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0字 1000字 (6)篇

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在线阅读地址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1)篇

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我想没人不会被最后因麻风病失明的斯特里克兰德坐在壁画环绕的大溪地岛土屋的肃穆景象所深深震撼、感动。这是一个为了理想放弃全部道德、责任与世俗生活,四十岁上抛家弃子,为了追求美真正献祭出全部灵魂的人物。斯特里克兰德生前穷困潦倒,对除画画之外的人与事冷酷无情,为人离经畔道,唯一值得称道的品德大概只有坦诚:他绝不装模作样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他顾不上也不在乎辩解,除了画画,全世界都与他无干,哪有什么解释的必要!毛姆在书中描述斯特里克兰德的生活是非常不幸的,“天才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伦敦的幸福家庭后在巴黎过着隐士般的孤独生活,常常食不果腹,贫病交加;而“画画是一件受罪的事”。他无法汲取前人的经验,因为他要展现的画面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他除了自行摸索别无他途。这种拼命想画,可又不具能力完美驱使画笔的痛苦时刻吞噬着斯特里克兰德的心,就仿佛他与情欲的斗争,又要女人的肉体,又憎恨女人要占有他已全部奉献给了艺术的灵魂。既然如此受罪,那么斯特里克兰德又干嘛非得画画不可呢?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在死后才被世界承认,他画画绝不是为了成功。不管活着死了,世界是不是承认对这个不同凡响的人物来说都不重要。斯特里克兰德画画也不为,书中曾多次提示他的灵魂受尽折磨,画画是斯特里克兰德的诅咒。他画画是为了“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通俗点说这是“邪魔附体”,只有用画笔把头脑中的景象描绘出来才能获得心灵的喘息与平静。对斯特里克兰德而言,现实世界中的痛苦并不是真正的痛苦,他穿得如何、吃得丰俭、住得好坏都不值得讨论,他的痛苦是创造的痛苦,因为“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所以斯特里克兰德画画,是他的命运,他是一个没有选择的人。他“必须画画“。这种被命运摆布的人生非常可怕,因为人在这种更强大力量的推动下自我意识只能是第二位的,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如此,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宗教、哲学、科学、艺术,不论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不论追求的是神、是真理还是美,献祭都必不可少。而所谓献祭,那是血与汗与泪的浇灌,是近乎疯狂的执着与自虐,是“原初的”。纪录片《皮娜》中德国舞蹈家皮娜指导她的舞者要“更疯狂”,而她编舞的《春之祭》、《穆勒咖啡馆》,不管具体的叙事线索为何,在所有的段落中舞者们都必须尽最大限度地放弃意识,肢体彻底成为情绪的载体,竭尽全力将舞蹈动作变作符号,在不断的重复中抵达神性。如果灵魂献祭是可见的,《皮娜》便是最好的例子。归根结底,献祭不是一个姿态,它是实实在在的牺牲。所谓理想主义,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思特里克兰德这样对现世教条视而不见的勇气与愚钝,也需要放任伤害与破坏的冷酷和残忍;而主动向残忍与丑恶靠拢在很多时候比自我牺牲来得更加困难。但没有这些阴暗面,也就没有伟大绽放的终章。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2)篇


开场的Mr. Strickland是一个普通平庸无趣不被人注意的男人,而真正的斯特里兰是一位纯粹的精神追求者,毫不在意外界对他的看法,世人面前他就是一个不遵循道德伦理懒惰自私粗鲁可鄙的恶棍。画画是他灵魂得以释放去寻求自己也不知的理想国度的路径,他控制不了自己。如果不是最原始的欲望不得不需要得到解决,估计这个束缚住灵魂的躯壳他也可以随意处置(大部分情况也是这样,对于吃住从不要求)。作为众多凡人中的一员,否会对他即是鄙视憎恨,又是好奇佩服,最后甚至还会生出同情敬畏来(Strickland对于这些评价看法肯定是嗤之以鼻嘲讽技能满点),他生命最后那些时日的壮举,真是震撼人心啊!

Mrs. Strickland出现在故事开头和结尾,丝毫觉察不出一起生活了十七年无趣至极的丈夫竟然偷偷学习画画一年多,直到他离家出走后还以为是被小妖精 勾走了,得知丈夫是为了画画而抛妻弃子之后更是顿然死心而生怨(按照道德标准她并没有错);故事结尾得知丈夫凄凉结局在外人面前扮演着一个得体大方的夫人,室内竟然也挂着丈夫的作品并大加赞赏 ,这种安排非常具有讽刺对比性。

Mr. Strove这个众人眼中滑稽可笑创作平庸的荷兰籍画家 ,却是第一个真诚欣赏Strickland的人,但那卑微屈膝低三下四圣母光环闪闪闪到让人想揍他,求着妻子接纳一个自己隐约都隐约觉察出的情敌回自己家养病,他对于Strickland的“爱”无人能及,即使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送他一顶原谅帽后为爱自杀后,因为对于艺术的敬畏他还是舍不得毁掉Strickland以她妻子为模特而创作的裸女图,还求Strickland跟他回荷兰老家洗涤心灵……既可怜又可悲,既可笑又可敬。

Blanch Strove这个可怜的女人,为了维护刻意经营的安稳家庭拒绝潜在诱惑也曾激烈反对丈夫的老好人行为,直到丈夫说出那段“你也曾身处困境……”,反抗忽然就崩塌了。喜闻乐见,当Strickland被接进来,最尽心照料的是她,服从欲望出轨的人是她,事发后抛弃一切甚至想“想办法”赚钱养活Strickland也要和情夫一起走的人还是她,被抛弃后喝草酸自杀的人是她,对丈夫翻脸无情死也不想见的人也是她……然而,在Strickland眼中她只是一个工具,做饭上床做模特,还要被骂是一个只为爱情而想束缚住男人一生的蠢女人……

