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经典读后感 (6)篇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作者:阿图·葛文德 王一方主编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在线阅读地址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经典读后感  第(1)篇

自古儒家就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孔夫子也曾说过“不知生,焉知死”。 传统的思想更注重生时修身齐家,而对于生命日暮黄昏的看法仅仅一个顺乎自然。几千年过去咯,理论成为习惯最后演变为文化,根深蒂固的告诫着人们凡是要往好的地方看。 在遇到不可避免的灾难面前依然避而不谈甚至劝阻当事人,一切会好起来的...

本书作者的家庭世代行医,父亲是印度移民来美国的,东西方人文思想的融会让他能较好的对比不同文化对生命末程的不同方式。 但人性的对死亡的抵抗对未知的恐惧却殊归同途,而医生的身份和亲友的痛苦使他既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报以饥渴的探究又以局外人的身份冷静的分析。对于年轻人来说阅读此书就像是一次生命的探索,站在作者的视角提前的经历了衰老经历了绝症经历了亲友的分离,你不得不去考虑在那个人生的终点前,还有什么是当事人想要而未得的,我们在明知生命必有一死的情况下恐惧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愿意放弃什么可能愿意坚持什么?  书中给出了我们答案: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好地死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我不认为这本书过于啰嗦,个人认为文笔反倒非常精简。但是它所展现的思想却非常详细,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带你走进不同情况下不同当事人的真实内心,你或多或少都能从中找到身边发生的种种的影子。那些你从来不曾考虑过的内心需求第一次裸的展现在你面前击溃你所有对灾难来临的自以为是。例如,当事人需要的是自是生命最后进程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而家人需要的往往是安全是站在自己角度的孝顺和责任。 再例如,医生对待病人往往态度冰冷,他们认为他们只是治疗疾病的,可是我们其实是来寻求更好的生活的。这些尖锐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于是,矛盾茫然恐惧甚至导致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成了必然因素。 文中给了很多方案,辅助疗养,善终服务,甚至解释型的医生等等在人们强烈的内心需求下应运而生。 不得不说,我非常羡慕美国现在的医疗水平,他们在面对最后的困阻时可以追求更多的可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不知道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走到这一步,但是,仅仅走到这一步远远不够! 死是必然的,在什么地方选择何种方式死,这是在如美国一样经济医疗服务都相当完善的国家都在反思的一个难题。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我们自己本身。

很多人说自己看淡生死早已洞察人生,对于所有灾难以及生命的进程早已做好准备。可我想问的是,你真的经历过绝望嘛? 当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候,当疾病缠身痛苦不堪的时候,当面临亲人生离死别时四目相对的时候...淡然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幻想。
这本书不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存在,只是给你提供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根本。或许在最后的抉择中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明确的判断,或许时隔多年之后我们回想当时的决定少了份怀疑的自责,多了份欣慰的幸福感。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经典读后感  第(2)篇

