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基因社会:哈佛大学人性本能10讲 读后感4500字

基因社会:哈佛大学人性本能10讲

作者:以太·亚奈 马丁·莱凯尔

《基因社会》揭示了基因在各个生物学尺度上——从个体细胞到整个物种——的合作和竞争中所使用的遗传策略。本书描述了基因组在癌细胞、尼安德特人、有性生殖、生命起源中的运作方式,并一直强调着一点:给予基因间相互作用足够的重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规律。

基因社会:哈佛大学人性本能10讲 读后感 第(1)篇

1. 这本书的副标题(哈佛大学人性本能10讲)很可能是编辑加的,大概一方面想当然以为作者因为自私的基因会讲自私的人(没有通读过全书),另外一方面显然想吸引眼球增加销量。

2. 全书就根本没有讲到人性的问题,那是社会生物学(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O·威尔逊《社会生物学: 新的综合》确实讲过人的自私是基因决定的)的事。这里讲的是把(人类)基因组所有的等位基因看作一个社会,其中的基因如何竞争和合作,走到今天。而基因社会的基本逻辑是理查德·道金斯+查尔斯·达尔文。所以,本质上,这本书是对道金斯和达尔文的理论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一点点分子生物学上的还原。难怪读来很辛苦,还要复习几遍才行,尤其要向生物学家讨教才行。

3.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讲: 生物是演化而来的。生物是怎么演化的?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这是天生的逻辑,就是相互作用,正如水往低处流。

比如自然选择法则也适用于文化变异:如果某文化变异可以影响其种群后代的数量,并且后代会继承前人的文化,那么“适合度更高的”变异的出现频率会增加。

演化的前提一是基因突变(mutation)。突变既带来适应性,也造成很多疾病。二是基因重组(通过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三是基因复制。

· 生物学家大野乾(Susumu Ohno)在1970年首次承认了这种观点的重要性,用他的话说就是“自然选择所做的不过是修改,冗余才是真正的创造”。

而演化的三个条件一是变异性,二是可遗传性,三是对适合度的影响(适应性)。

4. 理查德·道金斯讲: 生物是什么?生物是基因生存和繁殖的载体,即生物机器。而基因是自私的,它的逻辑就是尽可能生存和繁殖,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这点其实容易理解,否则不会有今天这样生气勃勃的基因社会,更不会有人来研究和理解这个基因社会。

比如绿胡子效应(green beard effect): 种族歧视的一般理论基础,对那些与我们等位基因不同的人的怠慢,就是对我们自身等位基因的优待。

5. 其他太多的生物学知识只能慢慢消化了,先抄点:

5.1 基因层面的癌症发病原理

· 细胞分裂、突变等8个环节。

· 在接下来几年,医生还是会继续使用传统疗法(指基于统计和经验的治疗)。虽然这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寿命来说这也许并非是最优选择,但却会有益于我们的精神状态。预知并非全然有益,有时也是一种负担。如果医生告诉你,你有82%的概率会在某具体年龄前患上某种重大疾病,但却没有治疗良方,那么这种信息对你来说其实毫无用处,甚至使情况更糟。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基因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会使我们面临一个充满重大道德问题和哲学问题的困境。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

· 对于基因突变/缺陷导致的疾病,所谓治疗不外修改基因,或者改变由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生产/供给。后者是当前医学的方法,前者也许是从生殖细胞、受精卵、胚胎、干细胞等更基础方面做基因工程。

5.2 CRISPR,成簇的规律性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理解了CRISPR,大概也就理解了基因工程。

5.3 DNA/RNA基础知识备忘:

· 碱基AU(G)CT,碱基对(AT/GC)/字母 Adenine(A,腺嘌呤)一定与Thymine(T,胸腺嘧啶)配对,在RNA中与Uracil(U,尿嘧啶)配对; Guanine(G,鸟嘌呤)一定与Cytosine(C,胞嘧啶)配对)。

· 基因; 染色体(DNA+蛋白质骨架: 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因此而得名。); 细胞核

