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大秦帝国(套装版) 读后感 (6)篇

大秦帝国(套装版)

作者:孙皓晖

大秦帝国(套装版)在线阅读地址

大秦帝国(套装版) 读后感  第(1)篇


从去年11月份看到现在,历时100多小时,终于看完了这一套将近五百万字的巨著。一时想写点什么,却又觉得跨度太久,不知从何说起。

        这本大秦帝国,从秦孝公时代,蜗居陇西开始,在六国的压迫下,求贤若渴,从商鞅入秦变法开始,一步步在战国时代,经历秦惠文王励精图治;秦武王短暂无能;秦宣太后,秦昭襄王拨乱反正,重回巅峰;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短暂三年平庸;秦王政,历经25年终究一统,统一之后11年,到达秦二世与赵高之流的暴政,天下反秦,只三年,二世被赵高杀死,立子婴再次为王,只不到三个月的事件,项羽破咸阳,尽杀皇族于渭水河畔,惶惶大秦帝国,从战国时代到统一历经七王,走了整整140年,却在秦始皇死后,二世仅统治三年后就此彻底灭亡。真是让人感慨唏嘘啊。

       这是一部秦王朝从衰落到兴盛再到衰落的史诗巨著,也是一部六国角逐中原,争霸天下的巨著,更是一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论证时代。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先秦时代的风土人情巨著。我们一步步见证各个大家历经磨难后的成长与思想成熟,也能看到他们在掌握权利之后的欲望与沦落。

        从秦孝公开始,从商鞅变法开始,这对君王与丞相近乎十分信任的搭配,使得秦朝能在短短二十年奋力直追成为大国,但是最后,商鞅却为巩固秦惠文王的统治,防止世族复辟的过程中,自请入狱,被五马分尸。整部秦帝国,商鞅如同圣人般的存在。让其他人在其衬托下,显得格外渺小与不堪。整个秦王朝的发迹,不管哪一代,其丞相将军到最后的下场都极其悲惨。像张仪这般能够全身而退的太少,到最后无论是魏冉,吕不韦,李斯,都经历过位极人臣的丞相巅峰后被赐死,灭族;还是战神白起,将军蒙恬等,都因为功高震主的猜疑也被赐死。最后在秦始皇死后,出现的权利真空下,被赵高这个宦官得势,以致最后赢氏皇族几近凋零,三公九卿,都被残忍杀害。以致刘邦入咸阳之后,都觉得将赵高处死的太便宜了。

       其实,这本书不仅是秦王朝对六国的抗争与吞并,更是以法为本的秦政对以礼为本的王道的抗争。都说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各国其实都早已烂到骨子里,却将早早变法为强的秦,视为暴政,自己独守着旧俗与诸侯王道,将臣民视为草芥,奉承的儒家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所谓的正统王道学说,对百姓极为不平等。而秦法虽严苛,却让人人都有了可以争功进爵的机会。这也是我觉得秦法好于王道。而本书对儒家学说的批判,可以说是鞭辟入里。儒学自诩大家,其实极为自负,无论的孟子,还是后来的儒学博士,包括孔子后人,其实在那个时代都是极为虚伪,所奉承的仁善也不过也不过只考虑起世族利益。所以在那个时代,儒学就如同过街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最后,儒家博士如同两面派一边讨好秦二世,一边背叛了秦王朝。并唬的项羽极尽杀戮。以致到后来各大起义所反秦也都是因为二世徭役过重,杀戮过重,而儒学至始至终都给秦政扣上了暴秦严苛的罪名,并一直至今。

        这本书值得再次看,看看吕不韦如何衰落,吕氏春秋所说的是什么才与始皇帝政道分离;看看嬴政是如何在方士的糊弄下一部部自己走向灭亡;看看李斯如何把自己的一首好牌打烂并造成了自己的惨死,以及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入赵高一样不能翻身;看看赵高这个宦官如何在权利的欲望下极其变态的从秦王政的忠仆转变为暴虐的源头。种种,这本书要说的人物太大太多。

