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文学佳作”。“这个世界太糟糕了,几乎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萨拉马戈从一个巨大的荒诞念头出发,将他笔下的人物放置在极端的环境中,让他们落入人性的深渊。阅读《失明症漫记》将为读者带来永生难忘的震撼,本书用惊人的细节讲述了令人不安的原始和真实,在细碎中展现人的丑恶,成倍的盲目让现实愈加冷酷残忍,然而在这场大恐怖之中,依然有温情感动的部分,医生的妻子就是我们的眼睛,是我们的良心,让我们看到了无可掩盖的光华与美丽。本书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文学佳作”,是萨拉马戈重要的经典作品。
失明症漫记读后感 第(1)篇首先必须说,作为一个盲人,阅读这本书的确会有一些很微妙的感受,我不确定是否这些感受是盲人读这本书时所特有的,但无疑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特殊的印象。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故事就此展开,失明症像瘟疫一样在整个城市里迅速传播,患者成几何级数增长。起初人们还试图用隔离的方法来遏止失明症的蔓延,但无济于事。于是,政府停摆了,交通瘫痪了,工厂停工了,一切都仿佛停滞不前,陷入混乱。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最初感染失明症的几个人。他们当中有最开始提到的那个司机以及他的妻子,有偷车贼,有眼科医生,有老人,有小孩子,甚至还有。
起初,他们被关进一家空着的精神病院隔离起来。整个精神病院被天井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边是已经感染失明症的患者,左边是已经接触过患者,即将被感染的人。当左边的人失明后,他们就自己搬到右边去。
然而失明症并不是让所有人都无一幸免。不知什么原因,眼科医生的妻子就一直没有感染上,无疑,这给她以及她的朋友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搬进隔离区的人越来越多,她没有患上失明症成为了一个必须保守的秘密。想像一下,在一群盲人当中,你是唯一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如果这个秘密被大家知道,可想而知,你很快就会成为众人的奴隶,甚至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后果。
随着被隔离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也出现了小团体。甚至,有一个人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支枪,并且在他的组织下,他们宿舍的人都从床上拆下铁棍作为武器,用武力的方式抢到了所有盲人的口粮的控制权。他们要求其他盲人用财务、女色来交换。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如果突然间所有人都看不见了,那像我这种天生的盲人岂不是成了众人中的强者,瞬间成为行动力最强的人有木有。
果然,那群统治者当中就有一个天生的盲人,他作为配枪首领的会计,用盲文记账,统计其他盲人拿来交换食物的物品的价值。
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反抗和斗争,最终,几个主要人物逃出了隔离区。但这时候,外面的世界并不比精神病院好,甚至反而更遭。
所有的人都三五成群地在街上四处游荡,寻找食物。然而这些人群的组成并不固定,可能你走着走着就跟你所在的队伍失散了,然后马上加入另一个队伍。
所有的超市、便利店的货架都被洗劫一空,满地狼藉。街道上肮脏不堪,尸体、粪便、垃圾到处都是,到处停着已经无法被启动的汽车,当然,它们还是有价值的。游荡者们把汽车当成了自己的临时休息场所。
并未失明的医生妻子带着几个主要人物,找到了一些因为过于隐蔽而免遭洗劫的食物,并历经波折地回到了医生的家里。他们一致认为,现在各回各家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其中一些人的家里已经被不速之客占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家,都只能遵循就近原则。
后来,他们在一座神庙里发现,所有神像的眼睛都是被蒙起来的,不知道这件事跟大家都患上了失明症有没有关系。
在小说的最后,大家神奇地开始一个一个先后复明,而医生的妻子似乎反而失明了。
这本书还有续作《复明症漫记》,但据说在那里面医生妻子的境遇非常惨,我有点不忍心读下去。
