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细致考察群体的一般性心理特征,探讨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指出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以非法私利为行为动机的群体通常是犯罪团体,而“为信仰而战”的暴民团体会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影响群体观念和信仰的因素有种族、传统、制度等,此外,极具感染性的语言、理想国的召唤、领袖人物的煽动等也对群体行为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乌合之众读后感 第(1)篇100年前,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写出了《乌合之众》这本书,为研究大众的心理学确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就是:
讲述了一个人如果加入群体后,会如何丧失个性,失去思考和辨别能力,陷入无意识状态,感情上变得极端,行为及其容易受到影响和操控,像被催眠一样,作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出来。毫无疑问,关于大众心理的研究成果,简直是政治家的权术指南。有人指出,无论是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独裁政权,还是戴高乐、丘吉尔和罗斯福他们的自由政府,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100多年之后的今天,说实话,客观条件好的很多,我们有了更好的教育,更多的信息来源,更多可帮助自己辨别是非的工具。但是,群体无知事件在生活中还是不断重复上演。
就像前段时间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网上看的视频仅仅显示公交车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事故发生没多久,就有爆料,是因为红色轿车女司机惹的祸,还有更细节的线索:现场拍到照片女司机穿着高跟鞋驾驶。于是网上一群吃瓜群众逼疯了,舆论全部倒向“谴责肇事女司机”。过几天真相大白,女司机只是无辜的受害者,又一片哗然。要是没有这个辟谣视频,怕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越是众生喧嚣,越需善于求证!对于事情反转如此之快。
大部分情况下,有人会温和骂一句:这一届XX不行。或者更简单粗暴一点:这就是一群。然后依然是抓破头皮都想不明白,群众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百年间,无论是昔日的战争,还是当下生活无数的群体失智事件,或许这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书,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大众群体的心理特征群体毫无推断能力,但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不相信事实,而只相信自己幻想出来的事实。
就像上面说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回过头去看。逻辑可能是:怀疑女司机有可能穿着高跟鞋开车,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由此就断定,是女司机肇事引起的。
首先,女司机穿着高跟鞋现场照片有吗?是谁拍的?退一万步讲,就算她穿着高跟鞋开车,那么又跟大巴与她驾驶的轿车相撞有何明显关联?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独自思考,都不难发现这个破绽百出的推论。
也就得出群体的另外一个特征,无个人意识,且用群体意识替代个人意识,个人只相信简单的话语和表面情况。
如果你先入为主加入了谴责女司机的群体,那个没有明确证据的图片就是群体幻想的线索,吃瓜群众被引向谴责的方向。
换个情况,换个位置,任何一个人独处看待这个事件,思考和推理能力都可能远远高于这个群体。
一旦没有了无意识,也就意味着个性消失。感情和思想完全靠相互传染,被引向某个方向,然后还可能把暗示的思想变成行行动。
因为群体另外一个特征是:感情非常极端,易怒、冲动、多变,容易接受暗示并且迅速采取行动。
这个事件里面,总共有15人伤亡。做个可怕的设想,如果受害者的家属也有不明争相的群众,还没有公开的真相出来之前,可能也会被误导失去理智。甚至马上采取行动,对女司机采取报复。那么,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悲剧的开始。
群体除了推断和逻辑意识为零之外,但是有非常可怕的破坏力。背后的大众心理是:人多力量大,而且法不责众。
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在群体中间,即便平常不自信的弱小之人,处在一个群体之中时,都会感觉到巨大的力量,并且把这种力量当作是自己的力量。
现在时不时能听到这样的新闻,运货大货车侧翻,货物遭群众哄抢。
如果只是一两人看到,可能根本不会去抢。因为既要评估实施可能会遭到司机的对抗,也不难意识到这样属于违法行为。所以他也很容易这种诱惑。
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不一样。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大家都这么干,事后追究起来不一定会找到我。另外,就算是罚也是罚大家。这足以让他生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
当然,基于群体行为容易相互传染和模仿的特性。
相同的故事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大货车侧翻,但得到路人相助,货物无一丢失。
在这个场合,即便是小偷惯犯,也有可能在此时表现出跟群体一样高尚的道德水平。并且这种群体道德感,让大家都非常开心。
如果知道了群体以上特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隔一段时间就有人造谣:危险!某个地方出现艾滋病人报复社会,街头拿针扎人。或者就是年轻男女换上艾滋病报复社会,故意跟别人约会,通过性行为传播给他人。
微博搜了一下,前几天就有人造谣。
而对这些谣言转发,总是会有群体第一时间表明态度:有骂谣言中的害人者丧尽天良的,有骂被传染者活该的人。
他们背后是什么心理?谣言中的主角越是年轻男女越能引起大众情绪,他们是对年轻人性行有偏见还是对年轻人有偏见?又或者单纯想从这些谣言中的不幸者上寻求个人优越感?
