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读后感_1400字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读后感1400字

王国维认为,读书分三境,此理论,放之万物而皆准。写作亦分口味与境界。

有人善做川菜,火热麻辣,香飘十里,隔着三条街便令饕餮们食指大动。有人喜爱粤菜,一钵靓汤不动声色,清澈如少女的眼泪,却蕴藏百般好滋味。绝世高手,遇山开路,逢水架桥,家常青菜豆腐,加上几十年的深厚功力,居然能成就一碗气吞山河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般高手,好料做好饭,非燕窝鱼翅发挥不出真实水平。下等高手,做什么都像印度咖喱饭,虽说也有特色,可供下饭,但食材本味尽失,大量配料反成主角,费许多力气,最后只端出一锅气味奇怪的糊糊。吃久了味觉丧失,耳目闭塞。日后即便遇到顶尖味道,也如吃鸡肋,没滋没味。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给我的感觉,就好像许多上好新鲜的生猛海鲜,本应成为一钵滋味绝妙的佛跳墙,却被作者做成了一碗街边杂碎面,萝卜筋都没挑,大肠里还有屎,路边摊的手艺怎么也吃不出黯然销魂饭的滋味。相比较同时代作品,别的不提,就说《平凡的世界》,无论是从人物刻画细腻度,还是作品所呈现的思想高度来看,都远超这部小说,许茂们拍马也追不上少平少安。

描写六七十年代的事,中国本土作家本就占尽优势,更何况周克芹老先生是打那个年代过来的,又是四川农村孩子出身,生于斯长于斯,既有成长经历又不乏生活体验,为何写出的东西仍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浅薄境界?

先说人物。在形象刻画方面,中短篇小说都苦于篇幅限制,不如长篇小说来的有优势。可作者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优势,采取了极其讨巧的写法。人物个个脸谱化,非黑即白,非恶即善。好人一心为公,刚正不阿,私人情感几乎为零,样板戏式的好。坏人面目可憎,穷凶极恶,教科书式的坏。致使人物刻画不到位,每个人似乎只暗合一种秉性,继承一种性格。

在书里,大女儿早早去世,二、五、六女儿嫁到了川西,基本没有露面,八女儿当了兵,因此,这五个女儿是以几乎透明的状态存在的,剩下在小说里活跃着的,实际上只有四个女儿。而这四个女儿的性格,几乎都可以找到一个准确的形容词,三女儿泼泼辣辣,四女儿哀哀戚戚,七女儿娇娇滴滴,九女儿懵懵懂懂。人物的行为与语言,似乎都是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个标签,为说话而说话,为做事而做事,于情于理都难以让人信服,这是活生生的人而不仅仅是个小说形象。这种写法讨巧在哪里呢?轻松易唬人。就好像以前读过的故事梗概,几分钟就可以让人知道,这本书说了什么,人物有哪些。可是不费心血,不花时间,细节处一片空白,三言两语就容易露了马脚。

故事情节呢?时快时慢,难以把握,结尾仓促。该费笔墨雕琢的地方一笔带过,不该写那么多的,又絮絮叨叨,画蛇添足还洋洋得意,自认为是神来之笔。更过分的是,把中国在历史进程中所犯的错误归结于个人,认为是个人阴谋论,这与个人英雄史观一样,是一种及其幼稚的看法,多半是为了吹嘘成就或推卸过错。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最多只能使车轮稍微偏转那么一两厘米。正如一只小蚍蜉,即便拼尽一身力气,也无法撼动一棵百年古树毫分。

偏偏这部小说评价颇高,封面上的“茅盾文学奖”五个大字,让人既感刺眼又觉心寒。如此,不如去看看《第九个寡妇》,《陆犯焉识》,《秧歌》,好的作品是用时间说话的。哪怕不为人知,也能在黑夜里发出光芒,教人惭愧,催人自新,并且增长勇气与希望。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59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