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沧浪之水 读后感 (6)篇

沧浪之水

作者:阎真

沧浪之水在线阅读地址

沧浪之水 读后感  第(1)篇

十几年前在一本初中语文杂志上,看到《沧浪之水》这个名字。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我的印象中,“沧浪之水”成了一个有着传统色彩的美好意象。这种错误的理解持续到现在。看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也竟能读出点类似于“采菊东篱下”的淡远。        一本小说,大概可以从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来看。文学价值偏向于超脱性,而社会价值偏向于对现实状况的反映和反思。或者说文学价值偏重心灵,社会价值偏重心理和生理。看小说有这样一种移情机制,类似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在自己身上不能(或暂时不能)实现的意义或价值,希望被注目者能够代替自己实现,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慰。《沧浪之水》这本小说,文学价值稍弱,不过很容易把人引向对现今社会状况和自身处境的思考,阅读起来也能随着主人公的处境波动产生一种生理上的。        制度和风气,物质层面的得与失,联合绞杀着主人公池大为自视的“知识分子”的自尊。妻子董柳在怀上孩子前后的反差引人注目,在有小孩以前。她是作者笔下那个甘于平淡、安静生活的女人,在怀上孩子后,也不知道她是真是处处为孩子着想,还是借孩子唤醒并释放了内心对物质层面的占有和攀比的渴望。在八十年代末,主人公的岳母,一个从农村来的中老年妇女,也深感外孙能够上最好的幼儿园,对他将来的人生至关重要。主人公这一代人是思想观念基本定型了才开始受到新形势的冲击,而他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被追求实际的社会氛围所包围了。丁小槐的阿谀奉承狐假虎威自不必说,马厅长一面假意宣扬接受意见,一面对提意见的人采取打压态势,让人联想到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位。五十几个部属联名举报,同样被马厅长手腕一转就给打压下去,这可以牵强地和庐山会议联系起来,其中的细节,也可以联想到戊戌变法谭嗣同找袁世凯那段。        《沧浪之水》的叙述里夹杂着大量的“我”的心理感受,非常直白,使小说显得琐碎,看起来满篇都是他的牢骚,加上主人公一事无成的无力状态黏黏腻腻,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厌恶情绪。这种厌恶情绪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读者自身是个积极的行动者,善于处理或改变自己周遭的环境,一个是自己和小说主人公有相似的状态,阅读这本小说使读者反观自身,产生了铁不成钢的恨。产生厌恶感,除了这本小说的叙述风格,还有就是忽略了作者对时代背景和主人公身份的设定,小说要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在权力和金钱的冲击下是如何受到侵蚀的。作者的这种叙述一方面容易让人突然弃读,一方面又比较形象地还原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而且不掩藏其让人厌恶的一面。这种厌恶可能让小说流失不少读者,也可能因为这厌恶吸引读者吐槽不止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小说里,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主人公池大为)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良知和尊严感。同时“我”又不是个立场非常坚定的人,面对冲击时常显得犹豫温吞,警报频鸣,这也招致了读者的反感。如果作者把“我”设定成一个父辈式的人物(作者在小说开头就描述父亲的葬礼,也许是在给小说定基调,也许是在给主人公定心理基础,而后逐步展现权钱是如何侵蚀它的),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主人公也有一个活生生的“前车之鉴”,就是“自由人”晏老师。“我”的立场的不坚定,可能正是多数人的,或者说是多数知识分子的,从而使得“我”这个角色有了普遍性和代表性。        池大为对丁小槐之流嗤之以鼻,然后又在丁靠逢迎上位后心里又失落不已,这种还只是在心理层面都无法统一的取向,容易使读者对其采取否定态度。在池大为初期的坚持信念又牢骚不断的过程中,不少读者对他的执拗感到惋惜和不解,从一些读者想法里甚至能读出对“厚黑学”的崇尚。这本本意持批判态度的小说,也许也真的能从中取到点职场人场的经,代价也是摆在那里的。        小说最后,池大为池厅长打压了异见分子小龚,提拔了主动表忠心的小蔡,像是十几年前马厅长的手段的重演,让人想到黄炎培提出的“兴亡周期率”。

沧浪之水 读后感  第(2)篇

1、情节很虚假。从一个科员升任厅长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几乎每次升迁,作者的理由都不充分,因为柳一针打针和一次通风报信就打破多年误解出任科长没理由,升副处没有理由,升正处更是轻描淡写,副厅没有提到。正厅由老厅长推荐和组织部门力荐,这一部分也过程到底有细节,我认为这就是作者道听途说的情节,自己并不清楚里面的道道。
2、为人不坦荡。老厅长还没完全卸任,就把过去的决策失误全部推给老厅长一个人,完全忘记了是自己提出建展览馆的。口口声声说要做点实事,政务公开之事雷声大雨点小,遇到困难绕道走。
3、举止轻浮。一上台,还没有正式任命,队伍还不稳定,方向还不清楚,就急需做事,而且是动干部队伍利益的大事,绝对不是有经历之人所为。观念转变彻彻底底,两个极端内心描写很细致,但并没有说清楚如何转变的过程。急需得到认可,而一味拿道德标准和外在功绩作为自己的选择依据,要知道厅长和道德模范可不一样。
4、观点偏激。自己清高无能,碰巧自己也是知识分子,就认为知识分子都清高无能。看到丁小槐曲意逢迎升官发财,就认为只要曲意逢迎就能够升官发财,然后自己放下道德曲意逢迎就一步一步当上了厅长。当上厅长,业务能力,领导培养出,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机遇,一样都少不了。作者写了升迁的过程,但并没有给出足够的升迁理由。不是曲意逢迎就能事事顺利,也不是不曲意逢迎就万事休矣。
5、丁小槐是我们值得尊重的人,因为他们是忍辱负重的前行着,实实在在做了事情,于公推动了组织的工作开展积累经验与功劳,于私养儿育提升生活水平。池大为是我鄙视的人,因为他们是满嘴满脑子仁义道德的评论家,除了嘴上轻易评论别人脑子里自己纠结外并没有做什么实事,家人生活艰苦单位里也没有任何经验与功劳,后来当上厅长也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6、以上是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可能十分局限,可能十分错误,可能明天就会变,可这就是我的阅读体验。期待朋友们一起交流。

