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典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在线阅读地址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经典读后感 第(1)篇
第一次接触古典老师的书是在一书一课里,樊登老师邀请了古典老师来讲跃迁,那时候我被Ta深深的吸引啦,哈哈,然后读了这本书,简单的摘取了自己喜欢的部分。关于人生:生命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会错过些什么…重新认识自己,改变我们的未来,对未来的生活保持憧憬,生活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现在你判断的价值,而取决于在未来情况中的价值,这就叫做未来价值。价值是来自内心的感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价值让人感到生活的意义,让人活得幸福。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棵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橡树。我们很听话地长成为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一群有逻辑没情感的人,一群讲高度不讲尊重的人。我们长成为别人要求的样子,并且以此为荣。就这样,我们把自己弄丢了。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完美的开始,则永远都不会来到。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不公平是我们生命中的契机,是生命提供给我们,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领导机会。如果这个世界到处都不公平,你可以找到一个自己能够忍受不公平的方式或者能够忍受的程度,然后快乐地待下去。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大,但很多人就是被一个水杯约束生命。关于事业:在我们最能拼搏的时候我们选择成为房奴,那意味着梦想在被消灭。创业不仅仅需要努力打拼和一腔热血,资本与人脉的积累至关重要。成功学是传奇还是历史?你用尽全力模仿的那些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自己坚持的是结果,放弃的是方式。当你真正开始实践,才发现很多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就是生活的逻辑。选择职业和选择天堂一样,很多很适合你的工作会显得不那么炫目,而很多听上去的“好职业”,也许恰恰是“广告”。平台、资源、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的经验,这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生命股票,年轻的时候,即使牺牲点别的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也要购买这些东西,它们会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增值百倍。如果一份工作、专业或者感情,已经确定不是你想要的,你该怎么办?最佳答案就是:用尽全力,用最快的方式放弃。关于爱情: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但是到了年纪你就该两情相悦一段,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三种,简单但非常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无可承受的悲悯。先好好地爱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慢慢地爱更多的人。在对你重要的人80岁以后,每年抽出时间来陪陪他们!即使每年5天,也只需要花你一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你会有一辈子的宁静。一旦你开始用金钱来代表成就,用价格来代表爱情,用秤来称感情,生活的幸福被你毁灭,是理所当然。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经典读后感 第(2)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很不错,给予了我一定的启发。书中对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重大问题,如婚恋问题,职业发展问题,都给出了另类的解释。作者古典提供的观点细想之下非常合理。分享个有趣的问题。如果现在我给了你十块钱,那么接下来你会去做什么?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想着一会拿这十块钱,买个啥?然后看到了这个问题的解释,这个解释的重要性简直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对啊,虽然我拿了十块钱,但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去拿这十块钱干什么?我就做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儿就好了呀,该看书的看书,该写作业的写作业,撸起袖子继续干活,生活为什么会因为他给我这十块钱,而调转了方向?我为什么必须要去想着拿这十块钱去做什么呢?这就是思维框架!书中对心智模式的解释,心态是心智模式运算的结果,这一点我虽不赞同,但也不反对,古典对幸福和成长以及成功的观点很不错!尤其赞同的是书中对职业给出的实用建议。比如说,职业规划的推荐顺序,先造一个二十年的大梦想,然后确定一个十年的理想,再定一个五年的目标,同时这五年的目标分期为三年的计划,并保证每隔一个月审视这些计划,保持进度,值得注意的是时刻对外界保持一颗警惕的心理,因为新的机会,和新的趋势随时都会出现。是不是对你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启发?与此同时,书中给出了如何看穿职业艺术照的方法,也很有趣,值得一试!其一,与在职专业人员访谈,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这份职业的诉求了解到潜规则等不为人知的却是真实的信息,但需要记住访谈过程中千万不能提到任何求职的问题,其二,参加培训,这样一来不仅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以结识很多业内人士,扩充人脉,人脉一直是一个用起来才知道重要性的东西!其三,多逛论坛和博客,著名的博客写手是经得起时间和专业人员检验的!毕竟人民的眼光是雪亮的,关注数能说明一定的问题!而且论坛和博客中的评论能指出一些菜鸟,中级选手等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这些是陪伴我们前进的最佳队友!其四招聘网站与公司网站,这些网站往往能提供最新资讯。其五,职业数据库,职业报告~,古典还给出了一些不投简历就入职的偏门,值得一试!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经典读后感 第(3)篇
