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_2200字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2200字

‌掌握一本书,首先要识别出书籍的中心议题,然后围绕书籍的中心议题构建出一整套有逻辑关联的体系。

‌具体到这本书,作者认为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构建自己的认知深度,而构建认知深度的关键在于发现、掌握和应用临界知识。“发现、掌握和应用临界知识”正是这本书的中心议题。

围绕这一中心,我们很自然地会问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临界知识?

要回答这一问题,作者首先解答了“什么是知识”。作者给出的“知识”的定义,能够改变我们行动的信息就是知识。比如,我们知道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当发生泥石流的时候我们选择往山体两侧跑,而不是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的速度越来越快对我们而言,就是有用的知识。顺延“知识”的定义,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些知识对我们的改变更为深刻。比如,如果我们懂得牛顿第二定律F=ma,我们就不仅知道下落物体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还可能根据这一定律造出火箭。像这样更加深刻、对我们的指导更具普遍意义的知识就是“临界知识”。

理解书中的重要概念,不能停留在识记定义、复述例子上,而是应当根据对概念的理解,举出我们自己熟悉的例子,甚至得出自己的认识。上一段落举出的例子是书中给出的,我们尝试替换为我们自己熟悉的例子。比如,我们公司最近连续两年举办了征文比赛,前一年以“公司伴随我成长”为题,今年以“我在公司最感谢的一个人”为题,获奖员工将在年会上获得一份礼物。很多公司举办过类似的活动,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或者用户对公司产品的认同感。这是具体的技巧知识,很多公司模仿来模仿去,如果认识停留在这个层面,我们只能在类似的情景中不断重复这一技巧。如果你读过《影响力》,就会知道这一技巧本质上符合“承诺与一致”原理,这一原理是说,如果我们做出一个微小的“承诺”,后续更容易表现出与“承诺”一致的行为。写出文章表达对公司或公司某一方面的认同就是一个“承诺”,后续表现出认可公司的概率就增加了。所以,这种活动能降低员工的离职率。扩展开,还有很多场景运用了这一原理。像我们在买衣服的时候,导购人员会说服我们穿上试一试;或者在小摊上买枣或葡萄的时候,摊主会让我们尝一尝,这都是让我们做出一个微小的“承诺”,这会增加我们购买的概率。类似这样的深刻的原理就是作者所说的“临界知识”,它跨越了场景,更具普遍指导意义。根据这样的知识,我们甚至能创造出具体的技巧。比如,成人学习一个难点在于坚持不下去,有学习组织推出课程后,要求成人学员必须写500字的申请书,这也是一个“承诺”,对学员总会有些约束,增大了学员坚持下去的概率。

知识也是有层级的,读者朋友是否意识到有些知识处在更深的层级呢?

接下来,我们还会关心第二个问题: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作者也分享了具体的方法:

1.发现自己的天赋和优势点,切入相关领域,往深处研究。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作者自己看到一篇介绍如何发现自己兴趣的文章,在一张A4纸上写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和过去让自己乐在其中、忘记时间的事情,里面埋藏着自己的兴趣。作者记录之后发现,自己最爱做的事情是聊天。作者进一步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通过聊天激励别人。因为在聊天过程中要激励别人往往要解答别人的困惑,作者不得不买来许多相关书籍学习,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认知深度,这个过程就是逐步发现临界知识的过程。读者朋友不妨也借鉴下作者的方法,如果已经有了稳定的职业,不妨找下职业中的哪些部分能让自己发自内心地热爱,然后以那些部分为基础打造自己的深度。之所以要在优势点上打造自己,作者也给出了理由,很多人也爱激励别人,但不会都像他这样爱激励别人,在激励别人上,他什么都不做就可能超过了80%的人。那也意味着在优势点上努力,更容易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2.读书抛弃寻章摘句的办法,注意新的知识与既有的经验和知识的联系。比如,阅读《金字塔》原理的时候,我发现小学学过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所得到的正是一个金字塔。中心思想处在金字塔最上层,划分的段落的意思支撑着中心思想处在第二层,各自然段的意思又支撑着段落大意处在第三层,再下面是段落的层次大意,再往下就是句子的意思了。类似地,我发现书籍也有着类似的形式结构,这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有体现。所以,透视一本书的结构,就是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支撑着什么样的中心,各部分又可分解为相互关联的哪些更小的部分。读者朋友,如果不能很好地联系新旧知识,那至少可以从重要概念联系现实场景入手,练习自己的联系能力。如前一部分提到的从“承诺与一致”原理联系到买衣服、买水果商家的做法。

3.从基础学科中寻找临界知识。作者认为数学、物理这些硬学科中隐藏着临界知识。我还要添加一点,人的思维也有基本规律,总结这些基本规律的正是逻辑学。如果能学习一下逻辑学,对读书、学习、认识学科体系,大有裨益。

我们还可能有第三个问题,想要作者解答,就是作者本人有哪些重要的临界知识。

这一方面作者也在书中做了分享。如概率论,以概率的眼光认识世界。社会学科中总结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必然成立。但是,在大样本数据下,它们必然呈现一定的概率趋势。像前面运用“承诺与一致”原理搞征文比赛的做法,不会在每个员工身上都起作用,但是如果能起30%的作用,那也意味着60位员工中有20位对公司更加认可和忠心了,还是能实现公司的目的。还有其他一些作者分享的临界知识,书中介绍得很详细,我没有可以补充的,就请读者自己好好品味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55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