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传》_精选读后感1300字
一直关注褚时健、牟其中、王石……,在新闻中得知褚时健离开,感触是不由自主的。
经历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笔财富,但一个被经历的苦难压倒的人,是无法得到这笔财富的。
褚时健,以褚橙完美地诠释了巴顿将军的话,“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
一周左右时间,安静地读过《褚时健传》和《褚橙》,在网上浏览褚时健在烟厂十七年期间对应云南省主要领导变更,当年党纪处分及法律宣判内容,每年利税增长等,希望能对大西南那个地方的人和事有个疏理。
褚时健搞经济,是个级人物。
不论是少年时自家酒厂,工作后县里的糖厂,创下辉煌的烟厂,还是出狱后东山再起的褚橙,都从原料、工艺、设备、管理、供销等精细化,从而形成独占鳌头的优势。
褚时健任期内,也扶持了一批企业。
重庆的宏声卷烟,就是其中之一。
企业绕不开政府,与各层次公职人员互动是基本功。人情往来,必然混杂着或明或暗的权钱利益。
虾米不说,当时的巡抚李嘉廷、高严等故事,就比人民的正义更精彩。昆明街头巷尾各种传说,不会少了红塔大厦的演义。
书中谈到褚时健在烟厂17年:嗅觉敏锐的广东商人了解了中国烟草业的状况后,开始寻找这些卷烟厂兜售他们能搞到手的辅料,当然,前提条件是串换。这个时候,香烟两级市场的差距已经很大,香烟串换能获得诱人的利润。
注意这段话及书中上下文,每年几十几百亿的以物易物,可以操作腾挪的空间巨大,何必授之以柄。
书中介绍,褚时健女儿褚映群,烟草公主往来无白丁,不出机场就豪车接送。这种面子,必然是巨大里子换来的。
高于禇层次的较量,以什么方式退出就没讨论必要。自身没原则问题,很快保外就医。
如果熟知清华大学朱令被害始末,再评价褚时健,他的问题不是贪污,而是草根出身。
褚时健的一些管理思想,在今天仍然具备实效:
要想让工人有积极性,有利益是必需的,甚至是第一位的;二、利益对人的驱使往往比荣誉感更有效果,在利益的驱使下,职工是愿意付出的。
与人合作,必须给人利益;利益的产生是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只有一个人赚钱的生意;适当让渡利益,常常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短期可以讲奉献精神,长期则必须有利益激励机制。大多数职工的行为是受其自身利益驱动的。只有设计出一种好的机制让他们愿意主动付出,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成本是褚时健管理企业的中枢,他把降低成本称为“牵住牛鼻子”。他认为企业的生产组织必须围绕成本展开,成本下来了,利润自然就上去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这是企业管理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计量、检测、定额、班组建设、标准化操作。因此,他总是通过精密计算确定目标成本,然后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岗位甚至个人,使每个环节都承担起降低成本的责任。
胜友如云,走心的不多;
高朋满座,知己有木有。
爬上山巅的时候无人比肩而立,
跌入谷底的时候独自抚慰伤痛。
所以,成功往往是别人眼里的精彩。
真正的幸福不外是一城二人三餐四季,高兴时,一起四脚朝天;失意时,不离不弃不抱怨。其他都是浮云。
书评给四星,很多方面避重就轻,可以理解。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