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HBO同名电视剧开播,开播不久便入选《时代周刊》2018年度十大剧集,豆瓣当前评分9.4分。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讲述了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莉拉和埃莱娜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莉拉聪明,漂亮。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埃莱娜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我的天才女友(HBO同名热剧原著) 读后感 第(1)篇前段时间我在楼上一位读者Anna的书评下评论,和这位读者有过一些沟通,没想到到现在还会收到评论,于是趁着考完试,想着做一些回复,解释我没来得及解释清楚的观点。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Anna所说的一些观点的反驳,还有一些我自己对本书里的理解,以及关于我们该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的讨论。后两个观点其实想写的话可以写成论文甚至课本,但本人才疏学浅,只在这里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说的是我看这本书的背景。这本书是我今年一月份在意大利上现代意大利文学课时的课本,读完还写了作文交给教授。所以我和大多数读者读这本书时的情况不大一样。还要提及的一点是,我读的是英文译本。这两天粗略看了一下中文译本,感觉中文翻译其实可以更好,但这个事情无法苛求,因为毕竟原文意大利语和英文算是同源。
那么现在来看看Anna的书评和我的回应。
首先,她说道,
用了七个小时看完这本书,但我有点失望。
故事其实很普通,非常普通。真的。
但我还是说说我的看法吧。作为“我”埃莱娜,这个人物我对她的认同度真的不高。我看到她的努力,也看到了她的怯懦与逃避。一种我无法欣赏的东西。
尤其是文中的中心思想,埃莱娜的老师对她说:“你知道什么是庶民吗?”“知道,老师。”在那一刻,我更清楚什么是庶民,要比几年前奥利维耶罗老师问我时更加清楚。我们就是庶民,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庶民就是我的母亲,她喝了酒,现在整个背都靠着我父亲的肩膀上。我父亲一本正经,我母亲张着大嘴在笑,因为佛罗伦萨的古董商人讲了一个淫秽的段子。所有人都在笑,包括莉拉,她看起来像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到底。”
呵呵。恕无法苟同。我不喜欢埃莱娜看世界的眼睛。所以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顺便一提,年轻的读者很容易被这种思想带偏,因为嫌弃与逃避是一个人在最年轻无无力的时候最容易的选项。
我想如果让莉拉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倒是有点期待。
他们不是什么庶民,他们是你的父母。你的根。
先来看看庶民这个词。Anna似乎对这个词有一些误解,不管是中文庶民和英文或意大利原文pleb,这个词不带有非常强的贬义,它的本意就是老百姓,和我们平时说的,平头老百姓,是一个意思。而且,主人公并不是说,你们是庶民,我是贵族。她说的是:「我们就是庶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把自己抛却在外,我接受我的出身,我的父母我的根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埃莱娜整段表达的整体意思是,虽然是这样,但我不想一辈子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想要走出去。所以说Anna所说的,嫌弃与逃避,是对整段话的误读。
退一步讲,就算是她极度厌恶她的父母,那么她有没有错?我要说,没有。一个人的价值观并不是生下来就带着的,而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带给这个人的价值判断体系。人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学习到,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好的,这个判断的标准,叫做价值观。我们的主角们成长与二战战败国意大利一个充斥着贫穷,暴力,短视和偏见的社区。在这个社区中,丈夫打妻子,父母打孩子都是家常便饭。读者们还记得莉拉的爸爸把她从窗户中扔出去吗?看新年烟火的时候,索拉拉家的孩子们因为感到被比下去恼羞成怒向着主角们开枪射击。受教育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即使是像莉拉那样聪明优秀的孩子,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失学。关于这一切,这位Anna都没有提及,她只是居高临下地说:「呵呵。恕无法苟同。」那我问问你,如果你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能成为你所谓的那种,知道尊重和爱的人吗?如果你说你能,那么你看看这个故事里,有哪一个角色,在那样的环境中,成为了那样的人?所以我在回复中说,她做这样的评价,缺乏同理心。各位知道豆瓣有个小组叫做父母皆祸害吧?进去看一看里面的帖子,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人穷尽一生试图摆脱糟糕的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照Anna的逻辑,这些人的声明都是苍白,冰冷,懦弱,无能的。但是他们天生就是这样吗?他们难道想经历灾难成为那种人吗?不是的。况且埃莱娜并没有极度厌恶自己的父母,她只是看清了自己所成长的环境,并且在外出读书之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不同于自己父母一辈的人生。何错之有?
