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看见读后感500字 1000字 (6)篇

看见

作者:柴静

看见在线阅读地址

看见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1)篇

看见,或者是假装看不见

起初是有些厌弃这本书的,大概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不过是一个记者的自传,感觉就像是讲怎么从小人物成长到一个很厉害的人似的。

可我错了。在这本书里,成长是有的,可是不是我所想的所谓逆袭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我庆幸我没有因为偏见而错过这本书,也庆幸自己因此看到了不一样的过去,以及不一样的人生。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疼痛的书,不在乎感动也不是共鸣,而是拷问,对自己灵魂的拷问。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如果是自已,在当时,会怎么做?我不知道。

书里面的事情都非常的平凡且常见,平凡到大多我们都经历过,或者是看见过。

而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一篇关于少年的自尊心的部分。因为,我们都曾是那个年纪的人,也都曾经如此的敏感自尊过。而那死亡的背后,却让我沉默。

“你现在心里痛苦的时候呢?”

“忍气吞声。”苗苗的表弟上五年级。

“有疑问的时候呢?”我想起小蔡胳膊上拿刀刻的“忍”字。

“问自己。”

“你回答得了自己吗?”

他沉默不语,脸上挂着泪。

“为什么不跟成年人谈呢?”

他的话像针落在地上:“不相信他们说的话。”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想起的是曾经自己被忽视的岁月,大人总是如此,总觉得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可是,他们是不是忘了,他们也曾经是个小孩子。

我问那位六年级的班主任:“你有什么心里话跟谁说?”

大概从来没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愣了一下:“不说。”

“那你碰到难受的事怎么办呢?”

“忍着。”他的答案和小孩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无关老幼,无关性别,无关国界,处理难受的事情方式大多一样,忍着和发泄的途径,也多大都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正因此,我才懂得了理解。因为大家的本质,并无什么不同。

最最深刻的,是卢安克的故事。

也正因为这,我开始思考,支教对于那些孩子们的意义到底何在,对支教的人来说,他们收获的远远比那些孩子们的多。

因为大多支教的人只会去一次,而每一次去的人都不同,教的范围不一样,教的内容不一样,孩子们没有办法跟上,因为每一次新的老师就是一次新的开始,所以他们只能停留在起点,任老师反反复复的将一个知识点,一讲再讲。

而再有的是,那些支教的人里面,有多少是真心的想要一直做下去,有多少是真心的想让孩子们更好的。我并没有否定全部,只是针对曾经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故事。

而在支教的背后,还藏有留守儿童的背影。为什么中国的留守儿童这么多,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均衡,所以那些父母只能够外出打工,以求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比自己好。而青壮年外出打工,当地无人发展,只能坐吃山空,造就的,只能是恶性循环。

我庆幸我在一个这样的年纪遇到了这本书,它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而不是一昧的认定一个观点,然后再也看不到其他,因为人心没有那么简单,好人不一定就是好人,坏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

在这一本书,我所看见的,有关于污染,有关于家暴,有关于权利,有关于过去,而它们都给予了我新的思考,给予了我一个新的人生价值观,不敢说它有多么正确,但确是开阔了视野,有了新的关于人性的思想认知。

看见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2)篇

第二次刷了《看见》一书,有几个章节竟然看哭了,柴静用了平白直述的写法,反映了最深层的问题。看汶川地震的时候,家破人亡,幸存者悲痛欲绝,但大家还是艰难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地震是过去,但在遭遇地震的幸存者心理,永远过不去,死去的人永远回不来,只能把这思念留在心底,带着忧郁的心绪过着生活。看吸毒者阿文戒被戒毒所卖去卖淫的时候,更是震惊,这社会竟然有这些没有良知的,啊文因吸毒已经过着非常不堪的生活了,的拐卖,更是让啊文陷入到更加不堪的境地,一生没有了自主生活,没有了幸福可言。看因家暴而杀死丈夫入狱的安华时,除了心痛,还是心痛......全村700多人为她求情,请求法律宽恕定罪;丈夫的母亲,竟亲自下跪,跪求放了杀人犯儿媳妇,说儿子太残暴了,儿媳杀人事出有因,望宽大处理。施暴者丈夫被杀可以彻底解脱了,安华因杀人入狱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许心也会好受点......最痛苦的还是儿女啊,还有漫长的人生路要走,有个家暴的父亲,杀人犯的母亲,已经很让他们抬不起头做人了,如今还要孤独地、痛苦地、艰难地过着生活。过着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折磨,不是来自于生活的艰辛,而是来自对内心不可抹去的痛苦。看这一章节的时候,真的哭了好几次,真的太痛心了,隔着文字都痛心不已,更何况真实存在、真实经历的人儿——安华的儿女。......过段时间再三刷,每看一次感受都不同于前一次,感触颇多。《看见》透出表象,看见不易被看见的。看完柴静这本书,感觉自己真的受了真诚媒体人的“毒”,计划4月份再读两本媒体人写的书,因为媒体人更通晓人性,更能洞察人性,让看得人酣畅淋漓,更能真正的去思考一些事情。

