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在线阅读地址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 第(1)篇
写好最近酝酿很久的小诗,准备分享装逼的时候,生成图下角的日期突然很夺目——
冬月二日,2015年。
也就是明天,我新浪博客将满四周岁的生日。
博客尘封多年,好久没有更新过内容了,可意义还算重大,那年的冬月三日,我学会上网的第二年的雪天,因为年轻的梦想,我注册了新浪并用手机键盘敲出了第一篇文章,失足落去了文艺青年的巨坑,从此脏了鞋子,再也没勇气上岸。
我不知道文艺青年应该是什么样子,只了解自己,假设所谓这类人的基本要素就是感性、孤独和理想主义的话,我想我是。
所以谈文艺青年的话,先来谈谈我自己。
关于文艺,不免要提到读书;读书之于我,不免要提到三毛。遗忘很久之后我才又记起、当初这位给了我方向的错乱了时空的姑娘。
这次记起,一生都不会忘了。
荒烟蔓草的年头,小镇上并没有几家书店,寥寥无几里边,也尽是些“一课三练”、“资源整合”之辈,游离在刚开始对人生和理想有所思虑,价值观还不十分明朗的年纪,多愁善感爱读书,却找不到能指引内心的光芒……
买书的机会自是有的。小镇,每个月都有盗版书贩子拉着整辆三蹦子的各种书,在学校门口摆卖几天,当然想买想看,当然也不会有太多零花钱,爱慕虚荣着跟别的同学吃一两次早餐,已经没有了,好多次想要下定决心攒钱买本儿散文集,最后都葬送在无尽的口腹,无声地变成无果的诺言。
所幸,我不是爱书如命的人,遗憾倒也算不上,故事的里子读完了,它的使命也结束了,是去是留,都再与我无关。
我多是蹭读,所以尽管阅尽千般故事,也没留下什么书,至于怀念与否,都是后话了。
然后,我终于在那一天纵身投进了撒哈拉沙漠之中。跟着三毛,跟着她的孤独脚步,跟着一大群见风使舵的撒哈拉威人,跟着为爱放弃文明的荷西,跟走在北非的大荒漠、往前走也看不到尽头的柏油公路上,结束了纠葛的怅然情绪,深深流浪在异国意乱情迷的时空里,那时的我深知我已经顿悟,我想要的,是这样子,是这样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
没有人知道那些文章给了一个十四岁少年多大的震撼。在孤独的暮色里,窗外小河边熟悉同学的嬉闹声全都无暇顾及,淡漠了一些老朋友,淡漠了世界,只一个人捧着厚厚的盗版《三毛文集》,一气儿啃噬掉,之后惘然若失,全然忘记了什么味道,回味绵长,却死活也不肯捡起来温习一遍。
之后,似乎三毛再未出现于我的掌间,她留在我脑中的痕迹,大抵剩了会将厌恶的东西死死地拒绝在心外,而爱上的东西,却再不会有勇气尝试第二遍。
仿佛每一个人都在这个文明世界的基本构成之中,安分守己地认命一粒沙子,无论如何努力,终点都没有在大海,即使它才是归宿。
我便开始了漫长的消极。十四岁,本该是最坏最具毁灭性的年纪,我却没有什么戾气,粗略的骨子里,竟然隐隐会透露出对世界淡淡的善意,仿佛已经褪尽铅华的长者,一身儒味。然而走近才能够觉察,那所谓的善意,只不过是一种不安的伪装罢了,我怕自己的奇怪会在放肆的时候,与其他人比起来更加突兀扎眼,我恐惧自己与人群的格格不入,怕受到伤害,我不喜欢拒绝别人时内心的不安与焦躁,讨厌敷衍,所以我早早地远离,不给任何人主动的理由。
现在想想,如今的我如果依然如此,那么多聪明又成熟的朋友,又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挣扎与悲伤呢!然而那时的我们都未长大,像是小王子,玫瑰还没有走丢,连我也在之后的某一天以为遇到了自己的公主,即使只是以为、结果并不是。
所以当我跟孤独纠缠的时候,我的世界只有我,没有过客。
成长了多年,我自然习惯了那些寂寞,也更成熟更善于伪装自己了,那时的那些朋友,除了些许一生都丢不下的,其他的早已经替换了好几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忧伤,似乎都归咎于想的太多。越单纯越快乐、懂了,就再也跳不出这样的因果……我认识一些零学历的人,真真正正的零学历,不是我这种至少会写点文章的高中毕业,他们或许连键盘的26个主键,连我文章的、这些中文汉字都认不全……
然而,他们是快乐的。
他们是无数性情中人的随机体,会语气嚣张地放狠话,随之一笑泯恩仇,痞,善良,单纯,自私……他们的标签寻常,通俗,像是人间的一团烟火,像是潮汐涌流的沙子。他们夜夜笙歌,穷极青春去过得潇洒,很早的私定终身,接着,真的就朝着白首不渝努力……跟我年纪相仿的少年,甚至已经为人父母,每天接送自己的女儿去幼儿园,生活不算宽裕,也不贫苦,他们仍会幻想,但是他们知足,他们生如沧海一粟,却如鱼得水。
我赞颂他们,也从心底羡慕与祝福。
我猜,你当然不会觉得我是真心羡慕这样的生活方式,哪怕、我真心祝福与赞颂。
嗯,是这样的。
我羡慕的,只是他们的快乐。这种快乐、也许并不是他们灵魂的真相,也许只是不想给别人看到悲伤与不如意罢了,然而即便如此,我依然羡慕!
