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后感 (6)篇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作者:沈从文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在线阅读地址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后感  第(1)篇


在走走停停的火车上结束了《边城》的故事,身边的阿姨看韩剧哭得稀里哗啦,我给她递了纸巾,她不好意思的冲我笑,拉着我讲剧里男女主角的错过与重逢,《蓝色生死恋》,很久以前的片子,宋慧乔和宋承宪很是年轻。我的思绪慢悠悠又飘回了那个边城小镇,

“是谁人?”

“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

      犹如断臂的维纳斯,美好的事物终究要有一点残缺,又或许正是这一点残缺,才成就了美的本身。翠翠与傩送的相遇,美好浪漫,却也早早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并不是一尘不染的乌托邦,那里的人淳朴美好,代表着美与善,可那座城依旧是座有人间烟火的凡城。他不回避悲剧,不回避死亡,也不回避和粗野水手的存在。风日里长养着的翠翠,有着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和透亮似月亮的心。走南闯北锻炼起来的傩送,有着好相貌和好歌声。两人的相遇,或许是命运,两人最后的结局,或许也只能归结为命运。翠翠羞涩、矜持、迟迟不肯表明自己的心意。爷爷试探、摇摆、想为孙女寻一良人。大老退让、成全、最后远走遇难。一群心地善良的人,偏偏在相互影响中将故事引向悲剧。傩送放不下翠翠,直到最后他依旧想要渡船而不是碾房,可是大老的死,让他负罪内疚,他不得不找一个发泄的出口,翠翠爷爷在大老提亲时摇摆不定的态度成为了傩送心里过不去的坎。这世界最无奈的事,莫过于谁都没有错,可偏偏事情却错了。

      童话故事里,跌入凡尘的公主总会遇到骑着白马的王子,他们相遇、相识、相爱,但故事总是止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那一刻。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成长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初时中读《飘》,高中时读边城选段,我都想要一个童话一样的结局,我相信瑞德会回头,“新的一天”是属于斯嘉丽和白瑞德共同的一天;我相信那个人明天会回来,会同翠翠一同守着渡船。可是现在呢,遇到一些人、一些事,我开始慢慢明白生活的真正含义,斯嘉丽和瑞德之间隔着邦妮的死,傩送和翠翠之间隔着大老和爷爷的离开。虽然很心酸,我还是不得不告诉自己,“新的一天”是天各一方的两人各自的一天;白塔下长大的那个小姑娘独自一人守着渡船,不知道她是否还会在梦里采到满满一把的虎耳草,而那个人,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不是在手机上看的,买了纪念版,很值得。觉得沈从文先生的文字真的太美了,真的就像中央台文艺汇演上撑着油纸伞翩翩起舞的女子啊。他的笔下,与我所在的深圳,完全是两个世界。读边城的时候,想到了蔡康永在奇葩说说的一番话,你在大城市里,进到书店里,会是《成功学》《职场指南》等等,走进小城市,书店里随手是《红楼梦》《金瓶梅》......大城市的人追求快节奏,想造一座直通天庭的电梯,走到权力的顶峰。挤地铁太累了,坐公交太烦了,每天最大的消遣便是在人群中低头看手中的一小块屏幕,拿着刚买的早餐—这便是很多人的生活吧。和大城市截然相反的是,边城完全是处于慢节奏上的。甚至可以说,故事中人物所有的语言都是模棱两可的,一切都是在“等待”中发生的。翠翠在等爷爷的过程中遇到了二老,产生了缱绻的情愫;翠翠等待自己的爱情一点一点成熟的过程中,又勾走了大老的心;爷爷在等待翠翠的答复中,心力交瘁,与世长辞。故事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是健康、优美的,没有一个反派,最终却以悲剧收场。为什么?农业文明。在作者的笔下,边城是桃花源式的存在,没有战乱,没有腐朽的官僚统治,军官还会和百姓一起看赛龙舟。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历史课上,我们知道中国的农耕文明具有极其强烈的封闭性,甚至邻居之间都不想聊聊自己家的收成,有没有什么丰收秘诀。这种封闭,孕育出了东方人特有的含蓄性。我个人比较喜欢看美剧,通常男女主角确定关系以后就会以甜甜的深吻作为结局,鱼水之欢也是常态。而在中国?即使二老愿意整夜为翠翠唱歌,翠翠也听到了那个能将她的灵魂轻轻托起的声音,他们有说过一次“我爱你”吗?即使爷爷和翠翠情感深厚,爷爷就真的了解翠翠的内心吗?翠翠不喜欢大老,却说“谁喜欢那只鸭子”,那鸭子是大老送的。即使事关自己的婚姻大事,翠翠还是用一个含蓄的意象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表面上是亲热的,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边城是美丽下的残忍,是农业文明的生与死。日本有位大文豪在作品中将“我爱你”转化为“今晚的月光真美啊”。东方人是如此含蓄,以致封住了自己表达的勇气。但这个故事绝对不只是一个遗憾的爱情故事,吊脚楼里的灯光,也可以是月光。能听到将灵魂轻轻托起的声音,真幸福。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后感  第(3)篇


