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_读后感1400字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前夫为德国外交官,育有两子,长子安德烈(华安),次子3菲利普(华飞)。
《目送》是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之三,是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散文集,主要写她的父亲和母亲,是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七十四篇文章写了父亲的生平和逝世,母亲的苍老与失智,兄弟的携手同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还有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寂寞与孤独。
摘抄喜欢的句子: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家,是什么?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我在“金钱”上愈来愈慷慨,在“时间”上愈来愈吝啬。“金钱”可以给过路的陌生人,“时间”却只给温暖心爱的人。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宝宝姐说:“我们每个人读完一本书之后,得到的启发和收获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同,面对的压力不同,这就造成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无论如何,只要是当我们合上这本书时,能感觉到一种有力量的东西沉淀在心底,那就没白读。”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
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这段文字出自《圣经•传道书》,《目送》里出现过,十年后的《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里再度出现。
“你谁啊?”这句话就像是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家庭里,一句绝望且悲痛的咒语。目前,阿尔兹海默病是无法治愈的疾病,短期记忆丧失,认知能力退化,逐渐变得呆傻,以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它让人忘记名字、忘记至亲、忘记生活、直到一无所有,直到入土为安。65岁的作家龙应台辞职回家,照顾93岁的母亲应美君。美君患上了阿兹海默症,谁都不认识,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龙应台提笔写下了给母亲美君的信,并把这个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目送》这本书让印象最深刻的是《跌倒》这篇文章,“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先学会接受失败,再勇敢站起,这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之路。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