将辛苦的生活坚强地在别人眼中逆为小幸福,这才是乐观最动人的魔力。
我深知再给三生三世,我也不能做到这般坦然,在相同的格局下,娶老婆、养孩子、摸爬滚打混生活……大概会消磨殆尽我所有的希望,能给别人的视觉体验,大概、只会如战后无所依附的遗民,残存在穹顶之下,微如尘埃,呛到来往想要施以善意的人。
所幸我没有勇于“离经叛道”至此,太懒惰胆怯,以至于好多次放弃学校的念头都被搁浅在明天,一夜一夜一夜,总是到天亮的时候,没了悸动。
我只是用我的无能,演绎了整个青春的安分守己。
酒壮怂人胆、应该是极适合我的,当朦胧的理智渐渐消退,已经快要忘记完美伪装着的自己了,终于可以放肆地宣泄心中沉溺已久的积尘……
那是故事中千篇一律的醉生梦死,然而我并没有醉过。
不知是勇气不够喝的太少,还是其实这世间、根本不曾有人醉过……勇敢的人编撰出“醉”这样的故事来,用酒,用混沌,用这些轻易干掉自己伪装的液体,来承载真实的自己。
于我来说,无所顾忌的放纵,不如沉睡……
只有一个人的安静的夜里,我会关掉电灯,戴上耳机,听那些静谧的、我喜欢的歌。睡不着,也并不睡着,心里轮番读取着很多记忆里深刻的剪影,再也见不到的稚嫩脸孔,少年们相爱相杀的场景,好多信以为真的谎话,无数挫骨扬灰的感情……说是爱情,未免太局限了一些,但当那些无需在意的小东西都变成往事,却发现,独独只记得了它们,这些东西将折磨你整个后半生,成为最割舍不下,也最不忍心展示给别人的逆鳞。
再讲文艺,似乎变味了太多,我却并不觉得。
愤世嫉俗,因为这世界有太多不顺眼的东西,为此而悲恸,如何能够不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呢?在某些过分自我的场景里,我想,总该会有一些勇敢的战士在同伴都做错的情况下,还能够孤注一掷地坚持自己……
所以我喜欢,我们的认真。
我喜欢尧十三老师。喜欢他的灵魂,听他的音乐,总会有种命运也沉默了去的错觉,扔掉眼睛的束缚,用心去跟在他身后,总会被其真诚的魅力打动、沦陷,无法自拔。
我也喜欢花粥。当一个年轻姑娘将所谓的低俗坦然唱出来,当孤单悲伤的声音想起,当她勾起你的想念,那些低俗没来由变得高雅起来。
我当然最爱魏如萱,爱她所有的歌。那姑娘用心地唱歌,那么多,那么好听,在《香格里拉》之前,我竟一支都没有听过。直到那年我才深知自己的孤陋寡闻,却也时常独自喜乐悲伤,世上除了三毛,竟是有那么多与我类似的灵魂在指引着我,哪里有什么孤单啊;然而又有如此之多寂寞的人儿分散在世界,与他们的启盼各自东西……
我们是灵魂具有相性的一类人,心脏是同样的轮廓,无需认识,也不遥远。
在过往的一些年里,这世界的风尘味道太浓重,我听不到他们声音,嗅不到爱,我忘记了三毛,忘记了自由,将自己葬于平凡之中,如同自由的海鸥在鸡窝里扭曲盘旋,忘了天,只觉得腾空的瞬间很怀念很怀念,却不知道心中为何如此艰难。
而今我又记得,时间、还不算晚。
世界需要天高云淡,也需要碌碌风尘,正如有了男人,总是需要一些女人。
不知此生能不能坚持自由,不忘初心,会不会热泪盈眶,永远年轻,不知道,希望如此,然而真的不知道,不知道。
只是来日方长,还望,好自为之。
——2015.11.2
题外话:三毛的书,其实我看一遍忘一遍,什么都记不住,于是就往复看过好多次,每一次的喜欢都如初见,每一次的感动都像幸福。一直没有买实体书的习惯,喜欢看电子版,从最早的QQ阅读、Kindle书城、网易云阅读到如今用了近三年之久的微信读书,所以现在,不知道别的平台怎么样,这应该是我见到过的全网唯一电子版《撒哈拉的故事》了吧。
真的喜欢,真的感动,真的觉得幸运!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 第(2)篇
三毛以细腻、敏锐、准确感知力,把握写作对象特点并注入自己独特感受,她的文字有一种令读者忘我而入境感染力。读《撒哈拉的故事》,仿佛是一次心灵对话,使之深刻感悟、时而无羁快乐,时而无限悲悯,令人如入其境。《撒哈拉的故事》选段:“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地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野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忘记了现实生活的枯燥和艰苦。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其实,青菜豆腐都尝不到。)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世上,能看到——“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幸运儿又有几个如我?