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双城记读后感 (6)篇

双城记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双城记在线阅读地址

双城记读后感  第(1)篇

没读这本书之前,只知道它特别有名的开头;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震撼于它的草蛇灰线、巧妙的情节和精妙的人物描写;十年后再读这本书,却感受到了更多人性的复杂和向往美好的本性。
双城记,表面是在说伦敦和巴黎,实际上却是人心中的两座城: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这两座城池的关系如此微妙,以至于一直坚定反对残暴统治贵族阶级、努力拯救贫苦阶级的德发日太太会从革命者变成杀戮者,以至于一直庸庸碌碌以酒混日、没有未来也懒得为之奋斗的卡顿会从“胡狼”变成伟大的拯救者。露西和她的父亲站在善良的那座城,查尔斯的父辈们站在罪恶的那座城,可是他们却能够结合、能够抛却以往的仇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书中的人物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如何保有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不让愤怒、仇恨蒙蔽双眼,或许才是小说想要传达的意义,就像作者所写,“爱的力量远比恨大得多”,不可以让一场暴动替代另一场暴动,让一种血腥取代另一种血腥。
小说和教的联系也有许多。除却引用的,掘墓人对妻子祈祷的态度转变也是对宗教肯定的过程。宗教中所传达的爱与善意,信仰里所坚持的冷静和思考,确实是雅各宾派所缺少的东西,也正是革命胜利后仇恨屠杀愈加凶狠的原因之一。露西父亲的“复活”,查尔斯被卡顿取代后的“复活”,卡顿死前感悟到的“复活”,也无不呼应结尾的圣经。甚至来说,卡顿牺牲自己成全露西和查尔斯的行为,本身也和耶稣牺牲自己呼应——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的人物,可是这部书的经典之处正在于这个人物的升华。
最后,文章开头和结尾圣经的摘抄。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双城记读后感  第(2)篇


看书的途中,觉得法国发生的一切恐怖至极,也越发觉得这个背景应该是法国大革命,为此还专门查了法国大革命的时间,与《双城记》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吻合。看完这本书也更加明白了法国大革命的恐怖,自然灾害下穷苦的老百姓饥寒交迫,而富家老爷们却叫老百姓们去吃草,视性命如草芥,只顾自己享乐。

大背景下的马奈特医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善良的医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善而得到德日发太太的感恩,可能没有医生在狱中写出事情的原委,德日发太太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姐姐和哥哥怎么去世的。医生因为想得到良心的安慰,写信揭发,却因此遭受了十多年的牢狱之灾,莫名其妙的囚禁让医生的精神状态受到抑制。女儿爱上了仇人的儿子,医生本想将这个秘密就这样藏在自己心里。

德日发太太为了能给自己的亲人报仇,将秘密公之于众,在当时为了杀贵族给老百姓报仇的民势下,查尔斯作为曾经的贵族及众首领的仇人,势必会成为牺牲品,而卡顿因为对露西一家人的爱,甘愿替代查尔斯去死。

法国大革命虽然带给法国很大的灾难,无数人也因此无辜丧命,但从这本书里也让我们看到了卡顿对露西的爱,洛瑞的讲义气和善良。时事无情,但人有情。总有不分对错的乌合之众,但也总有善恶分明的有情人~

双城记读后感  第(3)篇

巴黎和伦敦两座城,见证一段动荡的历史。小说以不同于以往的角度切入,它不是向我展现法国大革命那波澜壮阔的岁月、讴歌它那推翻封建君主制的伟大壮举,而是记录了革命最初那些革命者取代旧有的贵族统治者成为新一代的压迫者,打着“自由、博爱”的旗号,造成一桩桩残酷血腥的悲剧的场面。无辜的人经由无序、随意的审判被推上断头台,疯狂的革命者似乎享受着嗜血的而陷入着魔的状态,这让我对法国大革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小说中对阴森可怖、动乱癫狂的气氛的描绘、阴沉的石雕人脸、喝过葡萄酒以后留下的血红痕迹、群众和囚车辗过的场景,真实而生动,读之确令人毛骨悚然。人物的刻画方面,卡顿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明明自己有才华,却甘作其他律师的一只胡狼,这只是因为他似乎任由自己被禁锢在“走的是一条不正经的道路”的笼子里。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无比柔软的,为了心爱的露西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露西丈夫的平安,在面对死亡时平静安宁并且给予另一位同要奔赴刑场的可怜的女孩以安慰和扶持。卡顿做出了无愧于己的选择。作者心存希望,历经磨难和动乱的法国和法国人民,终能迎来崭新的时代。但,那段血与狂的日子,是值得被记录的。

双城记读后感  第(4)篇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接上了万历十五年。法国大革命1470年代也正是明朝年间。从世界观来说,那时的世界,法国已经开始出现了民主之革命,随后而来的就是世界的巨震,各个国家分别成立共和国或是君主立宪制来架空皇帝的专制统治,而明朝依然处于高度中央集权的时代,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最混乱的一个时期。

从本书人物上看,极其正面人物我认为只有洛瑞和卡顿两人。达内和玛奈特父母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人。我不认为德法日夫妇算是好人,尽管他们是被压迫者。而且我也不觉得大革命后的那些翻身做主的平民就比传统贵族好。人性都是一样的,享受心理和报复心理而已。大革命前的贵族通过享受他们的特权而得到满足,大革命后的平民通过报复贵族而得到满足。本质并无区别。

但是此书对当然大革命前夕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已经塑造的各个人物。都很好的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文和社会情景。经典之作

双城记读后感  第(5)篇

小时候曾经尝试看这种经典译制书,但是每次都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甚至都没有坚持到主要人物全部出场。现在终于可以看得进去,但还是觉得语言特别晦涩难读, 不像看白话文那么快。我从来没有了解过法国的那段历史,借由这本书看到了那段荒唐的岁月,相信这也是它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在时代的洪流里,每个人的命运并不能由自己主宰,但人们还是可以决定自己心的去向,是爱是恨,是义气是背叛,是怜悯是仇视……可怜的人却也可恨,可恨的人也很可怜,颓废的人可以伟大,世故的人可以忠诚。主人公们生活的过程中有苦难,有牺牲,但至少结局还是幸福的。他们幸运逃出了那个城,可更多不幸的故事还在那个城里继续着,有千千万万小裁缝女一样的无辜的人的故事还在不断的重复。看了他们的故事应该要庆幸自己出生在好的时代。

双城记读后感  第(6)篇


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宫廷戏,电视剧里有很多这样的戏码,全家被灭门,仅留一个活口,很狗血的欧式文风戏剧,仇人相爱啊,在法国大革命的基础上没有矛盾制造矛盾啊。一个伟大炒鸡备胎的凄美爱情故事。


卡顿――光辉作死的备胎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53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