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_读后感800字
蛙是一本沉重的书,其特别的沉重在于我们都是亲历者。我们无法也不应该采取隔岸观火的心态。看的时候偶尔会想到情节的安排,表现的手法等等,但是如果只是想着这些,也就浪费了这本书了。莫言的后记以“他人有罪,我亦有罪”来结束,在我看来也是点出了全书的主题。这是一本为“罪”而写的小说。而社会的罪责,社会中的人都难逃其咎。
即使在小说的安排中,各个人物已经从各个角度否定了计划生育政策。剩下的不是讨论谁好谁坏,而是怎样为罪孽负责。姑姑扎入了一厢情愿的幻想中来求解脱,而“我”则通过写作来赎罪。写作为什么可以赎罪?主要在于写作可以警示读者。如果所有的读者都以看故事的心态看完这本书,作者的救赎大概也无从谈起了。作者希望的,是所有看到的读者,在面临类似的情景时,可以做出别样的选择。别样的选择是什么,作者没有说。说到底,作者并没有提供解决的道路,除了虚幻,就是拖延。前两天看到一个书评,说鲁迅破而不立,这本小说大概也是这样。
我们学到的,亦是虚幻与拖延。比如我写个书评来复述下作者的观点,就可以安慰自己说散播了一些责任。人生在世,似乎还是要找到一些道德价值作为指引,但是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冲突,反而促成了大多道德观中都无法容忍的事情,逼的人只有逃避。姑姑这样一个坚毅刚强的人,最终也只能认同贪官当道,自己躲入了幻想的安慰中。这么一说,反而是道德观念不强的人,最终或许最有道德。但道德观念不强的人纵容了道德的沦丧,却又是全社会共有的罪孽。
最后一些关于手法问题的个人想法。我觉得像蛙这样的小说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的感觉,而所有魔幻的,通过意识流表现的景象都会削弱这种真实感,最终或许会导致主题的模糊。因此,后半本没有完全写实的前半本清晰。后半本中所有的人物都有所软化,虽然是作者有意为之,感召力确实下降了不少。缺少了斗士一般的姑姑,读者自己很容易就迷失在复杂的情节与思想之中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