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4500字

弗兰肯斯坦

作者:玛丽·雪莱

玛丽·雪莱所著的《弗兰肯斯坦(精)》主人公是一名疯狂痴迷于科学实验的学生,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实验室里制造了一个模样奇丑无比的怪物。怪物因无法融入人类族群而生愤懑,誓死报复其缔造者。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第(1)篇

How ignorant are you in the pride of wisdom

上个周末和在上《科幻小说赏析》的朋友一起吃饭,他用十多分钟向我介绍了这部小说。我本身对科幻题材的电影和小说并不感兴趣,自认为也过了那个喜欢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年纪。平生所接触的最多也只是大刘的三体,流浪地球或盗梦、星际这些小说电影中的爆款,对这些作品的品读也常只是浅尝辄止,不作深入了解。奇妙的是,因着朋友的叙述,我对这个故事的兴趣被勾起,听完觉得不甚过瘾的我便跑来重新拜读了这本小说。

小说开始于一连串的书信,一位热情、激进并践行于开发一条位于北极的“西北航道”的探险家,由于暴风雪天气他的破冰舰队滞留了,在船上无聊的他开始给小说中从未出现的姐姐写信,刚开始只是平淡而略显乏味的拉家常,随即他说了一件在航程中遇到的怪事——就是在北极一片浮冰上面他看到了一个雪橇,这个雪橇上面有一个很巨大的人迅速地跟着这个雪橇消失在地平线的顶端。与此同时他们又发现了另一个人在后面穷追不舍,但是这个人几乎快死了,他们就把他救上船来。这个奄奄一息的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简称维克多),出于对生命科学的推崇和热爱,维克多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怪物,确切说是一个身材巨大,样貌丑陋的人,这个“人造人”没有他的名字,我们且叫他怪物。怪物本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但是因为相貌丑陋,不为人类社会所容,没有人愿意接纳他,所有人都拒绝他、驱赶他。他向往融入和幸福,但得到的却是驱逐和侮辱,因此他请求维克多再给他造一个伴侣,但等来的确是维克多对即将完成的爱人的毁灭,他的内心彻底扭曲了,他开始不顾一切地报复维克多,最后与他一起同归于尽...这是一个感染力极强,悲伤而绝望的故事,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9岁的小女孩,可以写出如此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小说。她对人性的洞察力,对当时思想的领悟力,对故事角色的驾驭力,以及笔锋的流畅,文字叙述之诗意、优美,都让我惊叹不已。

去年引起轩然的基因编辑事件早已被淹没在新的舆论和潮流之中,如果不是这本书我想我不会想起它。其实基因编辑及人造人或者克隆这类话题常常在我们身边被提及,它们也常常与道德伦理,技术安全,生命哲学等话题相挂钩。小说重点所探讨的是技术安全问题,或说是人能不能使用这项技术。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两百年前的那个时代,那个年代的男性,从一出生就被灌输着勇敢,进取,拼搏这些观念,所以大部分男人都热衷于事业,梦想着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来达成成就,创造历史甚至载入史册。这种狼性精神在船长和科学家维克多身上有明显体现:船长不走寻常路,志在征服的汪洋大海和探索无人到达过的地区,而维克多迷恋于炼金术,企图从这项死而复活的古老玄学中摸索出人造生命的门道。他们一直引以为傲且认为不可阻挡的顽强决心和意志力也一度驱动着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获得相应的成就:船长带领着他的舰队前往北极深处,将人类的踪迹第一次带到了这个无人之境;维克多借助顶尖的实验室环境和我们尚不得而知的技术缔造了一个新生命。不可否认,他们的拼搏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的是值得给予肯定的,其推动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知。但是这种行为又是危险的,是作者所不提倡的,就像故事到最后:维克多把击杀怪物的任务交给船长,抱憾而逝。从维克多创造出怪物开始,他就称得上是个彻头彻尾失败者,他的不负责抛弃了怪物,他的隐瞒害死了弟弟,他的出尔反尔害死了朋友,他的侥幸害死了爱人,最后还狂妄地想用人类的超越来唆使船员走向死亡。或许是受了维克多的影响,一开始狂妄自大的船长却表现得出人意料的理智,最后在暴风雪的拦阻和水手的建议下返航了,放弃了征服海洋的想法。