#读书#《最好的告别》“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作者在书中主要讨论了三大话题:临终医疗、护理和养老。国内中产的一大恐慌来自于疾病和临终前的巨额开销。对重疾的抢救要投入多少金钱和时间?治疗到什么程度算好?保住了命但健康严重受损是否值得?是否抢救的决定权在谁,事主本人,医生,还是直系亲属?……这些问题,当事主是医生本人时也难以回答。作者是医生,父亲也是医生,  书里大量篇幅记述了他和父亲在临终疾病治疗上的讨论,充满了温情。作者也记录了很多他经历的病人,带着人文精神,让这些本来残酷的死亡案例读起来,还是显得温情很多,更多是带来思考。只是美国的临终医疗,护理和养老环境和中国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作者抨击的现状,在我眼里,倒是很多中国用户渴求的,比在医生监管下的养老院,让老人按照健康需要的作息时间来生活。中国老人还普遍处在安全未得到满足的阶段,而作者更多考虑的是在满足衣食无忧老人的自尊,独立和情感需求。我读这本书是想了解我父母可能会有的观点和态度,因为有些话题,即使亲人之间也难以启齿和讨论。比如需要插管挽救生命,但大概率会瘫痪,这时候要不要插管?做手术能多活半年,但有死在手术台上的风险,做不做手术?当抢救资金不够时,要不要借贷?…… 这些问题提前讨论,会有很多帮助,但我们就是不会跟亲人讨论这些问题。我觉得自己还是不会跟父母讨论这些问题,但我自己会提前想和提前计划。书里提到一个现象:当人们发现所剩日子不多时,会更关注当下,比如跟亲人多相处,追求自己的爱好。但是当人们发现自己有大把时间时,则会制定长远目标,去做未必喜欢但有好处的事情,比如陪代理商吃饭而不是陪家人,对当下的关注会少很多。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过,是活在当下的最好策略。可是,我从来没这么想过,大概是因为总觉得自己会长命百岁,还有大段时间可以挥霍。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经典读后感  第(3)篇


亡与衰老是所有生命不得不面对的终极命运,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一天来临之前,做到最好的告别呢?


这本书绝对能给到你一定的启发。作者阿图·葛文德不仅是美国顶级的医生,也是全美医疗政策的顾问。


他认为,当一个生命不可避免地接近终点时,与其狼狈地与死亡缠斗到底,不如将生命的尊严与质量保持到最后一刻。



我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选择,但是我们绝不能回避这个沉重的问题。



甚至我还觉得,这并不是生命最后时刻才考虑的问题,我们终其一生,就是在为必然的告别做准备。


我们能否有勇气,在回顾生命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突然读懂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况味。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经典读后感  第(4)篇


一直以来,对死亡的恐惧成了我们挣扎的理由,然而还有更恐怖的,那就是生不如死,现代医学的进步一方面让我们免于疾病的致命,甚至有了永生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让我们处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之中。接受生命有限,终有一死这个事实需要勇气,采取行动,放弃无效的折腾,选择姑息疗法,临终关怀更需要勇气。当我们还有生的希望,我们就应该活下去,当我们求生无望时,我们可以选择有尊严地、安宁地、相对愉快地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旅程。就如书中所说,当我们在为别人做决定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他的真实处境和状况,他恐惧什么,他希望什么,他愿意做出哪些交易,又愿意做出哪些妥协。我们不是上帝,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有一天当死亡临近的时候,不管是我们的亲人,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都需要思考,或许坦然地面对死亡,平静地迎接生命的终结,才是我们跟这个世界,跟我们的家人以及最熟悉的自己能做的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经典读后感  第(5)篇

关于死亡,是从父亲的离世才有了痛彻心扉的体验,父亲是在早晨上厕所时终止生命的,他没有经受书中所描述的病痛折磨,但是他走的时候没有亲人的陪伴,周围的人都说父亲以那样的方式离世是他修来的,可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我们没有给父亲生命延长的最好的帮助,尤其是哥哥,他是医生。所以我愧疚的同时不能原谅哥哥,父亲走了,我和哥哥也几乎没有了往来。这本书真的值得推广,当我们的父母或其他亲人被病痛折磨之时,我们首先要尊重病人的选择:治疗还是放弃治疗。特别是身患癌症的亲人,生命的意义尤其重要,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癌症患者为治疗而经受的苦痛,不难想象那些医疗副作用,经历过痛苦,生命也许延长了一些时日,可代价太大,我觉的书中提到的善终服务会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愿每个人享受舒适的生命旅程,尤其是在生命终点,能够舒适地、优雅地、有尊严地走完。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经典读后感  第(6)篇

  • 衰老和死亡是生命过程的自然进程。在衰老和疾病过程中,关注个人的心理需求,保留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立性,也许是当下医学当代社会所需要加强的。另外,明白死亡和衰老,才能活得更好,更坦然。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90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