大秦帝国(套装版) 读后感  第(2)篇

先写一部分从第一部来看,作者的故事构架尽量结合史实,具体事件上都是有据可查,算是一部史实小说。之所以看这部书完全是因为张不叁写的《秦朝穿越指南》里面对其大加赞赏,称其真实性极高,基本还原了秦国战国历史。现在看来的确如此,尽管有许多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但总体事件的进展还是遵循了历史的,所以我给它一个高分的评价。不过此书的弱点也比较明显:描写生硬,故事叙述手法非常僵直,没有艺术性,缺乏渲染。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他是一个历史教授,不是小说家,所以在写小说上面比较不足。这一点在书本开始那几章体现得尤为明显,就是秦魏第一次大战那,后面有所改善,我估计要么是请了人润色,要么是作者自己水平明显提高。相对于其它历史小说来讲,比如《大明王朝1566》,比如《曾国藩》,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本书文学水平还是差太多,所以只给了4星评价。另外还有一点比较致命的弱点就是逻辑有欠缺:本书为了提高商鞅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并着力渲染商鞅变法带给秦国的提升作用,同时加深一般读者对法家的理解,作者最后描写商鞅慷慨就义有逻辑欠缺。首先,商鞅作为秦国的二把手,其地位权力和影响力仅次于秦王,秦王死则大权旁落,整个秦帝国没有人能够限制商鞅,正如书里描述的那样,从军队到民众都支持商鞅,可谓是绝对的震主,这种老一辈的功勋大臣,身为口碑不好的太子能够驾驭吗?若不除商鞅则秦国不知有王室,只知有商鞅了。千万不要真的以为秦王是真的想把王位传给商鞅。所以为了政局稳定,天无二日,必杀商鞅。其次,所谓引诱复辟旧势力出山然后一网打尽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商鞅变法20年,其新法已尽得民心、君心和军心,商鞅自己也是大权在握,有兵权,有相权,满朝都是自己的嫡系官员,旧贵族连封地都没有保住,和商鞅的力量相比根本辨若云泥。旧复辟贵族若无秦王背后支持,根本翻不起任何浪花。其时商鞅也正处壮年,再活20年也并非奇迹,若商鞅继续掌权,旧贵族势力将没有任何机会,而40多年的时间已足够旧贵族世家替换两代人了,新出生的一代人长于新法之下,对旧制并不会像老一代人一样维护,更何况老一代肯定已经死光了,这种自然更替的方法岂不是更加的平稳?还需要引出复辟势力一举歼灭从而有可能会引发时局动荡的危险?所以说作者认为商鞅为了稳固新法甘愿自我牺牲引出旧贵族势力来让新秦王歼灭,这个逻辑站不住脚。至于所谓的六国逼杀,那更是扯谈了,一个国家如果连臣子都无法保全,能被外国逼杀,今后还有谁敢来这个国家为臣?秦王岂不是断送自己国家未来吗?所以杀商鞅嫁祸六国一说也肯定是没有逻辑道理的。综上所述,商鞅是被杀的,不是自己主动赴死,秦王杀商鞅有不得不杀的理由,他们的关系也不会像书里写的那样美好,纯粹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了。以商鞅的智慧肯定是知道自己要死的,内心恨不恨的我看来那起码是有怨言的。从战国动不动就拿权臣开刀的尿性来看,商鞅当时还是真的想跑,可是确实是没有身份证被拒绝住店,然后被旅店老板举报,最后被抓住了。这个故事才符合逻辑。

大秦帝国(套装版) 读后感  第(3)篇


《大秦帝国》洋洋五百万言,将战国时期秦、韩、魏、赵、燕、楚、齐七国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描绘了近两百年的战国风云与帝国生灭。

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经商鞅变法、张仪“连横破纵”、范雎“远交近攻”、白起长平大战、吕不韦摄政、李斯蒙恬等重大事件,最后秦王嬴政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秦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这部鸿篇巨著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大秦帝国》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民生、思想文化、古代科技、风土人情等角度,对秦与六国做了全面深刻的对比,将战国时代的万千气象梳理成一串环环相扣的兴亡故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再现了大秦帝国生灭兴亡的历史过程。也因为其涵盖的内容丰富,被一些读者称作“战国社会百科全书”。作者笔下那些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鲜活故事,拉近了我们与那个远去时代的距离。

