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_精选读后感1300字

一开始朋友推荐我读这本书,听到名字就觉得这书带有和强的歧视意味。正如作者自己写的那样,绝大部分人听到阶级,品味,格调类的词语不免会皱一下眉头。但朋友强烈推荐读读此书,他说要想融入到美国人的生活中去,就需要看这本书。
作者是基于观察八十年代的美国人所写的。保罗•福赛尔可不是通篇讲理论,他从实实在在的生活出发,分门别类的讲述每个阶级人的特点。他将美国社会分为九个阶级:看不见的顶层、上层、中上层;中产阶级、上层贫民、中层贫民、下层贫民;赤贫和看不见的底层。分类大到地域、住房、草坪、花园等,小到衣饰、地毯、装饰、语言,甚至杂志。从人们对生活的这些选择上可以看出此人来自于什么阶层。要是对美国文化背景没有一定的了解,这本书读起来还是稍稍有点费力。里面会出现大量的美国文化名词。除此之外,我并不是很喜欢作者的语气,也可能是翻译的关系,或许读原版的感觉并不一样。我一般会认为些此类书籍的作者都会很客观的去描述。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关系,我读起来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对中上层阶级以上的欣赏以及对除此之外阶级的鄙视��。这让我一个提倡“人人平等”的人很不舒服。但在看完译者的作序后,我细细的回味了一下读此书的过程。还是有让我思考的地方。
正如译者所说,此书完成于八十年代,但仍适用于九十年代。2020年读起来也是觉得和现在中国社会情况有相似之处。
美国的名牌就是“民主平等自由”。但没想到在这样一个被设计出来的民主国家也会逐渐分化出等级。似乎所有一切古老的事物有一种震慑的能量。美国的历史很短暂,所以他们只能从英国那里找认同感。所有跟英国沾边的事物都代表着高级。而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目前的社会状况也不具有很明显的阶级特征,应该是文化断层造成了大洗牌吧。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也不过四十年的时间,这四十年的开放,引进了西方文化,在自己本家文化的断代下,也不知道中国的阶级要从哪种文化中追求认同感。只能拭目以待了。
终于有点理解那句“中国还有贵族吗”,之前我会觉得“贵族”这个词很是不好,看完这本书之后也觉得未必,区分阶级的是意识不是物质。书中举例说了即使是美国总统,也会有人说总统是土老帽��。我倒是还希望中国能出现意识上的“贵族”。
我也同样欣赏那些敢于打破阶级固化形象的一类人。书中将这群人称为“另类”。这类人有让他们不需要靠社会等级制度生存的本事,他们自然也就有了打破传统的勇气,他们的草坪不需要按照某种标准去修葺,甚至还会把前院装饰的很讽刺。我也是很钦佩这种理直气壮的嘲笑~
作者的描述不重要,他提出了一种观点,上层阶级的某些行为习惯正趋于贫民化。比如无人零售,越来越多的自助服务都表明了贫民化趋势。我是觉得这种趋势没什么不好,可以提高效率和便捷。美国逐渐分化出阶级,现在阶级界限又逐渐模糊。中国的社会阶层发展很大可能也是按照这个进程发展的。毕竟“三代才能培养出来一个贵族”,现在也才开放了四十年。
总的来说,如果对美国生活感兴趣,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57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