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6)篇

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在线阅读地址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1)篇

看书名,我以为这是一本介绍沟通技巧的书,想到平常生活中我对说话也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通常也并不与人发生矛盾,于是一直没翻开。幸亏有天有机会开始阅读,赫然发现书中蕴藏着一片美丽宁静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铺了路、搭了桥,使我们不像被大河阻拦的旅人,光看到对岸的风景而不得至。它更像个向导,随时都以真挚的目光和温柔的等候邀请读者一起走上这条非暴力沟通的路。非暴力沟通,这个词听起来可能不够顺口。更形象的理解,就像在一些地区一样,把它称为“爱的语言”。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倾听理解他人和自我的体会、感受和需求。然后作者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倾听,什么是体会他人的感情。因为,一旦我们作为沟通的一方不上心、自以为然的话,就无法做到真正地体会他人。反而,我们更惯常的做法是分析、评判、反驳、沉默、逃避等不利于沟通的方式,甚至安慰、同情、建议等我们认为是帮助他人、有建设性的反应,都不一定做到了体会他人。哇,你会说,这么多要求,这么多限制,那到底要我怎么做?其实不是要你怎么做,而是你选择怎么做。我们可以选择继续我行我素,反正生活中没有它的影响也照样过。但我们还有一种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培养自己的思维、行动,使自己每天是出于爱而生活,出于爱而与人沟通。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以前是怎么做的。放下心中对“我”的执着,仔细想一想。当我们对他人生气,埋怨他人工作没做好、他人给我们造成了损失,导致我们自己心情沮丧、焦虑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我们自己的看法、想法而使我们感到难过?当他人对我们发火,说了一些我们认为不公正的话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又会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批评而心情烦躁进而展开反击?这时候,我们就错失了一个机会,去体会他人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作为他的家人、朋友、同事,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有缘人,我们能不能做到不带评判地去倾听他内心的需要?即使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者有抵触的情绪,我们能不能通过倾听和表达关心,使他也体会到自己的心情?再推而广之,我们在网络上不要给他人贴标签,不要断章取义,这些都是最最简单的方式去迈出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读到这本书最后的“爱自己”部分,我再一次更深一层地感受到作者卢森堡博士对他“人类同胞”的深切关怀。在前半部分的旅途中,他陪伴我们去倾听他人,体会他人的需要,对他人提出请求而非命令。而在这里,我们又回归到了自我,倾听自己的感受、体会和需要,不自我谴责,也不自我吹捧。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因为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一心想要达成某一目标,导致我们在沟通中陷入泥潭,以为自己是对世界献出爱,结果却南辕北辙。爱自己,不仅是照顾自己的起居饮食、成功财富,还要体察自己的心情和需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任何一个时刻,面对任何一种处境,都能告诉自己,是“我选择”,而不是“我不得不”,这才是建立了自己内心的秩序。而我们做这一切,是出于对生命的爱。爱自己,和爱他人,都是一样的。能读到这本书,我非常幸运。还有里面每个人的故事、诗人的诗歌、小朋友的画作,都让我感受到力量。我也非常渴望有更多的人一起阅读这本书,它能帮助我们一起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附带说一句,我觉得微信读书这个功能不要说“点评这本书”,而是“留下你的读后感”,让我觉得更舒服)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放在书架里很久,之前翻过几页,看不下去就没看了。前段时间与人商讨时总产生争执,闹得很不愉快。于是乎,觉得自己沟通方法有问题,重新捡起来读。当你带着问题去看书的时候,比较能理解大意和识别有效方法。

感触比较深的有几点,当你想要达到某种愿望时,埋怨指责批评对方绝对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对方你的感受,你的希望,然后尽可能详尽的向对方做出请求。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当下那一刻反而忘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你的批评埋怨指责当中暗含着你未被满足的愿望与请求,你本可以好好沟通,可你选择了抱怨,结果只会不欢而散,问题并不会解决,反而更严重。