再退一步讲,假设我们看的一本书,主角三观极歪,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那么我们该就此评价这本书不好吗?这就涉及到评价文学的标准了。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和论文非常多,我想说的就只有一点,「负道义责任可不是艺术标准,尤其不是小说艺术的标准。」举个例子,古希腊神话大家都听过吧,里面众神的三观照我们今天来看,简直歪得不行。世界起源于儿子杀掉父亲和母亲;众神之主宙斯到处和别的女人生孩子。但是所有讲西方文学史的课本,无不肯定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伟大和他们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所以我回复说,因为主角三观不正而认为一部作品不好,这样的逻辑是欠妥的。当然,任何人都可以因为任何原因不喜欢任何事物,但评价一样东西有没有价值,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不该那么简单。
之后,Anna又发表了几段评论。她说,
我一直在反思这个故事,从埃莱娜这个人物出发的视角。我想说的是,这是埃莱娜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仅此而已。
如果一个人学不会尊重与爱,我是无法认同她的价值观的。
埃莱娜这个人物是个没有灵魂的人。有人说尼诺是她的真爱,我只表示呵呵。我也不喜欢那个问她“你知道什么是庶民吗”的老师,她教育埃莱娜追求知识,却不懂尊重她的家人和父母。
现实中有太多埃莱娜的人物原型,她们的生命苍白,冰冷,懦弱,无能。
我还是不喜欢这个故事。
正常情况下,我看书是个人的事,发表看法也不是为了某个观众。更不会为了谁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偿去解释。
这个故事是以埃莱娜的个人视角来讲的故事,个人视角本身就是有各种局限的。
再者,我说不喜欢这个故事是在表达我的看法,这是我的自由。就像埃莱娜表达她的价值观,那是她的自由。
角色是一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塑造角色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读者因为不认同角色的价值观而不喜欢作品有什么问题?
第二,就是因为了解这个角色才不认同她的价值观,与她所处的时代环境又有什么关系?我从头到尾表达的是不喜欢角色表达的价值观,而不是讨论作品。
读者有没有表达看法的自由?我在自己的评论区表达不认同角色你就定义别人非常缺乏同理心,你就不需要反思自己的思想?
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与环境是必然的吗?
关于价值观怎么形成,到底和成长环境有没有关系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不再赘述。除此之外,通过评论可以看出Anna的逻辑好像不太好。她好像认为,别人反驳她的观点,就等于不让她说话,就等于妨碍她表达的自由。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很清楚地,我(以及另一个读者远山出岫)反驳Anna的评论,只是不同意她说的话,却被她理解为我们干预她的自由,不让她说话。不得不说这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点我想提的就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是无法脱离时代背景的。还记得语文课上老师怎么说的吗?讲《醉翁亭记》的时候,老师是不是结合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仕途来讲课的?讲《药》的时候,老师是不是也在反复强调鲁迅写这篇作品时中国处在怎样的社会中?角色不放在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就失去了意义,在解读作品时就会出现缺失。
接下来,Anna又说,
请你不要再回复了,因为我不想与你讨论这些。
你有病吧,闲得没事干上我来找骂了是吧?我请你回复了?我写给你看的吗?
你喜欢这小说就不允许别人批评了?滚
我评论这小说关你屁事了?智障
对这段话我实在也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之前我只是觉得她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刻,逻辑也不太好,那现在我觉得这个人很low,low穿地心那种。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反驳。其实本来该多写写这本书的分析,但是快一年了很多细节记不清了,一月份写的essay本来也想附上,奈何书评字数不能超过6000,所以只好就写到这里了。写的不对的地方,还烦请大家指正。欢迎一切有价值的有意思的有趣的讨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