最后的话题格外沉重。大概生命最好的存在方式不过是爱自己,爱他人。先自爱,而后爱人。对于不是“黑心贩子”的故事思考良多。可能个人价值观的认同度问题,又可能是自己并没有经历如此的生离死别感触不深,我始终觉得法治社会存在的合理与正当。也许在某中情感的层面上我们是同情是可惜是悲怜的,但是法律之所以较人律更趋合理无非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公平正义。如果没有法律加以制裁约束,今天的可怜也许会变成明日器官贩卖者貌似正义的借口。本书中有很多不能认同的观点。大抵思想教育环境的不同,觉得有些鸡汤真的是碗毒鸡汤。各位看客大概需要自备一个天平于心中,时时衡量。我们读别人的成功经验,读别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意见,不过是为了使自己生活的更加元气满满,充满正能量。作者在本书开篇说别人的鸡汤很多不符合客观事实,可是作者自己写着写着便也沦为自己曾经所鄙夷的一类鸡汤。或许我是个俗人,即使看清社会的黑暗也愿意像个鸵鸟把头深埋沙粒,抱紧我所有的,不抛弃不放弃。不是人人都是刘强东,就像不是人人都是韩寒,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平庸,没办法放弃自己抓紧的别人眼中羡慕的生活去追求不一样的人生,励志的人物之所以励志不过是因为他们成功了,可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放弃本有的生活去追梦人失去了所有的方向。每一种人生都能活出精彩,最棒的人物不过是既能走好既定的路线,也能追求卓越。作者是在人生的前半段按照父母的意愿认真读书,考个好成绩,有个好口才,所以才能在想要追梦的时候义无反顾。如果从小就叛逆不读书,大概现在也没有底气站在这里说教。但是想到就去做的行动力确实是我钦佩的。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经典读后感 第(4)篇
第一次认识古典老师,是在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里面,所以这才促使我阅读了老师的这本书。
几个小时迅速看完这边书下来之后,多多少少都有所收获。
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最有意义的,第一就是关于安全感的描述。可能由于小时候的影响和一些先天条件,我总觉得自己很缺乏安全感,又极其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于是太过于关注外界的评价与看法,一方面强烈表达,另一方面又不断自我否定。
可可能也是想要获得安全感的强烈渴望,于是自己这些时间总会折腾自己去学习很多其他的技能,看足够多的书,并希望可以变得更加自信与从容,可以不用那么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影响。
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外界给你的,而是你内心深处的强烈渴望生发出来的。
第二就是职业事业那一板块,我也是一直坚持职业规划可以写,但一定不能写长期(例如5年10年的),我觉得可以做个一段时间或者5年内的业务规划。
未来的世界发展其实任何人都琢磨不透,那些一直预测未来的人,我觉得很多自己都不相信或者没把握。当然,不做长期规划,我们却需要一个长期的目标,这个目标我觉得抽象就好,无需具体。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经典读后感 第(5)篇
这本书里不乏亮点,骨架是副好骨架,只是其中填充了太多鸡汤元素在里面,失去了原味。本来是一剂很好的预防感冒的食疗法,可是里面确添加了很多抗生素想变为特效药。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引用名言名句,有时候还没写东西就已经有一大堆的名人名言在脑海里泛滥。这可能是我们缺乏年龄底蕴的原因,有些道理需要一定的年龄阅历才能内化它,变成我们自身的思想。有些名人说出来的名言,是站在他当时所处环境,人生阅历,思想下才说出来的那些话,对他来说是真理,对我们未必是真理,两军交战的战阵里你,你不能教一个小兵先保护自己在杀人,应该是先出刀再想着保护自己或者是让队友保护,虽然前一句话看着很正确,也是小兵的最终目的。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信名人名言不如没有。道是什么,是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理是什么,是特定背景下人们所遵守的规则,所以道是相通的又是不同的。古人望山川江河而明道,大概就是这样子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经典读后感 第(6)篇
喜欢这本书作者对成功的定义
我们是向成功越走越近
喜欢这本书在一如既往的谈到很多人被父母束缚,就在我以为他就要在这一步停笔的时候,他说了我们要理解父母,要改变相处方式。喜欢。
喜欢作者以心理学基础讲的社会系统与自我系统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有趣的人,有一箩筐故事可以讲的人,像慈祥的老爷爷哈哈哈。
喜欢罗素的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永远追求、对人类的悲悯。
最后的最后,在富士康n连跳频发的时候,我上高三,跳楼的一个工人生前写了诗,我觉得有意思还打算抄下来,后来因为着急赶作业,让老爸帮忙抄的诗。后来我一直在想,那些绝望又不想放弃希望的诗句,老爸抄的时候什么感受。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