从大处看,该书将战国时代的格局变化梳理成了一条简明的线。秦国经过变法改革之后由弱变强,六国在时代大潮中先后由兴转衰直至灭亡。几乎每一部都从天下格局的变化来看待秦国的发展形势,并通过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揭示当时秦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行动。

从细处看,小说里包含了大量的各类知识,历史典故、农业生产、商业活动、风俗习惯、礼法制度、国家法令、先秦军事、实用技艺、水利工程、天文地理、阴阳卜卦、诸子百家、部族民族、地域特色、器物名产、古代游戏、民谚格言等琐细的知识点都有涉及。小说中的伺潮鸡、禹余粮、工布剑、天子方金、即墨老刀币等物事都让人印象深刻。原著常常大段大段地交代知识背景,除此之外,作者还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物候变化特征融入到了场景描写中。在各色人物的对话互动中,细心的读者也能找到不少行业与地域的特殊讲究,例如古代船夫与水工的一些行规与工作特点,穿插在某些情节的过渡部分中——这些都带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在同类作品中,几乎找不出像《大秦帝国》这样大量糅合知识性内容的历史小说了。

大秦帝国(套装版) 读后感  第(4)篇


洋洋数百万字的巨著终于看到了结尾,掩卷沉思,心驰神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千年旧事尘封,真相已经模糊难辨,而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是成王败寇的历史认知。是非功过,早已是过眼烟云,一任它落水流花,永逝而已。 

         但即使是这样的水中望月,也让我们管窥到了先秦文明的星河灿烂,华夏民族的早年,也曾如此的奔放英武,自由烂漫,曾经无限可能的接近创造一个平等和自由的文明体制。假如,没有秦制一统宇内,四海横平,历史又会如何演变?真不敢想象欧亚大陆在农耕与游牧文明的持续交流和碰撞中,没有一统的华夏力量,会在世界史上书写怎样的笔墨?

无论如何,秦人振长策而御宇内,书同文,车同轨,两千年前建立起的帝国虽然只昙花一现,虽然秦人无暇而后人哀之,但是秦政秦制,却永远的被华夏民族继承了下来,即使两千年后,身批民主共和的外衣,始皇帝的影子仍然影影绰绰,若隐若现。

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吧,他确实是站在中华文明史的角度说话的,所以今人读来,权术势,那么的眼熟,那么的顺畅,舒服,也仅仅是如此的高度而已。

大秦帝国(套装版) 读后感  第(5)篇

煌煌五百余万字,历时五个月,158个小时,终于读完这部大部头著作了,复杂的旅程。前五部大概用了两个月多一点,第六部两个多月,并且中间停了很长时间。尤其读到完成统一以后,几乎就不想再读下去了,因为知道等在前面的是什么。可事实是只有清楚的了解始皇帝崩之后三年间发生的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诸如李斯赵高之流突然的性格转变,扶苏的愚忠愚孝,蒙恬的心灰意冷,蒙毅的剧烈抗争,章邯的力挽狂澜等等凡此种种,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这些偶然的必然的事情背后,人性的或扭曲或挣扎或抗争或光辉,才能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稍稍拨开一点偏见和迷雾,看到一点这个开两千余年封而不建专制体制帝国的最本源的文明根基,因为这是至今仍有余威的华夏文明独特的文化认同之基因。在我看来,认识这些远比不屑的骂一句暴秦抑或亢奋的崇拜强秦更有意义,也更值得深入思考。这个世界倒塌了,不是轰然一响,而是唏嘘一声。。。。

大秦帝国(套装版) 读后感  第(6)篇


小说里,主角都是一个或者几个人,而这里,主角却是一个国家!

书写的很好,读的时候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把秦国写的太好了,把商鞅写的非常彩,很多地方写的也是很片面,那又怎样!因为这是小说因为大秦是主角!

看到大秦崩溃的时候,心中很是伤感,甚至想穿越书中将胡赵之流击毙,很想大秦能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然这就是历史,前面有多精彩后面就有多悲哀......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引』

秦亡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秦又没亡,百代皆行秦政治。

【看完这个大部头想了很多,很早就要写书评,书很吸引人以至于通宵达旦阅读,但里面也有很多地方不赞同作者,不想写成歌功颂德也不想写成批判,于是、删了写写了删】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20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