5.4 人体数据: 23对染色体,20000个基因,基因组60亿个字母对,数百种、数万亿只细胞。

· 约有20000个人体基因包含着准确的、类似蓝图的说明,用以指示生产名为蛋白质的大分子。蛋白质负责着细胞中多数具体功能。

这些基因的字母序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蛋白质构成的蓝图部分(编码序列),以及一类作为分子开关的部分。

· 人体基因中有整整百分之一是负责校对和改正染色体的。但即便在校对方面投入了这么多,DNA复制却并非毫无瑕疵。每次细胞分裂都有60亿个字母对需要进行复制、检查和改正。在这样的一次复制环节中,一个特定的DNA字母对发生突变的可能性(突变率)约为100亿分之一。因此,每次进行基因组复制时,至少有一对字母发生错误的概率仍有约70%。这是较为乐观的数字,因为这是在健康生活方式下估计出的数字。

· 基因具有两种性质: “随便”行为(基因多效性)和团队合作(异位显性: 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一起时,得以表现性状的基因称为异位显性基因或称上位基因。)。

· 由于多效性和异位显性,构成基因社会,不是一个基因对应一种性状,2万个基因对应2万种性状。而是2万个基因构成一个基因社会,相互作用,从而决定极为复杂的人。

· 基因突变类似我们重新键入文件内容时产生的某些意外的拼写错误一样。最常见的拼写错误就是改变了基因组中的单个字母(或碱基)。这种单个字母差异十分常见,报告给克林顿的差异估值——那0.1%,就是基于这些拼写错误而来。

另一种拼写错误则是由插入或删除某个或某些字母引起的。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这类拼写错误比人们想象得更为常见。完整染色体区段——有时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因——其拷贝数目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你邻居的基因组中也许包含两个CCL3L1基因的拷贝(其两条17号染色体上一条一个),而你的基因组中也许有五个CCL3L1基因的拷贝(两个在遗传自母亲的17号染色体上,另三个在遗传自父亲的17号染色体上)。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你就太幸运了:CCL3L1基因能够生产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断HIV病毒进入免疫细胞的途径。你拥有的CCL3L1基因拷贝越多,那么你感染HIV病毒的概率则会越低。

· 人类基因组的突变以100亿(有丝分裂)/1亿(减数分裂)分之一的概率发生,人类基因社会演化以千年为单位。过程缓慢,同时具有兼容性和适应性的突变才能生存下来。黑猩猩与人类亲缘那么近,也无法杂交,可见……社会变革大抵如此。

· 如何公平地混合父母双方的1号染色体呢?首先,细胞机器会复制出每个染色体的拷贝。然后,相匹配的1号染色体会排成一排,成对的1号染色体会被切成两半或是更多相对应的碎片。从这些碎片中为每个区域选择一片,就组装成了新的染色体。选择并无导向,是随机的分子活动决定了DNA重新组装的方式。

---因为减数分裂中基因重组的随机性,孙辈从四个祖辈继承的基因好像不是严格的各1/4?

· 同源(异形)基因,等位基因,姐妹基因

6. 人类和黑猩猩在大约600万年前分开,不过有证据表明二者之间在那很久之后还相遇过,并发生了为数不多的几次性行为。大约在30万年前,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以及丹尼索瓦人(Denisovan)的祖先分离。现代人类最初居住在非洲,而他们的近亲则移居到了欧洲和亚洲。在距今不到10万年前,一些现代人类离开了非洲,在欧洲和亚洲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再次相逢。

7. 从人类到细菌,令每个物种与其近亲物种区别开来的遗传差异数目都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即99.5%。

8. 科学方法

· “科学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许多谜团组成,谜团如此之多,以至于不能一次性全部解开。解开的秘诀就是各个击破。

因此,为了了解基因是如何在无比复杂的人体内运转的,我们需要把问题简化到可解决的范畴。

· 管理者具体是如何让其他基因各司其职的呢?从科学角度讲,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通常在于还原论(reductionism)。

· 大肠杆菌仅有1000个基因,便于研究,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9. 感谢读者尹晓虹和黄秋菊,专业、严谨,文笔不错。否则,怎么读下来?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04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