句点题。主人公阿里一生都在寻求心中疑惑的解答: 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他问的刚好也是我想知道的。大言不惭地说,某种程度上我和阿里是同类,更看中精神生活的丰富,此生所求就是希望自己更有智慧,内心安宁平和。只是阿里有财产保障,才能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行迹遍地。这也是全书脱离实际的一处,普通人是不可能不首先考虑个人生存问题的,生活压力的“重”下,就显出脱离物质下纯精神主义的“轻”来。老实说,毛姆写了一系列轻物质重精神的小说,他本人却是资产阶级,生活优渥,再次证明精神只是在物质得到保障后才能有的高级追求(笑)。

刀锋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6)篇


主人公拉里“没有抱负且淡泊名利,出名只会让他倒尽胃口,满足于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忠于自己。他为人太过谦虚,不愿当别人的榜样。不过他也许认为,终究会有某些人受他吸引前来,宛如飞蛾扑火,共享那温暖又带着光亮的信念,相信人生最大的满足在于精神生活。他也许觉得,只要无我和无求,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踽踽独行,贡献也不亚于著书立说或教诲世人。”终其一生,拉里在自我寻觅的路上坚定的行走着,为此收获了自由、丰富的人生经历、不同工作体验、与各种各样的人的相处、饱满自足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的平静。同时,他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在上等名流间觥筹交错的机会、本该结婚的未婚妻。有所得就会有所失,他人一生所追求的“成功”,世俗定义的美好生活,可能都不是你想要的。人的一生的决定和选择在自己的手中,你能够承担的失去有多少也就能获得相应的得到多少。不论贫穷富贵,疾病健康,忧愁开心,这一辈子多长多短,在死去的那一刻能够感到你自己没有白活那就足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20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