这本书里有很多描写盲人这个群体所具有的特性的片段,不得不说作者还是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的,大多数都很有道理。不过有一点我并不是很赞同: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全书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名字,都是用他们的职业、身份和外形特点来称呼他们。作者说,名字对于盲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但事实上在现实中,我们更需要记住别人的名字。因为当你想跟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你看一眼就知道你的说话对象在不在,在哪里,然后开始谈话。而对于盲人来说,并不能通过视觉确认自己的说话对象的具置,这时候,叫一声对方的名字,通过对方的答应声来确认位置无疑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作者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书后面有一篇中文翻译者范维信先生写的后记。后记中提到:萨拉马戈生前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上这样的墓志铭:“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之所以愤怒,因为他认为,“虽然我生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残忍是人类的发明”,“当权者专横,把一部分人排斥在社会之外”。他写作不是为了让读者消遣,而是要把令人愤怒的社会现象写出来,让人们去思考。
最后附上我摘抄的一些书中的句子:
1.众所周知,慷慨和利他是人类最优秀的两个品质,这些品质甚至在最冥顽不化的罪犯们身上也能找到。
2.在人类本性问题上,怀疑论者人数众多并且非常固执,他们一直认为,如果环境未必能造就窃贼,那么同样不容否认,环境在这方面助力不小。
3.被众多自私的人背弃,被更多人的道德感其实古已有之,今天依然存在,并非灵魂尚处于混沌状态的新生代哲学家们的发明。随着时代的推移,随着社会的进化和基因的置换,我们最后把道德感与血液的颜色和眼泪的咸淡混为一谈,仿佛这还不够,我们还把眼睛变成了朝向灵魂的镜子,结果它往往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我们嘴上试图否认的东西。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在一些头脑简单的人身上,因做了某件坏事而产生的内疚常常与各种古已有之的恐惧混杂在一起,其结果是他们受到的惩罚无形中比应得的增加了一倍。
4.我们都是这样的混合物,一半是冷漠无情,一半是卑鄙邪恶。
5.我们在不想告诉对方不好的时候就这样说,我们会说,很好,即便我们正在走向死亡,这被俗称为把肠子当作心脏,这种颠倒内脏的现象只有在人类中间才能看到。
6.没有哪一条狗是通过人们给起的名字认出和认识另一条狗的,它们通过气味确认自己和其他狗的身份。
7.虫子死后,毒汁也就完了。
8.受传染者当中走出来两个人,两个最勇敢或是最听天由命的人,这两种品质并不总是容易分辨清楚。
9.只有在逆境中,不论是在已证实的还是可能出现的逆境中,人们才能结识朋友。
10.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至少应当尽一切努力不要像动物一样生活。
11.世界就是这样,真相往往以谎言为伪装达到其目的。
12.对盲人们来说太阳并不同时升起,这往往取决于每个人听觉的敏锐程度。
13.人能习惯一切,尤其是到了已经不再是人的时候。
14.她用了一个通常不会用的词语,这再次表明,环境的力量和性质对词汇有着巨大影响,想想看,某个军人在被逼投降时曾说出狗屎二字,因此,即便今后在不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说出同样泄愤的话,人们也该宽恕他的缺乏教养。
15.饥饿会使嗅觉变得极为灵敏,像狗一样能穿过重重障碍。
16.老太太回答的时候失明的眼睛里忽然露出怀疑的表情,这不过是一种在这类情况下常用的说法,但实际上毫不严谨,因为眼睛,眼睛本身,没有任何表情,即使把眼睛剜出来,也是两个没有生气的小球,眼皮眼睫毛和眼眉也同样,但它们却不得不担负起在视觉方面各种修辞的任务,眼睛确有这样的名声。
17.正义的报复是人道主义的举动,如果受害者没有向残忍的家伙报复的权利,那就没有正义可言了;也就没有人类可言了。
18.这是个不平静的夜晚。一个个起初空泛模糊的梦在客厅里游荡,带着从这里那里搜罗来的新回忆新秘密和新愿望从这个沉睡的人心里走到那个沉睡的人心里,所以他们不时叹息一声,嘟嘟囔囔地说,这个梦不是我的;但梦回答说,那是因为你还不认识你自己的梦。
19.我们多么难以接受总有一天要死的想法呀,所以我们总是设法为死者开脱,仿佛是提前请求别人在轮到我们死的那一天原谅我们。
20.永远不能事先知道人们能够干出什么事来,必须等待,耐心等待,时间决定一切,时间是坐在牌桌对面的伙伴,他手中有各种牌,我们必须想法打出与生命同样的牌。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