还有一点,当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你有四种选择,第一种指责自己,第二种反击对方,第三种聆听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第四种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话语里听出对方的感受与愿望。

拿我父亲为例,当他与我谈话时,也许他本意是为了我好,是担心我,可是每次他说出的话都很重,很伤我。我听后,第一个反应是抗拒,认为他不理解我,不爱我。进而更觉得与他关系疏离。

可看了这本书后,我回想他说过的话,我终于明白那只是他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他可以很轻易的传达爱意,有些人却往往背离本心。而性格是他的过去一切所构成的,我们要学会理解与包容。只要你当下不产生抗拒心理,仔细辨别对方话中真实意图与感受,你便不会被你的情绪带着走,争执不休产生误会。

作者说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深以为然。看到知道做不到,它就是鸡汤。灌了这碗鸡汤后还能够时刻谨记运用,就是知行合一。

当你一味地盯着对方的缺点看,只会越想越遭。我们真的应该学会看到对方优点,并且不吝啬赞美之词。一个人心中有阳光,他看到的就是晴天;一个人心中乌云密布,他看到的永远是黑暗。所以说,问题不在他人身上,在你自己。

本书值得二刷。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3)篇

用六祖惠能的话说,读完本书,我看到了月亮(自心佛),而不仅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用弗洛伊德的话说,读完本书,我看到了海下面的冰山,而不仅是浮在海上的冰山一角。读前以为这本书只是讲沟通之术,读完后才发现,卢森堡博士讲的是通往心灵的大道。读前以为这本书只是讲如何和他人沟通,读完后才认知,其实人要先和自己和解,才能和他人及外界和解。开始以为运用本书的方法,我们的说起话来,就会像数据库进入Verbose Mode(不明白的亲想想大话西游的唐僧)。我试用了这个方法进行聆听,体会,和讲话,才发现它有助于我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要;有助于我的观点得到表达,愿望得到实现。我的沟通变得清晰顺畅,有助于轻轻松松活出真我。甚至,我弹钢琴时再都不只是机械重复,而是想表达音乐中的情绪和自己的感受。练习对我来说更有趣,老公说琴声也更悦耳了。这是一本颠覆我认知的书。从事工程行业的我,虽然一直注重观察,而非评判,但是多年的职业习惯使我注重分析人和事,反而忽略了作为人,如何体会自己和他人的feeling及需要。这是一本我读完一遍立刻开始重读的书。它言简意赅,译文文笔优美。这是一本我会推荐给所有人的书。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4)篇

非暴力沟通的关键。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1)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4)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1)观察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4)请求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5)篇

在某人的推荐下看完了这本书,满满的正能量,共勉。一本畅销书自有许多的可取之处,就不一一列举了。非暴力沟通的法则也许适应生活的许多方面,不过我以为并不是很适应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爱她的时候 ,不管她说什么怎么说,在他眼里都是可爱,是生活中的小美好。而一旦感情发生迁移,心另有所属,那她说的做的,在他眼里就只是“作”,她的疑惑质问统统都是语言暴力,原先堪比大海的包容心此刻变成小果冻,语言的暴力对等冷暴力就成了日常,任何法则都无济于事。爱或者不爱,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以此为基础才可以沟通。不过,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是误解,如果有争执,在恼火最初萌芽的时候,在你冲动之时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先冷静地想一想,这是你的心里话吗?在回答对方的时候想一想,你是不是还在乎她?[奸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6)篇

这本书讲述方法明确,有故事有理论有应用。开篇给我们讲述了暴力是怎样的,然后带我们领略非暴力的特点。着重教授了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观察要不加评论的观察,感受最高的境界是感受他人的感受,理解自己的内心,需要,提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夹杂别人的行为,请求,用心的请求,而不是命令,因为命令会让人排斥。部分介绍完这四要素后,讲述了其他观点和来辅助该四要素,让我们很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静观自己,如何与人更好的交流,便是理解他人的需要,尝试让他们表达出来。最后讲述了感激,有感激会让我们生活更美好起来。很好的一本沟通工具书,值得一读。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42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