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合卷本)》读后感4500字
西蒙娜·德·波伏瓦是著名的存在主义女作家。她与萨特相识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此后成为萨特的终身伴侣,深受萨特影响。她的《第二性》被称为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在女性主义运动中起了重大作用。《第二性》最初于一九四八年在《现代》杂志上连载,次年出版,引起巨大反响。这是关于女性的第一部具有理论色彩、自成体系的著作。从理论上看,似乎这方面的著作还没有出其右者。
《第二性》之所以成为波伏瓦顶尖的作品,不是偶然的。从她的自述可以得知,她从青年时期已经开始注意妇女问题,广泛搜集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她从各个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力图穷尽这个问题的内涵。她在动手写作这本著作时已步入中年,进入思想成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妇女运动又一次高涨,女权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波伏瓦的《第二性》正是这样应运而生。
《第二性》对女性问题的深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之一,是对女人的理解。波伏瓦提出了新的观点:她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的地位不是生来就如此的,是男人、社会使她成为第二性。社会把第一性给予了男人,男人是主要者,女人是次要者。女人从属于男人。这并不是说,某个女人不可能凌驾于她的丈夫或者其他男人之上,但这种情况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中女人从属于男人的状况。如同波伏瓦所说的,即便某个国家由女皇当政,也改变不了女人总体低下的社会地位。这个女皇实行的是男性社会的意志和法律,她并没有改变女人的从属性。这就从根本上确定了女人的社会形象。波伏瓦并没有提出要让女人成为第一性,她只是指出女人属于第二性的不合理。这是全书的出发点,由此探索女人如何变成第二性。
波伏瓦从哲学和理论的高度界定了女人在人类社会中的处境,“第二性”的命名充分表达了女性对自身不平等地位的,是对男性社会发出抗争的呐喊。更为可贵的是,波伏瓦敢于直面女人本身存在的弱点,以现实的明智态度去对待女人的问题,并不讳言女人的生理弱点,以此分析历史上男人为何能统治女人。女人为什么不能创造各民族的历史,女人之中为什么没有出现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大作家呢?其中有女人本身的问题,也有社会造成的缘由。波伏瓦没有夸大女人应有的作用,而是一一摆出女人在人类历史上所遭遇的悲剧命运,最鲜明而又最有说服力地展示了女人的处境。波伏瓦超出一般的女权主义者之处,体现在她辩证地理解女人的特点和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气势汹汹地发出不平之鸣。
之二,波伏瓦不是单一地提出女权问题,她一下子将妇女问题全盘地、相当彻底地摆了出来,力图囊括女性问题的方方面面,以全新的姿态论述女性。波伏瓦认为谈论女性必须了解女人的生理机能和特点,她论述生物的进化过程,低等动物与高等动物的繁殖,雌性与雄性的分别与各自的特点,进而论述女人与男人的分别与各自的特点,女人的生育过程,等等。她指出女人由于生物属性,要来月经,要经历妊娠、痛苦而危险的生育,对物种有附属性,因此,女人的命运显得更为悲苦。男女在智力之间并没有多少差别,但女人在体力上比男人弱,行动能力差些,对世界的控制受到限制。女人对物种的屈从还要取决于经济和社会状况。但在延续物种中,不能确定哪个性别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从生物学上来考察男女,是将女人放到物种和生存的角度去考虑,确定女人的生存位置,这种位置对女人在社会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会有重大影响。因此,这种考察是很有必要的。以往也有论者在分析女人所能起的作用时提到女人属性的特点,但往往一笔带过,波伏瓦追根溯源,把这个问题谈得很彻底。波伏瓦较为注意二十世纪以来影响巨大的精神分析学,她指出弗洛伊德不太关心女性命运,但他认为女人身上有两个不同的性感系统,一是童年阶段的,一是青春期之后才发达的;认为女孩有“恋父情结”和“去势情结”。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提出女人有“自卑情结”,小女孩羡慕男性生殖器。精神分析学家强调不可抑制的作用。波伏瓦不赞成精神分析学家的上述看法,认为这是机械论的心理分析,女人行动时被说成模仿男性,这样论断是不正确的。波伏瓦认为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十分重要的真理”,女人的生存的确取决于社会和经济的状态。
之三,波伏瓦接着描述了女人在人类史的发展长河中所处的地位。她认为自己的叙述是全面的,不少地方弥补或修正了前人论述的不足。她阐述道,在原始社会,原始群体并不关心后代,杀婴是常有的事;孩子是负担,不是财富,人们不要求有继承者;男性的统治不明显。当游牧民族在土地上定居下来,形成农业共同体时,女人具有不同寻常的威信,土地所有者要求有后代,怀孕变得神圣。原始人认为孩子是祖先亡灵的化身再现。女人的生育就像土地的生产一样,由于崇拜繁殖,女性受到崇拜。然而,根据列维—斯特劳斯的考察,社会始终是男性的;政权总是落在男人手里,不管母亲女神多么强有力,却是通过男性意识创造的概念。随后,男系亲属关系代替了母系血统,母亲被贬低到乳母、女仆的行列;父亲掌握大权,并传递给后代。女人属于男人的财产。圣经时代的犹太人,家长是一夫多妻,对女人的管辖十分严格;东方民族中可以看到“叔接嫂制”等。但在不同的地方继承办法也有变通。希腊女人被降低到半奴隶状态,罗马女人受到更加严重的奴役。教意识形态大大助长了对妇女的压迫。及至中世纪,女人绝对从属于父亲和丈夫。典雅爱情并未能改变妇女的命运。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女人的地位几乎没变。其中,十七世纪,由于沙龙的关系,有些贵妇享有很高声誉,但这种地位是属于女性精英的。