看见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3)篇


《看见》这本书我给了给了五颗星,总计17个多小时我断断续续读了半年,精读。

柴静是一个记者,可是对我们九五后这一代人来说又不仅是记者。03年非典,我上小学,学校熬一大锅药水,我们端着搪瓷杯子喝,柴静在非典的前线报道。08年汶川大地震,我们睡大街,柴静也在前线报道。总之,我们这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中都能看见柴静的影子,我们感到亲切。

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不断适应大的环境,不断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小时候的我们都是天使,都很正直,但是在这个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怀疑正直,我们开始感觉正直没有实际的效益,执拗也只能是一时的坚持。我们好像看明白了这个世界,他是如此浑浊,如此蒙蔽,我们需要去伪装才能好好生活。

《看见》真的能让人看见些什么。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那些我们随口就开始评论的事,那些我们不以为意不愿关注的事,在这里,都需要三思而后行。柴静以一个记者的良知在书写央视十年的工作历程,一点一点盘剥我们之前不曾看见过的现实。

震撼了……我想如果不是发于心的文字不足以打动人心,不是悯于情的诉说不足以催人泪下。

我真正感觉到了——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成长。

看见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4)篇

不知道花了多少个夜晚读完了这本《看见》,她就静静地待在我的枕旁也陪我度过了许多个孤单的夜晚。(其实也没有很长时间。。)比看历史都更有感觉,因为那是我们经历过的时代群发生过的事情,那些年的的非典,奥运,地震,那些年我们时时刻刻关注过的新闻。有点羡慕记者这个行业,因为他们接触的都是边缘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世界。她们的日子都有记录,不仅是脑海里的记忆,更是实在的文字,视频。——要是好了,真想能放一次风筝。小鹏的镜头,跟着她的视线摇出窗外。五月天,真是城春草木深。太强烈的画面感,如日影西斜,时光就这么淡淡流逝着,诉说着无奈的安静的悲哀。——她的目光一下一下打在我的身上,让我感到疼痛的亲切。——政治本来是一门学问。但我们的政治考试是反政治的,没有人尊敬这个学科。——下半夜,雷声停了,雨声潇潇,八月的长夜仿佛没有尽头。文中的话太多,感悟太多,我没有太多评论,只想默默接受。记着那个说着穹顶之下的柴静,坚强固执地优雅!

看见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5)篇

我刚开始选择这本书的时候只是觉得我应该读,后来在读书的过程中渐渐的发现我是要读这本书。它不仅是一本专业人写的专业书,同时也可以称为是一本普世之书。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又何尝不可以有一千个看见呢?读完书才愈发觉得这个书的名字当真是深入人心,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柴静通过她的采访记录引领着我们看这社会上形形的人与事,亦可以看作是柴静本身以自己的文字反观自己的成长历程与做事为人的阅历。看了许久,一路划线,一边反思,或关乎专业,或关乎社会,或关乎人生。很多句子甚至有直击心灵的强大力量,面对它们,我却更多时候唯有沉默以对,仿佛刹那间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也许有些东西只有经历了才能深刻理解,才能具有发言的权利。因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绝对的对与错,适时而变,不忽视人性,才是无上王道。看完这本书,有股沉甸甸的感觉,却也有一股甜蜜的感觉。因为这是一本关乎幸福快乐的书。

看见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6)篇

回想起每个故事,台的故事,双城的创伤,同性恋,卢安克,征地,药家鑫,每个故事层层推进剥解。没有陈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评论的权利交给观众,抒发的只是当时当下她的思考。每个故事看完,总有一口气提到心头融不开。尽管没看过柴静的节目,但让我感受到了在面对扣以官媒帽子的媒体上班。有各种难以诉说的不得,但却能够保留希望,这就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尊重。我更懂得了事实和描述的力量,打动人的是背后蕴含的情感和真实,我们都在每个故事中寻找契合点,是自己是他们,故事背后折射的道理,总让我深深的思考。我喜爱这种感觉,因为你能情意地感受到自己思想的力量,不用与人比拼,只需静静享受。用知识武装头脑,用事实震撼内心,感谢柴静。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48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