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投资大神雷·达里奥白手起家40多年的生活与工作原则,比尔·盖茨、罗辑思维、吴晓波、张瑞敏、潘石屹、万维钢、傅盛等人力荐。瑞·达利欧是全世界顶尖投资家、企业家之一,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桥水创立至今为客户赚取的收益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家对冲基金。达利欧认为桥水的成功源自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则,而这些原则也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达利欧认为,我们可以像看待机器一样看待生活、管理、经商和投资,并将其系统化为一系列原则。这本书阐述了他的原则的两大基石——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并介绍了以此为基础的创意择优,以及基于可信度评价的决策机制。书中500多条原则将帮助我们保持开放心态,看清现实,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从容面对做决策、打造强大团队等问题,更进一步深入认识自我,实现不断成长。达利欧相信,自己的成功并非因为个人的特质,而是因为他从失败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原则,而大多数人和公司都可以运用他的这些原则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原则 读后感 第(1)篇《原则》的随笔,读到哪写到哪,形散神也散
导读:多数人把《原则》这本书当成心灵鸡汤,但细细读来,瑞.达利欧的真诚打动了我,他白手起家,创办桥水,历经四十多年,把它打造成一个全球巨无霸投资公司。我本想这应该是一本无限吹嘘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投资之神的“常规”自传,但让我意外的是,作者反复地告诉读者,他不是一个卓越的人,他只是一个不断在试错中总结经验的人,他奉行“凡事皆有迹可循”,他把这种“迹”总结成了各种原则,于是有了这本书。
真心推荐这本书,不过,提醒各位,这本书还是蛮难读的,因为它好厚啊,嗯,真厚。还有,我这篇形散神也散的随笔也蛮长的,它有三千多个字儿。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这真是个千古谜团,如果有人能解开这个谜题,那就像获得了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的宝库钥匙。虽然它比哥德巴赫猜想更难,比狮身人面像更迷,但我们还是能从一些人身上寻到一点半点的蛛丝马迹。
读高中时,我的某个同学,当时被称为全校最聪明的人,他轻易地考取了北京的一个名校,但在大四时,因某种原因退学了,听说最近他在用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推翻牛顿的第三定律,为此还写了数万字的论文,当然,并没有杂志会发表这样的奇思怪想,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你觉得他是一个成功的人吗?大部分人觉得不是,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碍我觉得他是个很厉害的人,尽管学经济的我满脑子都是混着铜臭味的供需关系、福利学定律,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锲而不舍的执着和无所畏惧的勇气,这种对待事物无限执拗的性格,是不是大部分成功人士都具有类似的品质?但为什么他不能成功呢?
我们都曾年少,年轻的资本就在于可以肆意地犯错,因为还有大把的时间等着我们去反思,但可惜的是,好多人穷其一生也未能真正“悟道”,因为我们反感反思,甚至恐惧反思,我们总觉得“反思”意味着“退却”,意味着“苟且”,我们宁愿做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莽夫,也不愿做唯唯诺诺的弱者。但反思并不是示弱,瑞.达利欧告诉我们,在错误中不断反思而后进步,是他成功的最大原因。而我这位同学,具备了成功人士的内在素质,却唯独缺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导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不过或许在某一天,他可能可以证明我现在的想法是错的。
《原则》里讲的就是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成长、不断进化。保持极度的求真和极度的透明,我们才能在错误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勇于不断试错,然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义无反顾地探寻这个世界的真相,不在虚伪的赞扬和非现实的幻想中碌碌无为。
第一部分:生活原则
原则1: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在现实中找出真相,是我们进步的根本原因,即使这些真相是残酷的(我相信大多数是残酷的)。直面自己的缺点,三省吾身,从自身开始,不回避自己的缺点,努力让周围的人对自己坦诚,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及因此犯下的错误,形成“痛苦+反思=进步”的良性循环。
瑞为了更好地反思自己,在他创办了桥水后,开始记录《每日观察》,将工作中的感悟记下,并通过设立《问题日志》,将公司内部发生的错误和不良后果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追根溯源,系统化地解决问题,而且避免重复地犯同一个错误,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原则2: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人生中,有两大障碍阻碍我们不断前行:一个是自我意识障碍,一个是思维盲点。