(没有长河,烟也不是直的。)再想——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意境里,是框得上我了。(也没有瘦马,有瘦驼。)第一次坐车进入真正的大沙漠时,手里捧着照相机,惊叹得每一幅画面都想拍。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胴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这一切的景象使我意乱神迷,目不暇给。再说回程时,看见大漠中,一人骑骆驼,踽踽独行,这时多年来不能了解的元人马致远的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一幅图画,就明明放在眼前,只是气势更加雄壮,而少诗中悲凉之气。我在此生活,所得到的东西,是比马德里要多得多的。”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 第(3)篇
信任,既然选择了相信,就应该毫无条件的。三毛和荷西之间没有轰轰烈烈,却也是轰轰烈烈的。沙漠枯燥的生活,没有互相的相知相爱,没有发现美好的眼光,没有高的精神追求和好的环境适应能力,那该是多么的不幸。而,三毛是幸运的,她有荷西;荷西也是幸运的,他有三毛。乐观的处事态度,以德报怨的高贵品质,待人友善,没有斤斤计较和勾心斗角,倒是有一些小孩子的脾性:撒撒娇,耍耍赖。城市的生活固然美好方便,但也到处人心浮躁。现在的我,二十有四,大都市(西安)中渺小的一个奋斗者,虽向往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但生活所迫,还有心性也没有达到耐得住长久的寂寞。脑海种曾经想过,爸妈的东西,以后就要老家的几个窑洞,别的不是特别在意,或许是我家孩子太多了,会有作为长子的牺牲,其实我也不清楚,感情这东西界限真的是难以明确分割的。本书,全文皆是普通和平凡的语言,没有富丽堂皇的文字,没有标新立异的体裁,亦没有哗众取宠之意,皆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很美,平凡的东西是最美的,也是最珍贵的。以前写东西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常常会会写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文体,后来慢慢觉得,文字,抒感的一种,不必拘泥于文体,古文也罢,诗词也罢,白话也罢,趋于内心所想,写东西便会随心所欲一些,即使文体有些四不像,但却是内心最真实的写照。这种文体,就暂时叫非文,属于我自己的最好的文体。每一件事的亲力亲为才会有意义,收拾家是一种乐趣,洗洗衣服做做饭也是乐趣,动手修修东西亦是乐趣,无关乎事物本身,心性罢了。有时候,会去走走路,想想事情,看看花花草草,看看风土人情,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会很舒服,看到小虫子挪动,会用手机拍下来,会跺脚吓吓它们,也会用树枝挡去它们的去路,观察它们的反应。想想,有趣的事情蛮多的,自己有一个小本有时也会记录一些东西,希望碰到一个可以欣赏和分享的伯乐,谈谈心,聊聊趣事,会少一些遗憾。伯乐可遇不可求,不久的将来会遇到,说不定已经有了,但是自己没有发现罢了。总之,缘分未到,何必强求,顺其自然,平常心等待,总会有到来的一天。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 第(4)篇
年纪尚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三毛荷西,那时候不懂,只知道动画片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后来很长时间都对她兴趣缺缺。
终于看起这个书来,一方面是好奇他们的爱情究竟如何。另一方面是越来越觉得那些有名气的作家和书,有名是有理由的。并非枯燥无味读不懂,而更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这本书我大概看了十个小时左右吧……可以说是看得很慢了……可是阅读习惯如此,总是一字一句地去看,会怕错过些什么……至少现在为止看的很多小说,都值得我这么做(。・ω・。)ノ
