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图·葛文德 王一方主编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在线阅读地址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 第(1)篇
年轻的时候永远不会想到人生终点的这一段路程竟如此艰难。就算经历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养老和临终,感受也没有读此书这么深刻。每到读到书中各种案例,我就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我们下代极少关心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而是想当然地来安排他们的老年生活。我的奶奶和外公去世得比较突然,对其临终前的养老和疗养几乎没有考虑过,之前一直身体都还好。我的爷爷身体一直不太好,他是人民教师,享受一切医疗保险。他很有主见,尽管数次住院,他也一直坚持姑息治疗。叔叔曾经把他接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别墅区养老,半年之后,爷爷趁着回乡寄坟,再也不肯离开自己的老家。当时我还不能太理解,只当他思念故乡。看完这本书,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尽可能地给自己留有自由的空间,对自己生命的掌控尽最后一点力气。他的寿命出人意料地比我们想象的延长了,是唯一在世老一辈。最让我们遗憾地是外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外公的先离世,她不得不让舅舅来照顾她,可惜舅妈对她不好。几个女儿商量最后把她送到了养老院。我们一直以为她在养老院是最舒服的选择。不曾想过家对她意味着什么,尽管老年痴呆症让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不管什么状态,她都心念念着她的老家,期望春节的团聚。我曾经去养老院探望过她,那个养老院是一个封闭的地方,一群老头老太每天坐在大铁门处遥望外面的世界,盼望自己的下代能来探望自己。这样的老年生活几乎是没有质量的,外婆最终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离开了人世。想想年轻时的外婆说话是多么地掷地有声,做事是多么地干脆利落。可是谁也阻止不了衰老。带着这种深深的悲哀,审视我们现在的生活,少有的年轻人能够意识到身体健康多么重要。晚睡晚起,吃喝玩乐,毫无节制,提前透支生命。就是我也一样,宁愿躺床上看手机,也想不到出去走走,直到看到这本书。我选择了每日晨跑,不出意料,早锻炼清一色全是中老年人。我想等我们老了,医院,疗养院,养老院恐怕远远不够吧!更别说居家养老了!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的感情很真实,触动了很多看见过死亡的书友。作者讲述了多个病人包括他父亲的故事,这是一本很认真讨论衰老和死亡的书,也讨论了很重要的医患关系和老人如何善终的问题,作为医生,他也批判了现有医疗体系的缺陷,同时他也在问自己医生的职责难道只是帮助病人治病延长寿命吗?文字中始终流淌着人文关怀。
在生活中,我们都很忌讳谈论死亡,因为痛苦,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勇气去面对那永远也逃不了的命运。当我们到了迟早要面对亲人朋友即将离世或自己即将离世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有尊严,更少痛苦,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接受即将离开的事实远比承受病痛折磨还要难。我们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爱的人,太多的美好,我们很难放下羁绊,放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是本书讨论很深的一个话题。
这本书给我的思考是,当我遇见死亡的时候,我该怎么去面对?是恐慌,痛苦,还是淡然一笑。还有关于家里的长辈该如何帮助他们善终。我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为他们的感受考虑一下,是坚持让他们在医院痛苦地活着一段时间还是尊重他们的想法减少在医院受罪的时间,接回家里用纯全的爱去陪伴他们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 第(3)篇
本书从一位专业医生的角度,解读了存在于美国医疗体系里老年人在人生最后阶段的现状,从养老、医疗以及临终时的不同选择做了大量实证描述,对三种医生角色的分析非常到位,对于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是一位印度裔美国人,接受过非常专业的医学教育,并且曾经担任过政府的医疗政策顾问,对病人尊严和需求的意识非常强烈,从自己家族里里先后两位老人为例,一位是印度传统家长制环境下的爷爷,一位是接受西化教育的父亲,虽然生活环境极大的不同,但是在临终选择上殊途同归,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与家人告别,与自己告别,让最后的时间过得更有意义,而不是仓皇结束于医院的抢救室和冰冷的病房里,此外还实地考察和搜集了相关的案例经验,让人更信服临终关怀的重要醒。临终服务在国内还没有受到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大家对死亡采取回避态度。人终有一死,与多活几年甚至几个月相比,如何更体面、更舒服、更了无遗憾,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 第(4)篇
人终有一死,这是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者我们的亲人终将面临的问题,与其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了却残生,我更推崇美国这种姑息治疗和善终服务,在积极治疗可能无效和最终死亡之间,至少深刻了解一下将死之人的真实想法和期待,让他们在最后的时间里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
作为医生,不能仅仅致力于病人的健康和生存,更应该致力于助人幸福......作为家人,生命最后时间的抉择总是残酷的,并且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应该在有预见的情况下尽早了解病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期待,并尽可能在之后的抉择中尊重它,有时候,结尾不仅仅对死者重要,也许,对留下的人更重要......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将面对书中提到的情况,在积极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我会选择不以治疗为主,在家人的陪伴下,安宁的离开人世......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 第(5)篇
什么时候应该努力医治,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治疗?因着各种复杂的不确定性,这个时间节点又该如何把握?书中既有曾坚称要顺应生死的患者,但大限来临之际还是选择宁愿经受创伤治疗也要拼死一搏。同样也有患者因家属不愿放弃而被动承受无效治疗的痛苦折磨。就像作者指出的: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顿悟。作者一直在探寻医学的真正功能和从医者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探寻的是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医生和患者需要更深的信任联结,人与人之间需要更深的悲悯情怀,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或抗争或顺应,你都能得到最温柔的安抚,最贴心的照护,你的自由意志得到尊重,跟所爱的人平静安稳没有遗憾,这便是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 第(6)篇
以为经历了很多 就会坦然看这些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并带有敏感字眼的书籍 实际不是的 还是畏惧 毛骨悚然 怎样最好的告别这一生 你想过吗 我想过 或许没有答案 自然年龄化衰老可以吗“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预设一份豁达,才能体验技术征服、超越后的愉悦;才能体验到医术是心术,不可先知、不可全知的不确定性。一半是直觉思维(叙事思维),一半是循证思维(精准医疗),两者水融;一会儿是直觉后的循证,一会儿是循证后的直觉。外科干的是手艺活(鹰眼、狮心、女人手),蕴含着高度的技巧化,流淌着手艺思维。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关注手艺的养成,品味手术的境界(炉火纯青)。”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