十八世纪末,法国的孔多塞、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为女权辩护》中发起了女权运动。由此看来,女权意识是在十八世纪末,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都提出妇女解放,乌托邦社会主义要求取消对女人的奴役,圣西门主义者重新掀起女权主义运动。而无政府主义者普鲁东主张把女人禁锢在家庭中。十九世纪,女人的工作条件很差,工资低于男人,女工会会员的人数不多,妇女总体上缺乏争取自身权利的意识。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女工的休息日、产假等才有规定。堕胎一直没有得到法律许可,由于教赋予胎儿以灵魂,堕胎变成了罪行,尽管每年堕胎的数字十分巨大。甚至在法国,一九四一年,堕胎被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至于政治权利,一八六七年,斯图尔特·米尔在英国议会上为妇女的选举权做了第一次辩护。一八七九年,社会党大会宣布性别平等。一八九二年,召开了女权主义代表大会。美国妇女比欧洲妇女获得更多的解放,林肯支持女权运动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妇女习惯组织俱乐部,以此作为活动的阵地。各国妇女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和进程是不同的。其中,联合国的妇女地位委员会要求承认两性权利的平等。波伏瓦指出:“女权主义本身从来不是一个自主的运动,它部分是政治家手中的一个工具,部分是反映更深刻的社会悲剧的附加现象。女人从来没有构成一个独立的阶层,事实上,她们没有力图作为女性在历史上起作用。”这个论断是很深刻的,它看到了女性本身存在的问题:女性尽管长期受奴役,却不能像奴隶一样起来反抗,也就不能争取到应有的权利。
从波伏瓦对女性地位史的简略叙述中,可以看到她有一些独到的观点:她认为女人从来就没有取得过统治地位,即使在崇拜女神的原始社会阶段或者母系社会,也是如此。在她看来,女性从来没有统治男性的意识,而是相反,男性倒有统治女性的意识。女性虽然对人类做出了与男性相等的贡献,从物种的意义来说,女性承受了比男性更悲苦的命运,却从私有制出现以前就忍受屈从和压迫。
之四,结合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的分析,波伏瓦以五位男性作家的创作为例,探讨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男性思想。蒙泰朗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他的小说有自传性质,描写女人如何崇拜他、追求他,而他厌恶女人、鄙视女人,将女人当做发泄的工具和男人的衬托。劳伦斯以描写闻名,追求男女的完美结合。然而,他的小说体现了对男性生殖器的骄傲,他相信男性至高无上;男人是引导者,女人是被引导者。他笔下的女性在男性的怀抱中忘却自身。他是在向为男性献身的女人唱赞歌。法国剧作家克洛岱尔诗意地表达变得现代化的天主教观点:女人要忠于丈夫、家庭、祖国、教会。他把女人界定为心灵姐妹,女人是用来拯救男人的工具。超现实主义的领袖布勒东投入到爱情中,将女人看成一切事物,尤其是美。女人追求永恒的爱,布勒东希望她成为人类的救星。女人的形象在布勒东笔下是一种理想。司汤达对女性有特殊的热爱,他赞赏女人身上的自然状态、纯真、宽容、真诚、敏感、有。女人为了得到爱情,会想出种种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显得光彩夺目。波伏瓦认为他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这些男性作家分别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倾向和态度,从蔑视女性到赞美女性,即便对女性持赞美态度的作家,也没有对女性表现出真正正确的态度。其中四位作家主要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进行创作,他们对女性的认识似乎落后于时代发展。总之,男性作家所虚构的“女性神话”不同程度地歪曲了女性。
之五,波伏瓦对女人一生各个阶段的分析,构成了《第二性》的主体部分,这是对女人的一生进行正面考察,对她的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做出判断和评价。这些论述是对生物学观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综合性的考察。在童年阶段,女孩逐渐意识到男孩具有的优越地位,对的嫉羡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对她的教育是要她循规蹈矩,不要做出男孩子的动作和行为,让她适应女人的命运。后来,当她明白世界的主宰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时,这一发现改变了她要当主体的意识。女人变老,她的处境也改变了。她把最迫切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或者投入家务,越来越虔诚,变得冷漠无情和自私,如果比她更年老的丈夫先死的话,她会轻松地服丧。女人有自恋倾向。波伏瓦也探索了恋爱的女人的种种表现。
总的说来,波伏瓦的论述有不少真知灼见,她敢于触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她对小姑娘、少女、同性恋、婚姻、家庭生活、、恋爱等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尽管有的看法不能令人接受。她的论述已构成一门女性学。这门女性学既将女人作为一个生物实体来研究,分析了女人一生经历的各个阶段,又从精神、心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及文明的角度进行考察,一方面融合了以往在女性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更多地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地。评论家认为:“这部著作,虽然是综合的,却力图将精神分析学、社会的和历史的批评结合在一起,去理解历代对女人的不公,以便赞助争取妇女地位的完全承认的斗争。作为一部教育和有效地培养青年的书,它帮助一代男女获得更多的智慧,因而也获得真正的自尊。”
《第二性》由于运用了综合评论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女性生活各方面、各阶段的问题,因而确实能够成为让女青年了解自身,避免出现心理障碍的一本启蒙读物。波伏瓦比一般的女权主义者更全面、更深刻地阐明了女性问题,因此马上引起国际舆论的重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