这一本据说是欢快的书,看了两三页《梦里花落知多少》以后看这本,这种感觉就体现了,的确有着字里行间的轻松,但是这样基本没有沉重的心情、景色描写的情况下,还是有让我有害怕、伤心、不平、愤怒的感觉出现。看前几章,我也梦想遇到像荷西这样与自己契合的人。看后几章,总要掉几滴眼泪才能发泄内心的情绪。
看到书评中好多人有被提问对哪一章最深刻……其实我不太回答得上来……各有侧重点的章节,还有夹杂着一些细细碎碎的琐事,都让我感到不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之后心中还是感到一些郁结。
三毛的书信让我看到她也不过是在过着自己的日子的普通人,她的生活和我的不一样,没准她也会有对我的生活感叹的些许时候吧,也许没有。
书评里有一个以前言论过激说三毛不过是一个啃夫佬。我很生气,不明白为什么家庭主妇往往受不到该有的尊重,而且上一辈很多女人们自己,似乎也卑躬屈膝地接受者家庭主妇这个职业。我以为我已经是新一代,但是身边了了的男生也只是认为啃夫没错而已。说男女平等也像是口头并非发自内心。如果我身边的所有男性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我觉得不结婚才是好的选择,我自己可以养活我,我也可以领养孩子。我没有必要劳心劳力伺候别人最后还要求他养我。被认为理所应当的家庭(bao)主妇(mu),呵呵,可去你的吧。最后评论楼主被一个拎得清的人说服了,希望真的能改变心里的想法。啃夫佬这种词汇,永远不该出现在那些为丈夫料理好除了工作外的大多数事情的家庭主妇身上。
有机会再看一遍吧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 第(5)篇
读完这本书,也大抵的了解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了。三毛和荷西之所以能最后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们能玩能闹能疯在一起,虽然三毛并不是因爱上荷西而跟荷西在一起,而是因为荷西从青少年时期就爱上了三毛,用六年的时间坚守他对三毛的爱和承诺,三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跟他走进婚姻的殿堂的。三毛又是一个敏感细腻浪漫且追求心灵自由的人,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而来到这片她向往的沙漠里,在这里生活条件的艰苦也没有击溃她和荷西在沙漠生活的乐趣,她始终抱有一颗对生命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忱之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荷西对她的支持和陪伴,所以与其说是沙漠成全了这样一个温暖灵动的女子,不如说是有荷西这样一个坚强负责任的男人做了他的后盾。两个有趣的灵魂走到了一起,才能过上芸芸众生一生中只活了一次而她却活了多次的一生的生活。三毛的文字细腻真挚又带着许多人文关怀,她是我们女人们应该有的情怀,这个世界才会被我们了解并被我们接纳,被我们关爱并被我们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世界也就一天天可爱起来。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 第(6)篇
再看三毛已隔六年。再看自己的模样,总是失望。回想当时也只是迷茫。三毛,你一直在那片沙漠里,那片沙漠是我枯竭的心,从前到现在。你就像无足鸟,一生都在风里飞风里睡,你飞到荷西身边,你飞到那片浩荡的沙漠,你顶着一片寒星,你飞到那些陌生形形的人中,而那些都不属于你,你飞啊飞啊,不能停的飞。终有一天,你累了,也就死去了。你就是那只关不住的鸟,也不能落地的鸟...我时常想,如果你还活着,大概七十多岁吧。三毛奶奶,我会去追寻你拜访你。如果你还演讲,那对我们是多幸福的事。可是有太多生不逢时,我们是两个交错的生命。也许,只有逝去的人才会被这般追忆吧,可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的模样,不是你走过多少路,而是你的思想。可我也不想你寂寥无人懂的渡过后半生,你留下最后四十岁的模样给后人,你是聪明的。不知,那片撒哈拉沙漠,还住些什么人,是何副景象呢?还有没有你的脚印,你的汗迹可追寻。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