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_精选读后感1300字
全書中,作者一直想要打破“天才”這一魔咒,極力推崇有效的練習可以讓任何人變得卓越這一根本觀點;但是從文中一些闡述來看,似乎並未削弱“天賦”的積極作用,反倒從側面體現了天才們的優勢。
- 在提到孩子學習一項新技能時智商決定著吸收的快慢,就已經直接肯定了智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某一領域取得一定成就有著最低限度,比如科學家平均智商高於普通人,以及無法通過GRE(智商110―120),甚至沒有機會申請去研究院深造。這提醒了我們現代化考試制度本質上還是對於一個人智力高低的評判與篩選,當然了,它弊端諸多:考察面無法詳盡到每一種優勢,準備過程的變量嚴重削弱智力因素,⋯⋯我們只需瞭解考試的目的是選拔更優質人才,那麼這便可以成為考試最高理由——再去吐槽“學這些有什麼用?”或者大談多學知識的好處,早早紮實學科基礎,為日後多作儲備,都顯得意義甚微!西方國家向來對義務教育沒那麼憂心忡忡。
- 同樣地,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基因差異――即沒有“音樂天賦”“數學天賦”“體育天賦”“繪畫天賦”……而有某種基因上的差別,通過發展和提高某項技能所必須付出的練習與努力來表現;某些基因在促使他們刻苦地練習,並因此培養和發展了技能,而且比同伴發展的更高、更快。(天道酬勤在亞洲廣受歡迎,李洛克的人設就遵循了“努力也是一種天才”這種解讀方式)
- 在大腦應對挑戰方面的差異,使得有些人在練習時會比另一些人更有效地創建新的大腦結構,併發展新的心理能力。這其實是作者提到的一個比較新的概念:高效練習的量足夠大時,“心裡表徵”將被塑造起來,其實是指:知識技能將深化為“長期記憶”,通俗講便是“熟能生巧”!
- 接著上段話的論點,人和人的差異性決定了未來道路;那麼基於基因的差異,有的人可能比另一些人天生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在更長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由於刻意練習取決於能否以這樣的方式保持專注,所以,這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天生就能更加有效地練習,因而從練習中更大地受益。耳邊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某個孩子明明特別聰明,他就是不願意學,太懶了等等,以致於學習墊底;如果他⋯⋯,便一定。這種語境從我初中開始,便厭煩至極,因為這些言論直接否定了我——我能夠有不錯的成績很大程度上竟是拜那些天才不努力學習,而我運氣好所賜。
- 賀舒婷在《你憑什麼上北大》中描述了自己的經歷,有一段和我所說簡直如出一轍。如果真的是某些孩子比較聰明,但是有沒有可能他也真的無法靜心集中注意力,踏實學習呢?!中國人眼中的聰明其實和智商高是有些微妙的區別的,聰明即耳聰目明,看到一個活蹦亂跳的機靈鬼,第一句話必是“這孩子真聰明”!而那些呆頭呆腦的人智商怎麼會高?是傻了還差不多。西方世界則不然,“學者症候症”自閉症患者則是被塑造成頗具特徵的天才人物。
本書的“天才”觀對我沒產生多少影響,讓我感觸較深的是:如果你想,便可做好任何事。讓我重拾信心,為自己的拉懶惰與不自律而羞愧難當!除此之外,本書更多地想要闡明,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能否有所成——如果認真去做某件事,必定大有裨益。
練習是決定某人在某個特定領域或行業中最終成就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人有多大的可能性從事練習,或者那種練習可能多麼有效。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