群体的领袖以及他如何操控群众古斯塔夫・勒庞指出,群众能够操控,来源于动物的本能。一定数量的动物聚集在一起,本能地会处于一个首领的领导下。
于是总会有领袖诞生。
一个群体要有力量,首先会有信仰。无论这个信仰是否来自于领袖,但是,至少在所有群体眼里,领袖是这个信仰的行动者。而且信仰不容许讨论,只能被严格执行。有时候领袖就是信仰的代言人。
过去,各个国家或民族常常会为统治者设祭坛。现在可能没有了,但是可能家家户户又了塑像或者画像。
就像隔壁的朝鲜,家家户户把领导人照片挂家里,看到金三胖,他们的民众会感动地痛哭流涕。
群体跟宗教很像,离不开领袖,那么总会有个人扮演领袖。
领袖最常用来控制群体的手段就是:断言、重复和传染。
断言就是一个确定的话,通常由权威人士或者有声望的人发出,这样,大众才会深信不疑。然后下一阶段就是不停地重复。谎言重复1000,就会被人当真。
重复的方法也常见被企业采用,一个品牌广告被播放一万次,那么就会被人深信不疑。无论是怕上火,喝王老吉。还是洗洗更健康的妇炎洁。我想,每个时代的人脑里都有自动循环播放的记忆广告。
于是,群体领袖会追求简单话语,能够口口相传,而且不断重复。重复越久,越是深入人心。
此外,领袖善于利用大众群体的想象力操控群众,无需事实,只需要具体的东西。
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伟大政客,包括最专横的暴君,也都把群众的想象力视为他们权力的基础,他们利用群众的想象力进行统治。无需求助于智力或推理,不管群众想象力的是什么,无需事实,只需要具体形象即可。
就像安东尼想为民众为恺撒复仇,他并没有什么雄辩的论证,只需要手指向恺撒的尸体,向众人朗读他的遗嘱即可。
在更久远的时代,哪怕是边境传来一个被邻国入侵的消息,都能激发本土人民奋起讨伐。
所以无论是意见领袖也好,某个群体也好。个人都应该有所警惕。
既要警惕别人的话,也要警惕自己的人性。如果你不愿意花时间思考,那就得准备好接受别人帮你思考可能带来的最坏结果。
书里面,勒庞也分析了一些群体。包括犯罪群体、陪审团、选民还有议会群体等。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曾经加入过一些群体,或许是学生社团也好,兴趣团体,政治党派,或者是宗教团体也好,又哪怕是吃瓜群众也好。
我们多少都能发现自己身上大众心理的特征:模仿,轻信,夸大,感情激烈,想象力丰富而逻辑判断欠缺。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感性的方式。总的来说,理性与感性斗,总是赢多输少。不过,保持理性,依然是不被人带乱节奏的最好修炼方式。
吐槽一下,虽然这本书很出名,但读起来真的让人昏昏欲睡,看完第一遍一头雾水。甚至不少人也指出了书本作者对于妇女还有儿童的歧视,而且有很多主观臆断的地方。不过,就当是给大家提个醒:只要吸收书里正确观点就好了,同时也记住,没有什么完美的东西,即便是其观点也有狭隘之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