爱塔,Strickland婚姻外的第二任妻子,嫁给Strickland时才17岁的小姑娘,确实最“适合”Strickland的妻子,给丈夫提供食物和身体,最重要的是画画和创作空间,;他们一家人离群索居过着土著人一样的生活,对患了麻风病的丈夫不离不弃,儿子死了埋芒果树下,答应丈夫临终请求毁掉了Strickland巅峰之作的小屋..……多的还真说不出什么,这个女人够厉害,也很伟大。


Strickland临死前的一年已经失明了,他还在创作,在“看”自己这一生的作品,这段叙述真是让人难以描述的想哭[流泪][流泪][流泪]除了画画,他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包括衣食住行女人金钱名誉,甚至生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3)篇

这本书名声在外,最近很多人都在我身边提过,包括王辰大DJ,所以必须看一下。内容不长,序倒是不短。不过幸好自己耐心地看完了序再来看正文,对其中的某些隐喻有了更深入地理解。这本是我看的毛姆的第一部,颇有些不太适应,作者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整个故事的,作者很冷静,一直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物。就像作者自己说的曾经几度尝试以倒叙故事开始,最后还是放弃了,决定从头来说这个故事。我个人认为,这个故事也的确应该从头说起,如果说一个故事必须有,那主角一生的最只能是在大溪地,这也的确符合角色原型高更在大溪地最后达到了自己的最高艺术成就,成为他人生中最后的也是最为辉煌的时刻。整个故事如果脱离角色原型来看,我个人给的分会更高些,但是当我作为延伸阅读查了高更的生平后,颇不能理解为什么毛姆没有提及高更幼年时曾经在南美秘鲁与家人生活过,母系家族是有着印加人血统的秘鲁显贵,他六岁才跟随家人迁回法国。高更幼年的南美经历早就给他的血液播下了野性的种子,最后必然唤醒他潜意识中对热带原始风情的渴望。不理解为什么毛姆放弃了这段铺垫?高更本人还有一段经历书中也没有提及。高更做股票经纪人的时候已经就是“星期天画家”,与印象派画家交往甚密。被迫辞去经纪人工作后才决定成为全职画家,在法国偏远的小港渔村逗留了好几年,后来又在加勒比海域的热带天堂待了半年,返回法国后才彻底与印象派决裂,勇敢提出“综合主义”。最后拿着拍卖了30幅作品的所得前往自己心中的梦想之地大溪地,后来也曾经回到过法国,举办过《大溪地人》画展,结果不受主流欢迎,彻底失败,最后不得不重返大溪地,之后自杀被救后才创造出据高更自己说用尽毕生精力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在我看来高更第一次离开巴黎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回来,他去大溪地是为了不受物质的打扰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他本意是想获得主流认可的。但是当他的画展彻底失败后他才意识到他是孤独的,最终只能重返大溪地。看完高更本人生平后,我只能感叹他的整段人生经历太波折了,素材很多,远比小说中角色丰富太多。但是不能否认,正是因为有月亮这本书,我才会对高更感兴趣,工科女表示,在我的圈子里月亮远比高更名气大,哈哈。最后还是感谢毛姆,在我心中,他其实就是书中作者角色的化身(反正我是这样代入的),觉得作者本人应该也是个离经叛道非常有趣的人,期待《刀锋》,应该不会让我失望。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4)篇

斯特里克兰是多么让人羡慕啊,我觉得人首先是个独立个体,所以生活中不应该只有爱情,孩子,更多的还是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空间。我不知道抛弃他在巴黎所拥有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但我想他看到心中的月亮也是花费了那么些时日。也许就是灵魂深处的渴望强大到可以不在乎留言,一想只愿追随月亮。有多人活在了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中,把自己锁在里面,畏惧别人的看法,我们所谓的平平淡淡也许就是不让自己看起来特立独行。可我们终究是孤独的人啊。本来生命就是一条单行道,我们都只能一个人完成这场马拉松,我们需要点什么,才能让我们坚定的走下去。我承认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所以我一直很迷茫,不知道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知道还要多久我可以看见心中的月亮,我希望我还有机会。另外,很喜欢作者的文字,读的时候总让人意犹未尽,我是多么不敢看到结尾的标志,可是还是戛然而止了。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5)篇

被种草了很久,磨磨唧唧终于看完了。刚看的时候其实还觉得稍微有点不可理解,不明白伟大之处在哪里。可能由于作者的某些描述读起来让人并不那么愉快,我们伟大的主人公初看起来像个。一直在最后读完,甚至还回味扪心自问了几回,才感受到故事的力量。“满地都是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细细回想之后才感觉,勇于在打破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生活,孤注一掷去追求理想,至死不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甚至于追求理想的人变得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变得冷漠无情。但是,如果不能为自己好好活着,得到万千人称赞,做别人眼里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又有什么意义呢。毕竟,没有人一定得对另一个人的人生负责,我们更缺乏的是,是对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正视与重视。为艺术,更为内心所求。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6)篇


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取舍,没有对错只有适合。要看你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你对自己有何要求、你内心深处的召唤、还有对社会的贡献。

在我们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精神与灵魂的升华胜过物质。但绝大数人会认为你不务实甚至是不正常。很难说不会因此而感到恐惧,多少个反问之后,还是要我行我素。

所以斯特里克兰的冷言冷语、薄情寡义的举止不难理解,他需要这样孤独的痛苦的情绪找到自我,活出自我。

看似艺术家们个个疯癫,其实是我们在达不到的境界里自我取笑。唐寅的《桃花庵歌》里有一句我很喜欢,“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

善待周围这样的人,也许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49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