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教育最坏的示范就是给一个孩子的成长设限,不要随意在孩子生命的白纸上写下我们的规定。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吸铁石”,增进沟通的“家庭邮箱”,培养契约意识的“家庭守则”,妈妈“随意”散放的书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欢迎回家仪式……“陪伴教育”专家刘称莲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 读后感 第(1)篇两年前读过刘称莲《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第一版),初次遇到是偶然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被封面那句“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的都是细枝末叶”所触动,后边还有一句“我们陪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于是初次品读了这本书,当时触动和启迪很大,也解决和坚定了我在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遇到的迷茫和信心。可以说受益匪浅。时隔两年,在微信读书又遇到了这本书的第三版,忍不住又读了一遍,仍然觉得感慨很多,值得反思!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的六十年。
这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书中的这位母亲,以她的亲身经历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描绘朴实自然的生活原景,留给人们启迪和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她认为宽松而高素质的学校,不仅能传播知识,还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作为母亲,她深知孩子生活圈的重要,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不辞辛苦地“孟母三迁”,为了让孩子终身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家人常常把书店作为休闲交流的地方,有意选择视角不同的书籍共同探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再辅以家长的见解,寓教于乐;在写作培养上,妈妈甚至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他们身体力行,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输得起”的人生态度……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为人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孩子成长来考量的。
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家长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学的眼光与心理看待学校与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地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个方面的基础都打扎实了,让他把阅读、乐学、热爱集体、与人为善等好的习惯养成了。
“在功利社会、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我们不要联手“折磨”孩子,而应该积极和老师们一起,用心陪伴孩子,启迪孩子低头奋斗的智慧,培养孩子抬头看天的情怀,塑造孩子阳光开放的心态。”- 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
缺少同伴比考试不及格更加可怕”,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讲过,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孩子的成长就是社会化的过程,而与人交往的能力更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作为家长,我们更多地看到,在社会上“混”得比较好的人,往往是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却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甚至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部分。
对孩子来说,家庭的氛围非常关键。父母为他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他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如果养成了好习惯,孩子终生受益;而养成了不好的习惯,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即使花费很大力气也不一定有效。
希望所有的家长无论身在何处,也无论条件如何,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做读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读好书,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面对求知欲无比旺盛的孩子,做家长的就是知识再渊博,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不可能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为孩子准备几本工具书,以便在孩子问出无穷无尽的问题时,能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孩子通过刨根问底的探究,好奇心被满足了,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同时,成就感也被满足了。而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好奇心和成就感的满足,正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法宝。
有人说:“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好比为孩子安装了一台发动机。”这句话说得非常经典。
学习是一颗糖,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对小孩子来说,做不好或者出错都是无意为之的。如果是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达不到的话,那一定是需要帮助的,家长切忌指责和挑剔。做不好的时候,孩子自己往往也很着急,如果学校老师对他有批评的行为,他便不自觉把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比较,内心自然产生焦虑和无措。这时候他是真心希望家长可以理解、体谅并能够帮助他,如果家长也指责他的话,孩子的自尊心会无端地受到践踏,自信心也难以树立。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看看自己可以想点什么法子帮助孩子。
呵护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认真回答。即使家长不知道答案,也要诚实地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找答案。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可以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一次又一次的满足中,他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便得以保持。谈到学习上,便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很好的呵护。
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对待学习的心态很重要。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听讲抑或写作业才是学习,孩子从事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在学习。比如爬山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种植和养殖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务也能让孩子从身体力行中学习人生的技能。
家长把孩子送去上学,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到本领,将来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在小学阶段,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其实,小学的功课并不多,只要孩子能跟上并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就足够了,而对学习保有兴趣则会让孩子持续想要获得知识并最终拥有生活的本领。因此,在孩子上小学阶段,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而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是在学习中成长的,他可能时刻都需要知道事情该怎么做。当他做得好的时候,家长及时肯定和认可;当他没做到的时候,家长教导他如何做,把焦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而非抓住孩子的问题不放,这一点很关键。
孩子不可能样样都好,经常会遇到瓶颈。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抱怨、不批评,而是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客观地看待孩子,并欣赏孩子做到的那部分,孩子的自信就不会受到打击。
一时的好心情,对孩子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而持续的好心境,则可以让孩子持久保持学习兴趣和动力。所谓“心境”,通俗一点说,就是指一个人持续很长时间的某种心情。对孩子来说,能有持续的好心情,每天都处于高兴的状态,他学习起来就可以全心投入。
而要让孩子有一个好心境,和谐的家庭关系更加重要。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也包括孩子父母和祖辈的关系。一个孩子生活在和谐的家庭关系里,感受着亲人对自己的爱,以及亲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他的内心会很和谐,做事情的时候便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能够做到最好。
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好比天生的一样自然。
一个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习惯的基本养成需要90天,也就是3个月。要让一个习惯固定下来的话,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3个月。而且这3个月最好不要反复,如果反复多了,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孩子习惯的养成其实是对家长耐心的一个考验。家长这关过了,孩子的那关也就过了。
做才是生活的百味,孩子其实是非常乐意动手做事情的。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喜欢自己做事,一岁多的孩子喜欢自己吃饭,两岁多的孩子喜欢帮妈妈拎东西……每个阶段,孩子都有自己做事或者帮大人做事的愿望,那是孩子成长的需求。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帮助孩子逐渐长大,而不去剥夺他做事的权利。孩子毕竟会长大,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是需要生活技能的,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教育无小事,做一个有心、用心的家长,让事事、时时、处处都成为你和孩子沟通,引领孩子成长的契机。在教育孩子上,不要让“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成为自己偷懒的理由,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和家庭永远都无法相互取代。
家庭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