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第七天(2018版) 读后感 (6)篇

第七天(2018版)

作者:余华

第七天(2018版)在线阅读地址

第七天(2018版) 读后感  第(1)篇

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他问:“那是什么地方?”我说:“死无葬身之地。”----------------看完,觉得《第七天》比不上《活着》。虽说也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小说,但是很多故事让人有种刻意污名化社会的感觉。政府贪腐、刻意隐瞒真相;警察暴力执法,刑讯逼供;医院将婴儿作为医疗垃圾处理;施工队暴力强拆,群众;城市鼠族生活困难,卖肾卖淫……这些事件或许都在新闻中出现过,但是那都是2013年之前的事情了,所以2017年看来实在有些荒诞,这说明社会的确在进步在发展了。这也说明这本小说的义愤填膺是有一定时代局限的,因此 我觉得不能称其为经典。小说人物善恶分明,形象苍白:李月珍和杨金彪就是淳朴善良的;政府官员就是贪腐、压榨百姓的;警察就是暴力的;富人就是利欲熏心的......少了点丰富人物个性的东西。-----------------///也有值得称道的。比如 故事的设定,是人死后的七天,通过在死后世界的游历,铺展开一个个生前的故事,关乎亲情,爱情。这倒是挺新奇的。------几点碎片化的感受-----1. 原来死后的世界也有等级(贵宾室),也追求物质(墓地)。安息需要墓地,没有墓地的就死无葬身之地。但是,这何尝不算是一种解脱。带着前世的记忆,随秋风飘零,随骨骼片片凋落,与尸骨们高歌,不要那墓地罢,我们有花有酒,“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岂不美哉?安息,就是遗忘罢。我不愿遗忘,我还愿卷入无限的回忆中,死无葬生之地。2. 杨飞父子亲情线。展现太多人性之美(善良、责任、牺牲等),反而让我觉得有点虚。相反,杨飞亲生母亲几十年的寻子倒让我感动。但是,寻到后如展示一件战利品一般,在媒体、亲友面前一遍遍叙述寻子故事,倒是让我不安和心寒。3. 鼠妹冲动跳楼,伍超卖肾而死。这对苦命鸳鸯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但是也让我为之感到悲哀。如果不是因为她嫉妒,他可能已经成为理发师;如果不是因为他因为自卑而欺骗,她可能不会跳楼;如果他们可以表达好对彼此的爱,及时沟通,一起解决问题,或许已经住上了小楼。但是,一个情痴,一个痴情,陷入强烈的爱情之中,最后因爱而死。抬头看看吧,除了爱情,你们还有前程。-------------死未必是解脱,活都活不好,死能死得洒脱?希望我们死后的七天,没有遗憾。

第七天(2018版) 读后感  第(2)篇


都说一本好书都是毁誉参半的,余华的这本《第七天》受到国际好评,在国人读者眼里却是看不出余华的水平。读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是它跟余华的《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呐喊》给人的感觉都不同。这种不同提现在两点。

        文字方面,这本书的叙述很流畅,文笔类似于韩寒,读不出余华的深沉,不过可能是题材限制,其他几本书都是在叙述上世纪的世事,这本书最接近当代,故事都是我们熟悉的,已经听过好多次再读也感觉不出离奇和荒诞的。余华只是在一个大致轮廓下记叙这个时代的黑暗和小人物悲惨的命运,没有对人性深入的探讨,没有对人物细致的描写,可能这也是余华的初心,以旁观者角度和作家的使命对这个时代做记录。

       小说内容方面,这本书更贴近我成长年代的社会。之前读的其他小说大多是父辈生长的年代,我之前读余华,透过他的文字看到了上世纪的荒诞,离奇,世事的不可思议,也看到了他笔下小人物的人生,能更深切理解父辈一代人的苦难和对苦难的超渡。正因为这本书写的是我熟知的社会新闻,结果反而体会不到作品的深刻。这不是故事本身不够荒诞,而是我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这种荒诞已经麻木的接受,见怪不怪了,也许几十年以后的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会更高,正如不懂中国国情的外国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读完虽然觉得书中的人物都是不公平命运的牺牲者,都是社会,官场,贫穷,邪恶的的大局面下的最底层的无奈甚至凄惨的平民,可书的内容并没有引起共鸣。众生百态,世人皆苦,看到了他们的痛苦也只能停留在旁观者而已,自己的命运还是要自己把握。一堆非正常死亡的事例在一起,并不代表社会没有光明,并不能使人对这个时代感到颓丧。总的来说,余华只是在记录,而看过思考过以后再继续前行的,是我们自己。

