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 (6)篇

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在线阅读地址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  第(1)篇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想法混乱如麻。

这本书给我最初的感觉,有点像书中德克·司卓夫看到斯朱兰画的布蓝琪裸像时的感觉,有点畏惧(我当然不存在愤怒[捂脸]),而后是惊艳。孤陋寡闻,第一次知道这本书已经高三,初看书名便先入为主地觉得此书必定晦涩难懂,不堪入目。然而刚看两章,不禁两眼放光,惊喜不断。毛姆比喻生动,词藻华丽,讽刺辛辣,却又不给人冗长油腻矫揉造作之感,篇幅短小,妙语连珠,读之感觉像夏天一口气喝完一大瓶冷藏过的冰红茶,喝完后还痛快地连连打个嗝,回味无穷。

这本书主人公斯朱兰,在某种程度上像极了福尔摩斯:身体健硕,才华横溢,性格怪异,为了自己的目的会不顾及周围人感受(福尔摩斯是偶尔,斯朱兰是一直)。不过我应该和作者的视角一样,对斯朱兰充满了反感(我还没有多少同情)。斯朱兰其人是一个性格的悲剧,孤僻,乖戾,没有最基本的礼貌与社交经验,做的许多事都想让你把他从书里抠出来拿电锯砍一顿看着他痛苦地嚎叫。不过你还是担心他仍会一脸不在乎,让你出的力气白费(突然感觉这点很像蝙蝠侠里的大反派小丑)。他是个天才,同时也是给周围许多人带来痛苦的恶魔。在这点上我们所有人应该都会有点自私:当一个斯朱兰式的人出现在历史中时,后辈的人往往对其高山仰止,哀叹与斯朱兰同时代的人为什么不好好对他;然而这种人一旦生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自己却也巴不得他早点见佛祖。我想,假如祢衡,梵高之流生在当代,境遇也不会太好吧,除非他们也能碰见一个德克·司卓夫。我反正不大希望我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否则我肯定在他有所成就流芳百世前就把他砍死了。

从开头读到结尾,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叫“月亮与六便士”这个题目,现在想想,可能是毛姆老先生用的一种借喻吧,“月亮”大概是指斯朱兰,皓皓然,却神秘孤独(起码相对于毛姆所处时代的科技水平来说),给人带来冰冷与暗夜,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六便士(半个先令),毫无光泽,却能买几个牡蛎或者面包来充饥,对应着文中让斯朱兰继续活下去的六个人:德克·司卓夫夫妇,把斯朱兰送到大溪地的船长,大溪地的老板娘,土著妻子,还有在他罹患麻风病后帮助他的医生(原谅我七秒记忆,人名忘个精光)。不过毛姆老先生写此书的目的应该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我的观点可能浅薄不少。

这本书我只给四星,一是因为毛姆还是在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透露着时代的烙印,故事还未展开便先挖苦了一番教会,而后又借人物之口讽刺旧的迂腐,这让人很出戏;还有便是对亚裔(尤其是华人)和土著的歧视。二是毛姆写的未免太理想化了,我就不信一个斯朱兰这样的人可以安然寿终正寝,他证券交易所的合伙人可能早就找人把他抓牢里了。这当然是时代局限与小说情节需要使然,我也不该太较真。我给个四星,希望毛老爷子也别较真吧。

顺便再说一点,斯朱兰太太的好强令人钦佩,但她最后的做法未免太虚荣。让人有点不舒服,完了。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  第(2)篇

一直觉得艺术不那么容易理解,创造艺术的人似乎更令人难解,但又不得不敬仰他们,这群被后人称为天才的人。读完全书,主人公的名字并不深刻,但他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却留下诸多思考。说实话,并不喜欢他,因为他看上去那么的不近人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忽视除几之外的一切,可以说是自私至极。但又佩服他,摒弃杂念,舍弃情欲,专心致一,听从内心的召唤。他对感情的看法也很奇特,除了内心致爱的画画,其他事情似乎已是淡然,做工赚钱也不过是为了能得到画纸和染料。物质与精神,这个一直争论的话题,在主人公看来,似乎没有太多的纠结,身体的存在只是为了实现精神情感的表达。这份情感很强烈,强烈到自己无法控制,被外人视之为魔力,一种看不见的黑力量。是的,他着魔了。似乎这是不懂他的人最好的理解。本书有太多的感动,荷兰人独到聪慧的审美眼光,经历妻子感情波折后对生活的释怀,对主人公的帮助,或者说是同情,似乎令人不解,甚至觉得有几分。但从内心讲,他真的懂他,爱惜他的才,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这份称为艺术的东西。尤其是他看到妻子画像的那一刻,愣在那里,愤怒停止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份裸画,令他痴迷。何为理智,何为感情。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感情是人类的共同语音。然而有几人能读懂这份感情的表达,正如文中描述那般,你如何审画,出名的画自然有价值。一问一答,简单道出多数人对于艺术的追求,非懂即占有。一直觉得,内心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追求来自于生活的经历,伟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做了很多人想做而又不敢或无力做的事,以致爱恨交加,毁誉参半。世间能有几人尽心尽力去遵从内心的召唤,唯一在乎的是活着的生命是否还在追随内心情感的表达。