沧浪之水 读后感  第(3)篇

书看完了,花了17个小时。书名沧浪之水,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先说一下小说梗概是:一个出生在文革时期的山村小孩,通过国家恢复高考而考上中医学院,从硕士毕业以后因为成绩优秀,直接被卫生厅厅长点名要人,却因为早年受到父亲“做个好人”的思想,看不惯厅里对领导阿谀奉承,谄媚巴结的人,他一直信奉原则,终于有一次因为厅里买了新车,他在会上提出异议而遭领导下放到中医学会待了6年,然后出于对家人的责任以及老婆的枕边风,也为了家人过的更好,他选择放弃原则,从而慢慢的走近厅长。之后考博士,拿国家课题,升科长,处长,终于8年之后坐上厅长位置,时年41岁。小说从来都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读完以后有种刻骨铭心的感觉,说实话冲击还是蛮大的,毕竟单纯的我从没有接触过像小说这么复杂的生活环境。在看小说的17个小时里,有好几次,我都感觉到这好像就发生在我身边,我甚至能看到许小曼的大小姐作风,她妈妈的优雅气质,屈文琴的上进劲头和她跟马厅长谈笑自如的风采,还有池大为和董柳8年艰难的筒子楼生活,以及那个我已忘了名字但腿白如玉的服务员妹子。我也看到丁小槐们那副侧着身子走路的嘴脸,池大为妹夫开着丰田炫耀的模样。但我最感动的是池大为有两个一直陪伴他的兄弟,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贵,他们三一直是兄弟。这本书里每个人的名字也的确有意思,比如丁小槐,看上去其实就是小鬼,就像他的为人处世一样;池大为,就是迟大为,大器晚成;马垂章,马吹胀,就是溜须拍马,事实也的确如此,池大为抓住这一点扶摇直上。小说结尾又和主人公自己最开始命运呼应,巧妙。以此类推可以分析其他人的名字,作者真的花了不少心思呢!以前在读大学时就有老师推荐这本书了,只是当时没有想看,且也对小说没有兴趣,现在看来为时不晚。强烈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各有收货。

沧浪之水 读后感  第(4)篇

第二次读这本书,第一次读它还是在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一切新例都是老例,对任何人都不能抱有幻想。”看前半部分的时候简直要被那个耿直又认真消极又摇摆的池大为整崩溃,这部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直击主人公的内心,几度崩溃。最后一章节同样和最初的首尾呼应,回归本真。“我也是一个曾经认过真的人啊。”在池厅长内心独白出这句话的时候,是有多么大的无可奈何,他是当年的“马厅长”,陆续也会有后来人成为他这样的“池厅长”,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厅长眼里,需要明白人,不需要认真的人,很多事情,认真较真你就输了。官场许多法则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无形中都形成了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惯例。还有那个“灰色地带”,真真实实把“权力”的好处描绘得出神入化,而“不傻的聪明人”不会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而是通过手中的权力了解常人了解不到的信息,比如股市行情,还不是最高领导人的一句话,看准对自己最有利的形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茫茫苍生,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你觉得它值得就好。

沧浪之水 读后感  第(5)篇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作者用了这个小说名,并不是要告诉我们上面那两句话,恰恰相反,他想表达的是人是一滴水,沧浪之水就有人的这滴水组成,没有人能逃开历史的潮流,都要融入进去。丁小槐不能,胡一兵不能,他池大为也不能。

人不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要为身边的人考虑一些。池大为刚开始的坚持,慢慢也被老婆孩子慢慢消磨掉。从坚持自我到迷失自我再到重塑自我,这是一个多么漫长多么痛苦的心路历程。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改变的过程中,虽有挣扎动摇,池大为的底线没有丢掉,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没有丢掉。这是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意思呢?国家是有希望的,人民是有希望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是有希望来到的,有点这方面的意思吧。

这本书呢,心理描写非常多,把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希望坚持矛盾挣扎动摇等一系列的变化写得非常的细腻。还是不错的。

沧浪之水 读后感  第(6)篇

这本书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灵与肉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池大为在理想与现实中不断挣扎了多年,在同学加朋友及军师的指点下,像许多历史人物一样,戴上面具,低调隐忍,悄悄地韬光养晦,静静等待坐上最高位置的那一天。原本以为这是曲线救理想的道路,却不料到了高位仍受游戏规则制约,并不能随心所欲,体会到了做事真难!看着眼前形成阻力的人,也想如何排除,能自己说了算,从某种角度说,他也与前任越走越近了。一将名成万骨枯,成大事者都是踩在许多人付出的代价上的,即使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者张居正之类。最终,池大为在父亲坟前烧毁了父亲留给他的信念——画册,这是他无奈的选择。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19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