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升级版)》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升级版)》_精选读后感1200字

1887,德国,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也表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17世纪,在光学领域,牛顿的微粒说与胡克的波动论产生第一次交锋以牛顿的微粒说获胜,但不可否认胡克贡献特别大。
1807年,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和《自然哲学讲义》开启了第二次波粒战争,在经过菲涅尔和傅科等人的攻克后,波动论取得了无可撼动的胜利。
1900年,开尔文发表演说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剩下的只是修饰工作,只是上方飘荡着两朵小乌云。
1900年,普朗克创造普朗克黑体公式,适用于所有波段黑体问题,量子应运而生,光电效应无法被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华丽登场,这一年他发现的东西太多,注定成为漫天星星中最闪亮的一颗,也提出了光量子的说法,波动与微粒第三次战争再次开启。
1923年,康普顿效应诞生,波粒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但依然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1911年,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召开,优秀的物理学家们齐聚一堂讨论量子,并无法短时间获得突破。
1911年,玻尔模型横空出世,在原子时间掀起一股闪亮的烟火,但因无法摆脱传统电磁理论,最终还是走向衰败,波粒战争持续陷入了僵局。
1925年,海森堡创立矩阵运算,并联同波恩、狄拉克等人披荆斩棘,量子物理闪耀新的光芒。
1926年,薛定谔提倡量子的波动力学,创立薛定谔方程,与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对立。
1927年,海森堡发表《不确定性原理》,波尔提出“互补原理”,至此,波粒二相性基本确立。
1927年,索尔维会议召开,爱因斯坦在与波尔的争辨中输的一败涂地,随后两次辩驳依然是爱因斯坦失败,但直至死亡爱因斯坦依然相信世界是决定论的。
1935年,“薛定谔的猫”成为了对抗量子力学的经典武器,成为一个科学史上的奇异现象。
后来无数的物理学家,为这神秘的量子理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无数的汗水,去提出一个个理论猜测,更是用无数的耐心,去用实验验证这一个个理论。
朝问道,夕可死矣,在这书中出现了那么多的物理学界大牛,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伴随着一种成就出现,那短短几句介绍的后面,充满了漫长岁月的等待与艰辛,而在这个名字的后面,又有多少在这个领域奋力却不为人知的名字。
有一种热爱,叫做不疯魔不成活,只有极致的热爱,再去为这份热爱花费无数的时间,而且还必须忍受着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怀着足够的耐心去进行着下一次的实践。
看到那“两朵乌云”的时候就想到了陈铭与詹青云的辩论,知识的垄断到底会带来什么我们并不得知,但科学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极好的。
爱因斯坦晚年是最大的顽固派,或许这是一种错误,但是我觉得这与其说他无法接受量子的不确定性,更应该说是他对经典物理学的那种万物因果律的无法放下,那种物理学的荣光,确实太过耀眼了。
以前总觉得牛顿只是一个力学的符号,不知道这是一股到底多大的力量,现在才知道,这个人是真正的巨人,那些看似简简单单的理论,改变了世界。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75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