在一千零一夜出走季中梁文道也曾就这本小说展开探讨,围绕人的理性和普罗米修斯展开分析。理性本身是一个中性词,理性通常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判断,对理性的追求常与科学,哲学相挂钩。小说给了我们另外一个看待理性的视角,当我们盲目的相信追求理性,我们就不再理性。理性这个词的正式提出最早可追溯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人主张理性,主张用理性的观念去用它的光芒照破黑暗。在启蒙运动时代我们总认为人类的好奇心是好的,人对科学的探索是好的,人对理性的追求永远不可能是错的。那我们要看到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比如说法国大革命,它标榜自由、平等、博爱,它标榜理性,而他最终带来的确是杀戮和战争。当时的标榜理性者,还因为认为传统的历法跟计时方式不够理性,企图修改人类的历法跟计时方式,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书中所谓的理性代表者——维克多和船长,他们相信知识、他们相信科学、他们相信发现跟发明,认为这些领域上面伟大的成就是人类最终极的荣耀。他们的这些想法,听起来都是科学理性的,但是一个人想献身于这种事业的背后常常不是理性的,却是一种情感或利益的推动。你从事的或许是一个最理性的一个研究,例如数学,但是驱使你去把整个身心投入到这个领域里面的,却是一种你可能解释不了的热情和欲望,这种东西放在他们身上来讲就是野心。

通俗来讲,理性就像人的好奇心,我们常感叹伴随我们长大,我们的好奇心丢失了。这说明理性(好奇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东西,那么好奇心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其实好奇心也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将好奇心分为消遣式的好奇心或求知性的好奇心。这边只谈好奇心的害处,前者给我们带来的常是是身体或财产上的亏损,像玩火不慎失火或小孩因好奇吞食灯泡;后者的危害就比较可怕了,因为其副作用的对象常可上升到整个人类社会。陈嘉映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未来,将会有两类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其中一类就是AI技术,另一类就是生物技术,AI技术是想把机器变得越来越像人,生物技术是想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一个“完美”的机器…这种巨大影响,更偏向于它的危险,不可控性。当技术圈控制了生物圈,当高科技走向无法控制的技术,生物技术把人变成“完美”机器,无不指向这一现代弗兰肯斯坦的疯狂之举。

这本小说其实还有一个副标题,中文通常没有把它翻译出来,这本小说原来的全名应该叫作《弗兰肯斯坦或者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如何看待维克多和普罗米修斯的关系呢?我从知乎上摘取了一个把刚好能把这层关系将清楚的答案。简单说,维克多对于这个怪物他就是造物主,他就是上帝,一个给予它生命的神。 无独有偶,在古希腊神话故事里,普罗米修斯被塑造成巨人国里的神祇,是他用泥土创造了人类。但是当他创造出人类以后却发现他们太可怜了,过着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普罗米修斯不忍心看到他创造的人类这样生活下去,所以他决心去神界偷火种。最后的结局很悲惨,他被宙斯绑在高加索山顶上,每天让老鹰琢食他的肝,然后肝又长出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某种意义上,弗兰肯斯坦和普罗米修斯是一类人,都是造物者。在西方世界眼里里,人类是有罪的,是不幸的。恰巧在小说里,怪物也是不幸的,它丑陋,它畸形。可以说,维克多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是他们亲手创造了人,各自承受着违背规律的苦果。这是作者带给我们的,关于人类伦理,自然常理的思考。

“我原应是你的亚当,可如今,倒更像是你的堕落天使了。”——玛丽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噩梦般的故事,我认为小说最恐怖的所在并不是故事的情节或科学怪人本身,而是被欲望控制的人心和冷漠的社会。作为文中最有人性的人,科学怪人的遭遇让我同情,他原本善良如婴孩,他巨大的身体里深藏的是一颗纯洁而澄澈的心。但所有人都像瞎了眼睛一样看不到他的内心,只是用他的外表来判断他,终于最后逼迫得他成为逃离在社会之外,被彻底边缘化的一个边缘人。如果说维克多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失败,那科学怪人的诞生和存在,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他只是一只在邪恶中挣扎,最终善念被邪恶所取代的困兽,而创造者的软弱,自私和人的冷漠,偏见或许才是一切的根源。这对我们有很深的警醒意义,我们需要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对于“异在”的存在也能以爱去面对,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45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