自从学过课本节选自《边城》的一篇课文以后,一直对这本书念念不忘,今天才算是看完。一直以为沈从文笔下的茶峒边城是在凤凰,今年4月份到凤凰旅游的时候听当地人说并不是,边城还要更偏远一点,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如今的凤凰古城商业化严重得已经完全失去了其淳朴的民风,自然的风景。不知今日的茶峒是否也一样。不过沈从文笔下当时的边城,民风淳朴,人人善良而热情,似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船总顺顺一生乐善好施,却因大老的死对老船夫生了误会;老船夫一生倔强好强,却为了翠翠的幸福不惜放下面子去试探顺顺和二老的心意,最让人心疼的是爷爷明知对方对自己已有误会还甘愿受着白眼和嘲讽……在那个还未开化的年代,女儿懵懂的心思很难被知晓,又因二老心底里对着哥哥的那份亏欠、对老船夫的误会,心思也都全然在心底里放着,谁也不肯大大方方挑破,才造成了翠翠和傩送之间的悲剧,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可怜爷爷渡了一生的渡船,也没能渡得了女儿和外孙女的幸福,最后带着担心和遗憾离开了人世。

小说最后的留白“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似是一个未知的结局,可在我看来,更加重了小说的悲剧色彩,人这一生,最心酸的莫过于未知的无边无际的等待。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后感  第(4)篇


上一次读《边城》应该是初二的时候,可惜学生时代读过的著作,大多是囫囵吞,记忆已很是模糊了。友人送了本《边城》给我,一下子燃起了我一探这边陲小城的渴望,印象中当年看完这本书还有过去边城镇旅游的想法,可惜大学四年离得那么近,却不曾记起这段回忆。

记忆是很模糊的,当我翻到翠翠和船夫那段,我才慢慢想起一些事情,到了天保和摊送出场,一切才觉得顺理成章。沈老笔下的边城,像是一处剥离了时代背景的桃花源,里面的人是那么的纯粹,我想到的是衣冠简朴古风存,可能并不恰当,但我实实在在的想到了这首诗。现如今的边城镇不知道还有没有书中的风俗留存着,好想好想下河去抓一次鸭子,想想都让人激动。

我想最后这场爱情还是无疾而终的吧,二老也应该不会回来了。误会已深,即使回来成了亲,这根刺始终会悬着的,翠翠天真却也任性,保不齐婚后因为小事一点就燃。开放式的结尾留了太多的可能,还是不回来好了,说不定就因缘际遇加入共产党呢。

沈老要是当年不分心政治,或许还会有更多的经典传世。阅读沈老的的书,让人喧闹中多了些平静,一份纯粹,一分质朴,一分干净。清明之日,遥寄哀思。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后感  第(5)篇

一段祖孙之情,一段难忘的岁月,一段说不出的喜悦与忧伤。从小翠翠跟着祖父身边慢慢长大,还记得那船头上等待久久不见祖父来接回家的失望以及心中的埋怨。不管如此祖孙还是祖孙,在树下给翠翠讲故事让翠翠无衷的喜悦,和祖父一起在船上的记忆,那份温情是多么多么的不能用文字表达的亲情,一份记忆一份感动。一夜大雨倾盆祖父管的船不见了,后面白塔也倒塌了,那一瞬间,好像一切都在翠翠心里平静了,祖父也闭上了那永久长眠的眼睛了,这时的翠翠不知道要怎样才好,一段从小带到大,跟着祖父一起生活,早已习惯了他的陪伴,祖父走了,留下翠翠孤身一人。在我们身边也是如此,看似那不怎么联系,但总怀想念,从小我们都在家人的照顾下长大,那一份友情不能用言语表达,即还在,请珍惜。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后感  第(6)篇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在期待中故事戛然而止,如梦初醒,不死心的翻来覆去翻页,真的结束了吗?我以为无论悲喜总有结局,可世上哪有什么事必须要有结局。虽然文中没有为那段命运多舛的爱情落下美满,但也不是全然的悲伤,在那个边地城市所有人的悲喜都透着淳朴善良的味道,故事没有尽头,翠翠在这座小城里,在那片浸透她喜乐的渡船上,守候着一个没有约定的约定,仍有微微的伤感,也许存在着太多的也许,才让人心里忍不住的发涩。最美不过初见,如果有一天爱情被遗忘那该有多心伤,那个渡船的姑娘渡你心的儿郎不知在何方

你心中的每一个结局都有一条感情归路,留白是诗的艺术,意犹未尽的封笔,让故事仍在“继续”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28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