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来,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以井喷式的方式在增长,与此同时M2(广义货币总量)的增长也在不断加快,总量屡创新高。中国的城市住房问题以及过快上涨的房价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本书从货币、制造业、楼市三个维度探究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势,着重分析了三个元素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并对其中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作者给出了一些当代青年在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做出最优选择的建议。
菜场经济学读后感 第(1)篇财上海对经济的看法胜在能结合体制结构、利益博奕和决策者对远近期目标的取舍来分析态势,把握走向。
财上海从17年开始微博都是谈一些家长里短的,全当八卦娱乐了。
尽管救市、印钞、微观干预长期代价极高,但往往还是会采用,毕竟这样尽管没解决问题,但至少能拖延问题。
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预见一年多印钞30%的后果。金子就在你手边,任何时候,你想拿就可以拿。只不过,现在上面说了,暂时不要拿啊,谁不听话揍谁。于是,大家就很廉洁地不拿了。但是,金子还在你的手边,你说,这事情能够管多久?你能够忍多久?4万亿是中国经济史的一个主要景点,彻底改变了社会各阶层关系和发展方向。历史会给出点评的。我们拭目以待。人民币发行的方式是“4+1”。传统办法有四个:发国债、再贷款、购买黄金、强制结汇。现在还有一个新工具:直接购买商业银行和非存款金融机构的融资工具货币问题,已到了非常困难的边缘。国企无休无止地贷款搞基建,不考虑利率,只嫌少不嫌多,有多少要多少,因为他绝不会真还钱的,不管你开什么条件,国企都会毫不犹豫地签字。在这种情况下,一切货币政策,金融工具全部失效。国企拿到了不必还的贷款,毫无节制地拉高了人工和材料成本,搞高福利,而民企根本无力竞争。现在任何开放投资,减少审批,效果都不大,因为不赚钱的事情,你同意私企投资,私企也不会干的,小老板不如买几套房子等升值。现在的货币政策,两难。不印,会马上到处都是烂尾楼和失业大军;再印,两极分化加速。本质原因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是建立在高技术、高效率基础上的,而是低成本、高污染。真转型,立即失去竞争力,富士康走人,裤子厂关门,失业大军满地走。就靠印钞以工代赈。所以,当家人也难啊。中国经济无休止印钞,有个重要原因是美元外汇通过真正的贸易持续涌入,欧美老百姓付钱后,老板买房炒房,员工吃喝拉撒,各种需求应运而生,互相正反馈,创造了无穷无尽的需求。现在,外贸迅速提高成本后,欧美买得少了,转到东南亚了,只有印钞搞基建,创造虚拟需求,否则就是大失业。中国经济的第一个动力是外贸,如今中国人主动放弃了大量简单劳动产品的出口和生产,转向高工资的产品,是因为劳动力都被基建工地吸走了。那么只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继续印钞,无止境地搞基建,以维持就业,但市民存款缩水了;二是少印钞,减少基建,但会出现大批的失业返乡农民工。所以,印钞,就是放弃制造业,不印,就是放弃就业率。为什么必须印下去?因为这涉及了就业这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很难再承受一场1998年大下岗的阵痛。当年,朱镕基总理不印钱,选择了国企大下岗。现在,不印钱,你看谁下岗合适?来,你翻个牌子试试看!大江南北那么多的漂亮别墅、豪华公寓,如果小区门口站满了失业人群,无法想象。大失业谁也承担不起,今后的趋势,就是印钞票,必须维持就业,别无选择。如果经济大萧条,大批白领、小老板破产,卖房卖地还贷款。那时候,中介最发财。而农民最盼望印钞,一是近两年自己建房或县城买房,儿子结婚,几乎没啥存款了,货币贬值和他们无关;二是印钞模式直接带来建筑工地大繁荣,是农民工的强项;三是精细化工业革命,对习惯了垒鸡窝、差不多就行的农民太难了,他们干不了。结论:印不印是利益选择,不印有利于城市大学生,印有利于农民工。印钱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能够拖延问题,这是货币学的定理,也是Q3(量化宽松)的理论基础。我从来认为,印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只不过你现在还有点儿余粮,不愿意出去借钱。真饿了,哪管你昨天说过什么豪言壮语。总之,遇到任何事情,只要印,就OK了。大不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但是,印钞虽然能够缓解矛盾,把棘手事情变成不急的事情,但事情还在。60万元的存款,五年前还可以买个小户型,现在只有半个厨房了,再拖十年下去,可能也就是装修钱了,房子没了。人再傻,这个账还是算得清楚的。这笔账,肯定要以某种形式还的。中国最兴旺的三个产业是建筑类、保姆、淘宝,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不要交社保。所以,新《劳动合同法》不改,制造业只能逐年下滑。制造业越差,产业资金就越无处可逃,乖乖地来京沪抬轿子。房价肯定不会垮,但是经济会垮,因为印钞没有限制。许小年说,印钞是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