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度阴山
知行合一王阳明在线阅读地址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1)篇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的心学,看似简单的四句真言,却是个不得了的东西,加在书单“骨头”里,一直不敢来啃,怕啃坏了我稚嫩的牙齿,果不其然,读过一遍后,有个问题我还是不太能理解。(最后再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
主要是说一个“无”字,王阳明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我们的内心原本都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心学说‘无善无恶’,是不要刻意为善,更不可刻意为恶。
并非是全无‘好恶’,如果全无好恶,没有是非之心,那就是麻木不仁之人,‘好恶’全凭天理,再无他意,就是不要刻意和事物对立。
有善有恶意之动
主要是说一个“有”字,人们在天地万物中,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心”主使的,动了“心”,就有了“意”,就有了善恶之分,恶就是自己的私欲,良知只是被私欲遮避了。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主要说一个“知”字,知是良知,良知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无需外求,面对一个事物,良知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就是依照我们的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就是“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念发动便是行,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之符合我心中良知所知道的准则,去掉“恶”,去了解什么是善,良知就是判断力 ,正其“心”。
这也是心学跟佛家和儒家的不同,佛只要求枯禅来正心而不去实践,儒家要求在圣人的言行规则下去行,而不思考它的“天理”,知行合一就是在良知引导下一件事的开始和终结,不断认知升级,做到知行合一。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公时,良知是知道的。因为我们有可以分清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天理就在我们心中。
良知明明告诉我们不要忍受,我们很多时候却委屈地以求保全性命,王阳明说这就是丧失了天理的表现,他说我们应该杀身成仁。
这就是我现在还不太能明白的问题,面对死亡,我觉得想要活下去的心不也是一种生存本能,好像也是天理啊,只是觉得如果真死了,还如何抗争不公?我想我会在能选择时,选择暂时委屈“天理”,来得天理,没有选择时,才会杀身成仁。
这也是我觉得心学难的地方,“良知”有时候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时候则是在“行”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善恶”,这就是一种认知、一种选择。
我们是先有了认知,才有了行动,如果认知都是错的,行动就不用说了。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的道德观都不同,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一次类似的“龙场悟道”,我就有过突然就觉得应该向内心看的经历。做一个圣人道阻且长,治国平天下就算了,我只望不给国家添乱就是了,即使学得他的修身养性也会在生活中大有作为。
愿你我不负良知!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2)篇
最初得知王阳明这个人物的存在是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中,从当年明月对王阳明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当年明月对王阳明也是十分敬佩的。虽然之后的张居正也是一个十分杰出的人,但看完这本书后更让我觉得王阳明是当之无愧的“明朝一哥”。
在世间的所有读书人都坚信程朱理学是世间唯一正统思想,也只有程朱理学是正确的学说之时,只有王阳明不同。他在极力研究朱熹的“格物致知”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让当时天下人任谁听了都会觉得他疯了的结论:朱熹的“格物致知”是错的。在当时所有读书人都把朱熹尊为圣人的环境下,要提出这样的理论需要多大的勇气,胆识和魄力。但他毕竟是王阳明。
在王阳明身上我也看到了许多平常人都难以做到的做法,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所在。如他悟道早期,接触并研究了各种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陆九渊心学等,但他却总能在认为这项学说不正确时果断放弃,寻求新的方向。如他在解决人际上的问题,用兵上懂得变通,懂得对付什么样的人得用什么样的方法,不墨守成规。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致良知”。此前程朱理学认为人应当“存天理灭人欲”,消除你内心的一切奢欲,而“天理”则需要你去外部探寻,如书本的知识或其余事物,即“格物致知”。而王阳明认为所有的天理都存在我们的心中,即“良知”。我们只需听从我们的良知去处事,天理存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只是去光复它,到事上磨炼,做到知行合一。