第七天(2018版) 读后感  第(3)篇

杨飞,一个从火车上掉下来的孩子,他有爱他如命的养父杨金彪,也有疼爱他比疼爱自己孩子都多的母亲李月珍。或许与生母相离是不幸的,但遇到铁路工人杨金彪,他又是幸运的,为了他,杨金彪与爱他的姑娘不能长相厮守,为了他,杨金彪忍着心里的痛强颜欢笑把他送到他的亲生父母身边,为了他,杨金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为的只是不想耽误儿子的前程。他是幸运的,他曾有令人羡慕的漂亮的妻子李青,他曾有过与妻子的甜蜜时光,他曾有过妻子的告白与温暖。相反大多数人是不幸的,鼠妹虽然有爱他一生的伍超,但迫于生活的无奈,只能挤在又冷又湿又臭,不见阳光不见夜晚的地下室。27个死婴也是不幸的,他们还未睁眼看一看世界的美好,就被扼杀在摇篮里,还要被说成垃圾,死后也没有安身之处,像石块一样被丢弃在河里。李月珍虽未遭受病痛的折磨,也未有过街头般的生活,但即将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却被突如其来的车祸毁灭了,在喜出望外的要签证去国外生活时,车祸将她残忍的碾压了。或许人世间有太多的美好,但美好总是短暂的,生与死的现实,你我谁也抵挡不了,死了才后悔时间仓促,死了才看清世态炎凉,死了才知晓你我相见恨晚,死了才后悔当初太过草率。爱你得人一生都不变,即使死去也是永生相爱,珍惜眼前人,善待自己,善待爱自己得人。

第七天(2018版) 读后感  第(4)篇


  • 丑恶的中国现实社会,绝望中努力向上的低层阶级。

  • 生命有幸福和苦难,才让眼泪变得丰富和宽广。

  • 死亡很绝望却也有希望,不死无葬身之地怎得永生。

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他问:“那是什么地方?”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 宽广的沉默里暗暗涌动千言万语,那是很多的卑微人生在自我诉说。

第七天(2018版) 读后感  第(5)篇


前年读了过余华的《活着》,过去的18年里连续读了他的《兄弟》《许三观卖血记》,而这次终于有机会尝读这本《第七天》。正如余华所说:“我们仿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断壁残垣。或者说我们置身在一个奇怪的剧院里,同一个舞台上,半边正在演出喜剧,半边正在演出悲剧……从昨晚到现在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了“第七天”。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活了随后就是准备出发到那个谁也没有去过的地方“火化”。这本小说的几段故事里边人物之间真诚的感情深深地感化着我,让我也想起了在这人间一直默默的爱护我的他们,鼓励着我的内心不管怎样都要快乐的活着[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第七天(2018版) 读后感  第(6)篇

只要看到余华就会想读的欲望吧。哈哈哈。虽然这和之前看的作品很不一样。但是可以看看。死后的七天。死后火化也要排队取号。和生无异。就单单这一开场就很吸引我了。我想死对于大家来说无疑的沉重可怕吧。用特别的叙述着生死无异。那些高关达人那些所谓的权势等级,在阳间还是那样的讽刺。用荒诞的剧情批露着更荒诞的现实。原来死后还是依然没有归宿,好可悲啊。第三天尤其博泪啊。中国式的悲哀与现实的讽刺,善良与人性丑陋的对比。我们在追求着归宿,安息。到头来发现其实最毫无是非之地却是死葬身之地——天堂。悲哀与荒诞,虽短犹讽。这世界无奇不有吧,天大地大,我没法管也不想管,让身体与灵魂都自在点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16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