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4000字

如果用一段话来概括,《平安的世界》讲述的是一群平凡的人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演绎了一段段平凡的故事,这群平凡人如何在困境中成长,如何在命运的打击下顽强的生活。正是这种看似的平凡,但又代表着不平凡的人生。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过得不平凡,总在畅想着自己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一个不平凡的未来。可事实又告诉我们,我们是那么的平凡。

“这部作品的结构先是从人物开始的,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到一个群体。然后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的纵横交叉,以最终织成一张人物的大网。在读者的视野中,人物运动的河流将主要有三条,即分别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中心的两条“近景”上的主流和田福军为中心的一条“远景”上的主流。这三条河流都有各自的河床,但不时分别混合在一起流动。而孙少平的这条河流在三条河流中将处于最中心的位置---当然,在开始的时候,读者未见得能感受到这一点。” ------路遥在自传性散文集《早晨从中午开始》如是说。

带着这三条河流的思维来理解这本巨著中的人物:

孙少安,家中老二,长子。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责任制实行后,号召分组种田,并在村里盖起了烧砖厂,在经历了亏本、受骗、失败后,再次选择崛起,最终成功致富。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孙少安无数次遇到打击、挫折、失望、无助时作者给予他的那句重复的钟爱的鼓励的呼喊:不/绝不能松劲/不能甘愿沉沦/一点不能改变!他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如果他垮了,说不定人仰马翻,一切都完了.......。是的,可以说,整个家庭正是在孙少安的庇护下才得以生存,生活,也才有了弟弟妹妹谈梦想,追理想的资格。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界“,前提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妹妹能完成大学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可以毫无夸张的说皆因为孙少安还坐在驾辕的位置上。

关于孙少安,让我刻骨的还有他的爱情,前期看着少安和润叶懵懵懂懂的美好的爱情,心情是舒畅的,欣喜的,欢快的,春风十里不如你的那份感动。但是爱情的罗曼蒂克终究成了诗和远方,眼前的苟且是阶级与差距,我配不上你,纵然我很爱你,我很努力,清冷的理智告诉他罗曼蒂克永远不如共甘共苦,所以孙少安输给了现实。爱情可以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不可以,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组合。有人说孙少安面对这份爱情是无能的,是懦弱的,是封建等级观念门第观念的陪葬品,这样的说法我不完全认同,说不完全是因为认同这一对青年男女,最终迫于舆论和压力没能走到一起,也确实是当时社会下浓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注定的结局,他们的爱情成悲歌是必然。不认同的部分是这样的一种结局并非就是无能,并非就是懦弱,相反,我觉得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成熟的理智。就像润叶经历长期的爱情自我折磨和被折磨后,慢慢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丈夫李向前的爱情后的那句出自肺腑的体验:”爱情,应该真正建立在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上,否则,它就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之树上盛开的一朵不结果的花......“,短暂的美好和永恒的苦难相比,甜显得那么奢侈,爱情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而一个连生活都无法把握的人的爱情,只能是以悲剧为终点。所以对于孙少安和田润叶的爱情,我深表同情,但也深感理解甚至欣慰。

孙少平,一个出身在极其贫困的农村家庭的孩子,对于这份贫穷书中印象深刻的是孙少平高中时的生活,每次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最后来到食堂,默默地拿走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正是因为贫穷,因为吃不起好饭,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正是这样的生活让他活在了自卑当中,也正是这样的生活,铸造了他不屈不挠的坚毅品质。不因贫穷而抱怨,相反,他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以及家里的状况,他利用所有的时间读书、看报、学习以支撑他那颗敏感脆弱的自尊。高中毕业后孙少平回到双水村当了初中教师,可好景不长,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学生不再上学,都回家帮父母种地去了,村中的班级垮了,他再一次成了这片黄土地上的一名普普通通同的农民。对于一个有文化且怀揣梦想的孙少平来说,他是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就在农村当个农民的,这种选择这和金钱无关,和财富无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最终他背着破烂的被褥,一个书包,同时也背着家里人的不理解,迎着城里人的冷眼,在桥头当上了揽工汉,每天干着超负荷的体力活,在黄原城尝尽人情的冷暖,生存的困苦。尽管如此,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放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反而磨练了他的品质,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在这期间最让我动容是的孙少平对知识的那份饥渴似的精神,书中那个背影一直浮现眼前:

“他们来到门口,不由自主地呆住了。

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令人触目惊心脊背---青紫黑瘢,伤痕累累!”

