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面纱》_精选读后感_1500字

《面纱》_精选读后感1500字

很久前就看了电影的,被爱德华·诺顿那冷峻又温柔的演绎深深吸引,一度以为故事的主角是瓦尔特的,可看了小说才知道凯蒂才是那个一步步揭开面纱,寻找到生活真谛的人。

第一层面纱是她的出轨被瓦尔特揭开,感觉这只是表象,真正需要她认识的是唐生那卑劣自私的人性。她对于唐生的爱与瓦尔特对于她的爱如此相似,陷之愈深,脱之愈难。瓦尔特对于爱她的那段表达,看的人真是又热烈又难过。我爱你,尽管你如此不堪,可我愿意自拟伪装成不堪来获得你的芳心。真是卑微到泥土里的爱,只可惜却没有开出鲜花。尘世中有太多浮华的东西,你一度以为的真,善,爱,情,其实揭开面纱确实另一番模样,鲜华里往往包裹着不堪,而不堪中却常常蕴含着美好。第二次的面纱可能是湄潭府,一个瘟疫遍城的地方,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可在这里却有修道院院长放弃贵族生活建院救人的故事,凯蒂无所事事投身于照顾孤儿的修道院生活中,在这不堪中她找寻着“道”,找寻着内心的安宁与救赎。院长说,只有在自己的灵魂中找寻到安宁,大概凯蒂揭开生活不堪的面纱,历练于找寻安宁的旅程结束后,安宁才真正出现在她内心之中。第三次可能是凯蒂离开中国回家后与父亲的那段对话,他们父女都是母亲手里的玩偶,女孩成长的样子被规划,父亲所有的生活兴致都被压抑。母亲的辞世,虽则悲悯,更多的却是解脱吧。但这份被面纱包裹着悲情被凯蒂揭开,父女二人得以坦诚,一起奔往另一个充满期待的日子。也许文中还有很多面纱下被人所知但难以明说的东西,但我领悟不多,只能止步于此。

文中还有很多让我感慨颇多的东西。那份瓦尔特的表白,读到时浑身血液流速加快,脸更红心跳更快。世上如此的爱情太过难得,爱到骨子里,泥土里。我一直以为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但这可能是种遗憾,因为一直都想要体验的这种爱情:刻骨铭心、痛彻心扉,不曾出现。还有那种近似疯狂的爱情啊,谁又说得清楚,明知她轻浮、愚蠢,明知她缺点多于优点,但就是无法自拔,爱之深切。《人性的枷锁》里面菲利普对米尔德里德是如此,《月亮与六便士》德克·施特罗夫对妻子是如此,本书中瓦尔特对凯蒂是如此。我在谴责女方的同时也常常会羡慕这些男人,能够拥有如此的感情本身就是一种恩赐。瓦尔特死时留下了一句话“死的却是一只狗”。故事出于《挽歌》:一直疯狗咬了主人,大家都以为主人会死,但最后死的却是那条狗。瓦尔特将自己比喻成那条狗,他想报复凯蒂,最终自己却先走一步,军团团长曾透露“瓦尔特是自己主动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他是自杀。于此,两个人都被救赎了吗?我不敢确定,唯独知道的是凯蒂确实成长了,原来那个自私浮华的蠢女人变得能够奉献、有生活意识了。

原以为故事在瓦尔特死后便会终结,但主角的成长还没结束。回到香港后与唐生又一次经历浴火,作者对凯蒂心理的描述,让我想到了蒋勋老师讲红楼里面的贾瑞,对于的不能自持,曹雪芹和毛姆对这两个人内心的描述很相似。这可能不能称之为恶,就是人性中最为正常的本能。作为看客,苛责的少,心疼较多,当本能冲出,多少人又能全身而退呢!好在冷静过后,成熟的凯蒂知道生活将导向何处,他果断回家,与父亲揭开家庭里那难以启齿的隐匿,一起心怀希望、满心勇气地步入了那条通向安宁的路。

电影《面纱》比书要更喜剧一些,电影里瓦尔特原谅了凯蒂,而凯蒂也诞下了瓦尔特的孩子,安详地生活着。我还是喜欢电影中瓦尔特的结局,在死之前与凯蒂和解,凯蒂也爱上了他。永远忘不掉爱德华·诺顿那冷峻深情又满是温柔的眼神,爱死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40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