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900字
我喜欢这本书。
写作风格不做作,顺畅自然,真情流露。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及整体的结构真的很棒。故事中的人故事中的景也是立体灵活,仿佛一个一个跳出来展现在你眼前。
柴静以记者的身份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一个的真相。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真相其实是一个在远处遥远的词。有一些真相是你未曾了解的,他们在揭露或者说寻找到真相后到真正呈现给大众到大众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理解中跨了长长的路。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即便自己中立,也不能保证当事者客观。何况,在视角与表述之间存在着盲区,还有词意的理解与偏差,或被刻意隐瞒的事实。不同的人,不同的层次,自然有其不同的解读。”也是第一次切实感觉到记者行业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书中的话“存在即合理”的印证。记者是一个传播出口,是万千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一旦记者传播的信息有问题,后面所牵出的舆论及大众意识的整体取向是不可逆转的。记者的角色和职业道德很重要。
陈虻说柴静没有“母性”。但我觉得她内心是细腻柔软的,表面上的尖锐和强势当然也是她。没有明文说人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只是在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状态下表现的自我面不同,这样才是有温度和感情的人。陈虻是个令人尊敬的人,书中对他的描述不多,寥寥几笔对柴静的提点,每一句都珍贵。他不专制不自负,甚至有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一位孤傲的哲学家,他工作起来会忘我,对他带进来的柴静会负责到底。他的“教导”一针见血,你不懂,他也不着急硬要灌给你,等你自己去经历去体会,懂了自会产生改变的欲望。如果你不服气教导,他也愿意听你辩解,生气了也会和你吵架。他的目的不是把你改变成他想象中的样子,而是让你明白你最大可能触摸的高度在哪。我喜欢这样的人。
刚工作时有位姐姐跟我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我当时点头应着但心里嘀咕。现在,我有点明白,即使你角色代入感再好,再换位思考,但有些事情不是你的,你不再那个环境不再那个当下是真的没有办法感同身受。你只能多去了解尽力的感受,然后,理解,宽容。
心怀阳光,永远温暖。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