我想,书对于孙少平就是他生命中那盏不灭的指路灯,因为这些书,使他觉得活着有意义,使他精神有安慰,并且唤起对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向往,也是让他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最有力的依靠。

孙少平经人介绍,当了煤矿工人,面对危险恶劣的环境,极度繁重的劳动,依旧保持着那份平常心与坚毅,甚至在面对工友的欺辱,师傅的死去,女友的牺牲,自己的毁容......他伤心痛心,但并未因一连串的不幸而意志消沉或愤世嫉俗,这一切都铸造了他更成熟的思想,使他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生活和生命:“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像往日一样,正常地投入生活!即便是痛苦,也应该是看做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面对人生的低谷悲情,他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这是在孙少平身上最值得我们敬佩并学习的。

关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自始至终,我总觉得田晓霞像孙少平梦幻里的一个人,她是他的精神依托,是知己,她出生高管家庭,生活环境优渥,性格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有文化,有思想,正直勇敢,淳朴美好.....她是一个异彩的存在,不仅自己光芒四射,而且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也正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让我感到了那份不真实感。在两人经历了相遇、相识、相爱后爱情故事最终没能走到最后,“门第之见”的偏见没能拆散这对恋人,但是作者最终选择天灾来放弃这段爱情,这样的结局我是满意的,因为它够纯净,还没来得及沾染上世俗就消失了,也正因为消失了显得它更加的真实。

田福军,国家干部,一位正直、有爱心、能干且德才兼备,一心想为普通民众谋实事,并且坚持自己原则,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的人民公仆。该书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改革时期,1975年-1985年十年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5年蹉跎岁月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接近尾声,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1977邓小平上台后的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上涨时期,如果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田福军们就是具体工程的项目经理、对项目实行着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的责任,他们是”执行制作人“,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必须在一系列的项目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中做好领导工作,从而实现项目目标,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都决定着孙少安孙少平们的命运。田福军无疑是一个人民的好干部,就事论事、不把私人恩怨牵扯到工作上,做他的上级,可以安心倾听他的建议,做他的下级,也不怕善意的争辩会招惹祸患。田福军切实考虑人民的利益,不惜违反上级规定,带着丢官受罚的风险做真正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

人物形象往往因为缺陷而真实,田福军也有缺陷,在对待老朋友张有智的问题上,碍于情面人情味,没有当机立断指出张有智懒怠的执政方式,致使原西县没能跟上大发展的步伐,一直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局面。作为一个人,他是可以理解的,也为他个人增添了许多人情味,但是身为一个领导干部,明知下级工作有问题,却放任不顾,最后导致一个地区的落后人民的贫穷,这是不合格的。但总的来说,田福军是让人尊敬敬佩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群领导人的不懈努力,才成就了更多人民群众。

书中除开上述提到的关键人物,还有很多让人又爱又憎的可爱人,他们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有的只是不同的选择,如郝红梅,即使最初伤害了别人,最后也受了苦,欣慰的是在历尽磨难后还能与自己所爱的人一起生活。跛女子侯玉英爱打小报告,爱耍小聪明,自以为是,但也能知恩图报。周文龙,在文革期间对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最后也救助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民。王满银,抛妻弃子外出流浪多年,让妻儿受尽苦难,最后也能唤醒自己内心的那份善良,浪子回头回家照护妻儿。就连那个十年如一日拖拉着那双破鞋马不停蹄四处跑着张罗着别人家的事情,却从不关顾自己家庭生活的”革命家“孙玉亭,也是给足了理解,因为他们都是这个世界里平凡的人,做着自认为对的事情一路平凡的执着着。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82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