所谓的自我意识障碍是,在内心的最深处,人总会无限度地认同自己的观点,将其他所有反驳自己的观点视为对自己的冒犯,尽管这其中有好多观点是正确的。这是由人类大脑的构造造成的,杏仁核主管最原始的情感和欲望,是低层次的决策,当别人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时,杏仁核发挥作用,表现出愤怒、沮丧等情绪。而更理性的决策源于脑前叶皮层,这里主管理性思维,让决策更合理。
所谓的思维盲点,是人看待事物的片面性造成在某些不熟悉或者根本无法涉及的领域,形成思维出现盲点,造成决策的失误。
为了避免以上两种障碍,就要做到头脑的极度开放,在自己做出决定后,不断询问自己,自己是否固执己见?要重视“深思熟虑后的意见分歧”,对反对意见持开放态度,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思维盲点,可以逐条写下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武器库,在痛苦中不断反思,一旦我们体会到痛苦,说明我们低层次决策的“杏仁核”在起作用,要不断在这种非舒适区中控制自己,给高层次的决策机制以缓冲时间,确保高质量的决策。这需要不断练习,大约需要18个月的时间,形成思维习惯,虽然过程痛苦,但相对于一生的时间,这点痛苦是值得付出的。
原则3:做出有效的决策
做出有效的决策,要认识到两点:一是有效决策最大的威胁是有害情绪,如冲冠一怒为红颜;二是决策有两个步骤,先了解后决定,即谋定而后动。
所以,在决定之前,先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包括基础知识、背后的动因等,根据这些了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在这里,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后续的结果及再后续的结果,充分衡量短期和长期的利益。
做好了解,从综合分子眼前形势、综合分析变化形势、高效地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等三个方面进行准备,充分考虑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利用所有的理性、常识和逻辑判断等工具,并预估价值和后果,形成一条有效决策的链条。此外,为了简化决策的链条长度,我们可以借助外力,如原则、经验、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提升理性逻辑思维,降低决策失误比例。
第二部分:工作原则
一个企业要想成功,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员工。在优秀的企业文化部分,作者极力建议企业采取“极度地求真和极度地透明”的方式,让分歧得到充分讨论,以“创意择优”的方式进行每一项决策。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几个例子,一是一个普通员工写邮件控诉最高领导者在会议讨论时,未做事前准备,偏离了主题浪费了时间;二是一个高级咨询师质疑CEO对某员工进行言论控制,不利于求真和透明的企业文化,两者各抒己见,最终交由“董事会”裁决;三是桥水要裁撤一个部分,在行动伊始,便不做隐瞒,公开自己的每一步动作,最终取得很好的效果。让人羡慕的企业文化,但在国内,几乎所有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充斥着假大空,那种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原则,离我们甚远,甚远。
在工作篇中的原则,我不一一叙述了,因为作者所有的原则都是围绕着极度地求真和极度地透明开展的,但实际上,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企业几乎不可寻,所以该篇我不再探索。
读完了瑞.达利欧的《原则》,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真诚的态度,从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出来。大多数人都沉迷于成功的,在金钱上或者在事业上,但其实我们的成就感更多的来自于努力的过程,而非努力之后的结果。进化是我们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其中包含着众多的痛苦和恐慌,但这些不良的反应从来都不是问题,逃避才是问题,我们一天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不是为了复制和粘贴,不是为了让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一模一样。但是,我们有时候连自己都骗,爱自己越多,骗自己越狠,在面临失败的惨淡结局,多数人会归咎于外部的因素,而不去反思自身原因,就像脆弱的寄居蟹,永远躲在别人的壳里,做着白日的梦,看着镜中的花。
前不久有位同事送了我一张CD,CD的封面上是星汉灿烂的夜空下站着一个孤独的小孩背着一个吉他,我喜欢极了这个封面,也喜欢里面的每一首歌,就像江南在《龙族》里说,纵有千军万马,我终将孤军奋战。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拥有自己,现实已经够悲伤了,那何妨我们活得真实一些、洒脱一点。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数人都想简单快乐地过完一生,但极少人能够心满意足,因为越简单就越复杂。我们不市侩,我们不清高,我们不假装不在乎,我们不去挽住那些虚无缥缈的面子和无穷无尽的虚荣,我们有侠客的胆,我们有剑客的剑,我们有诗人的酒,然后才是斗酒的诗百篇,如果有一天我们真能超脱了物质,到了李白、曹雪芹的境界,来这一趟滚滚红尘,即使一壶酒,一支笔,一箪食,一瓢饮,又何妨?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