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大泡沫》读后感_1000字

《大泡沫》读后感1000字

1.

最近读经济类偏多,这本之后打算转移阵地,借地总结一下心得,干货只有三条:

第一,选书要谨慎,民科很多;

第二,别在意结论,被打脸的未必都是错的;

第三,重视底层逻辑,结论不是知识,得到结论的方法才是。

2.

经济学、心理学向来是民科聚居地,因为门槛低,认字就行。

严谨如物理、数学,也有民科泛滥区,比如热力学三定律、歌德巴赫猜想——理论越朴素,民科越集中。麦克斯韦方程和黎曼猜想乏人问津,因为看不懂。

事实上,科学并不会任人置喙。置喙者众,也不意味着门槛真低。换句话说,理解和置喙,跨越的不是同一门槛。

这一认识,直接导致我对流行性经济类书籍戒心甚强,即便作者有头衔、非民科也不能释然,毕竟除了民科,还有“科学妄人”,小心无大害。

3.

然而,众多经济学作品中,也不乏被埋没的真知灼见。

之所以被埋没,常常是因为做出了错误预测。经济预测是一个二级混沌系统:精准的预测必然带来针对性调整,从而导致预测失灵。

单就预测领域而言,世上所有经济学家,也不比一个初中学生在物理领域能精确预测的更多。

所以,读经济类读物,更要紧的是看它的展开逻辑,而这正是王伯达的《金融殖民的真相》与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不同之处。

王伯达的《金融殖民的真相》与《大泡沫》成书时间接近,内容相仿。最近刚刚读完前者,所以读本书耗时很短。

两本书中,作者逻辑井然地指出了大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并预言泡沫从来只有破灭一途。

八年来,大陆房地产却一直不急不慢地抽打着这位台湾青年学者的脸,偶尔甚至下重手。在这种背景下,读这些书难免让人尴尬,甚至自我怀疑:值吗?

4.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这个看似明确的定义对我们毫无用处。

经济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这种离经叛道的说法,在我看来更切中要害。

王伯达的两本书中,都能看到人性决定泡沫的底层逻辑。在一个靠谱的逻辑底下做出的预言,虽不中,亦不会太远。

泡沫从来只有破灭一途已被历史反复证明过,区别仅仅是向外炸裂还是向内湮没。

我所见的历史确实如此。

关于现实,人们能给出一万个自圆其说的解释,但我一个也不信。

我相信历史有其必然性,相信底层逻辑:

凡泡沫终将破灭。

通胀之下无债务。

……

一本经济读物,只要提供了足够的底层逻辑,就值得读;只要读懂了底层逻辑,就足够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48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