致敬,艺术家,我终究无法伟大。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  第(3)篇


作者很聪明,结局安排烧掉了那幅画,因为斯朱兰“贱”踏着爱情亲情友情尊严……去逐月,最终他达成所愿,但是这样的风景只属于他一人,无法与人共享,就算他人窥探到了也不敢接受或者步他后尘,最多是心里一震,下一秒又得回归现实。

文章精彩部分在中间,前面沉闷无聊,中间德克那段是部分,其中爱恨情仇看似激烈,却最终被没心没肺地化解,艺术追求似乎成了背锅侠。其实斯朱兰之所以魔力四射,是因为他的行为触动了人内心很多原始的东西。原始的东西有其最接近大自然的一面,单纯、真实、无拘无束,但原始的东西也有其野蛮的一面,这与当代文明秩序产生冲突,这也就造成了小说的戏剧冲突。

文章原型是高更,处于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和早期印象派表达单纯自然光影不一样,高更这个后印象派代表注重主观创作,被称为象征主义,综合主义。高更的行为奇葩和小说有很多相像,但与小说最大不一同的是,高更创作和追求艺术路上并没那么脱离现实,他参加画展,也卖画,也和交流,只不过对绘画艺术有自己的见解,也留下不少名作影响后世。毛姆采用相对开放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月亮与六便士,里面很多只是描述一个场景,一些简单的对话,没有去做人性的定论,让大家代位去思考。作者也没有可以去赞誉斯朱兰已经月亮的美,里面也刻画了船长夫妻另外一种追月的生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月亮,只是有些已经蒙上尘埃,有些是视而不见,有些只是撇了一眼又匆匆赶路,生怕撩起心中无尽的波澜。现实中放下自己所有,甚至会伤害他人去追逐所谓梦想,是会被视为疯癫的。不要认为满地都是六便士,你一抬头就有月亮,抬头也又很多人寻不到月亮的,甚至有些人既没有月亮也难有六便士,当然要看到月亮不一定就没有了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  第(4)篇

前几天看的电影《至爱梵高》,以送信人的眼光审视了梵高的神秘之死,送信人透过一个个与梵高接触的人,筛掉夸张的、主观的、臆想的观点,层层拨开了其死亡的真相。这一过程,和本文的主人公寻找斯朱兰在大溪地的生活痕迹如出一辙,无论是精神有障碍的梵高还是冷漠刻薄的斯朱兰,他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的所作所为令当世之人或震撼,或不解,或渴望,或不齿。但这又有什么呢,他们根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无论是从艺术追求还是人生境界来看,他们依旧是伟大的,有谁能像斯朱兰一样敢于在40岁的年纪抛弃妻子、前途地位,在满地都是便士的诱惑下,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月亮。大冰曾说过,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但大多数人都被世俗牵绊,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随性洒脱又有谁能真正做到。正如书中一位老者所说,斯朱兰追求画画是艺术,而我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同样也是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过得开心即可,如果像斯朱兰太太一样用伪装和无知去拼命过看似高贵的生活岂不是很可悲。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  第(5)篇


真正看过了毛姆先生的作品才真正感受到他独特细腻又深刻的文字魅力。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写斯朱兰的回忆,真实又触及到人性,包括他在文中所塑造的人物都非常个性化。斯朱兰的尖酸刻薄、德克的懦弱和斯朱兰太太的世俗以及德克太太冷静下的疯狂,刻画得非常生动,把人性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本书围绕斯朱兰的后半生的生活轨迹,不管是文中作家亲眼所见的、还是根据旁人描述的都非常客观,同时作者以作家之口也在斯朱兰看起来奇怪又不容于世的行为下道出了人生的哲理。斯朱兰对待世人表现出刻薄尖酸的同时也反映他对艺术又执着自由的态度,这样一个复杂的人作者写的真实不造作、有血有肉,真的不容易。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读后感  第(6)篇


我这人就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我眼里没有月亮,或者我的月亮就是平平淡淡的活着。就本书而言,我不觉得为了追求理想就要放弃家庭,就算对自己的妻子无责任,但对自己的子女的责任确实无法避开的,斯朱兰和爱塔在大溪地的第一个孩子的死我觉得有他的责任,不就医导致孩子只能生活在那里而得病去世,显然这里有毛姆自己的生活的影子。虽然本书以前也翻过,现在再仔细翻,依然无法理解这种世界观,虽然本书从艺术上做了夸张处理,但也有很多艺术家有自己的六便士。有些人有理想,所以不顾一切的追求理想,有些人没有理想,就想随随便便的活着,你就能说前者伟大,后者卑微?月亮和六便士都是选择,无关对错,无关高尚或者卑微。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76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