在中学时的课本上便有这么一句话:物质是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一切意志为转移。当时也觉得唯心主义不是很明显就是错的吗?但现在我却发觉王阳明心学有独特的魅力,他让我们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不做违心之事,但就这一点要做到就很不容易。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些不得已的原因,让我们屈服于外界,做出蒙蔽自己良知的事情。但也只有不断地“致良知”,方能成为王阳明这样的伟人。他又让我们静心但并不是不思考,而是让我们找到内心杂念并且祛除它们,就如自己平常看书写作业时也会有外界的杂念进入心中,这时也就需要好好静心祛除自己心中的杂念了。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批露了王阳明作为平常人的一些缺点所在,让人感觉这个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而不是一味渲染他的优点和贡献。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王阳明心学的独特魅力。
知行合一,方能无愧。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3)篇
书籍是治疗心灵的最好药剂,从打开它的那时起,它和你就也成为了生命旅途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朋友。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打开它,总是找到通向心灵的自由。
在读这本书之前,心中总是有太多的疑惑,总想找一个人告诉我答案,可那些告诉答案的人说得是千奇百怪,不免就产生了太多问题。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心中豁然开朗。找到了心中存在很久的疑惑,每个人确实都需要“良知”,尤其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需要从“良知”的方面做起,分清善恶美丑,不随波逐流。善就是善,不因为人少就去抛弃,恶就是恶,不因为人多就承认它的正确性。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的励志故事,更是通向思想自由的一本书。作者的构思和安排更是恰当,首先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最后在向我们分析了“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道理。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文章。所以此书是非常好的,值得大家阅读。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4)篇
断断续续拉很长战线看的一本书,怎么说呢,文笔我不喜欢,内容还是震惊到我了。作为在马克思教育指导下成长下的一代,在高中历史书上看见他,觉得他尖嘴猴腮,满口胡言。时间越长越觉得,他是一个饱满而神秘的人,他有一颗灵动的心,有可以四两拨千斤的本领,天大的难事,他就无声无息地化解了。不敢说了解他多少,心里明朗些,好像知道点什么又好像还是一点都不知道。我知道,的特别好的事情,都是我不在意,心里很随便很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的事情。大概也是我的“致良知”吧。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心里多少是低落的。对于如何做好,我想我的动力是希望当我的父母家人生病了,我又不在他们身边,希望他们能得到的医疗服务吧,就像我对待别的病人一样就行,我希望他们也能得到。干燥的心情,还是需要自己来内寻,找到那个“度”,加油啦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5)篇
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阳明心学近年来大热,各种传记纷纷上市,这应该也是致良知的结果,良知告诉他们,写这玩意赚钱,于是遵从良知的指引?哈哈,开个玩笑。小时候看到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就觉得有意思,这是个有趣的人。后来越接触的多感触越深,从心学进一步的思想解放再到人生而平等,断断不是几句唯心主义能否定掉的,也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样的教条有趣了很多。致良知很不厚黑,甚至满满的理想主义,但是,王阳明的成就却有目共睹,超越了所有帝王将相,和历史上称圣的那几位并列,比如孔某孟某。所以,李宗吾那一套也不是成人世界唯一的游戏规则。这个世界就多了一种有趣的可能,少了一分呆板,少了一分厚黑,挺好。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6)篇
本来得五星是毫无疑问的。可是读过了,发现还是得扣两星。原因:1.知道此书作者到底理不理解心学。有些事情发展,硬要用一句“用良知”来解释。2.书中把王先生写的多智近似妖,王霸之气一露,反派纳头便拜。主观性太强,只要是反对王先生的人就一无是处。3.逻辑性不强,前文刚说一人一无是处,后文又为了衬托王先生而说的很厉害。前文刚说一人是人中龙凤,遇到王先生就一无是处。4.主观性强。很多历史人物评价主观性太强,很偏激。写王先生另一面的时候,具体不知道明朝当官的敛财手法?还写史…总之,不知作者是有意无意,给我的感觉就是明褒暗贬。最后,向王先生致敬,向心学致敬。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