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读后感4500字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作者:许倬云

本书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解决的。本书的陈述,从新石器文化开始,结束于帝制皇朝退出历史。这漫长的时距,不下于一万年,乃是概括我们这一个复杂文化共同体演变的过程……在这几千年来,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审察自己的归属和认同,也审察族群归属和认同的原则,应是非常严肃的课题,庶几我们不被狭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读后感 第(1)篇

解读:许倬云《说中国》(三)完结

八、宋、辽、金、西夏时期

在作者看来,宋的时期,乃是中国的“住”的阶段,这个所谓的住,指的是中国这个天下国家而言,甚至已经临近住与坏的边界上,就是走下坡路了。当然这个所谓的下坡,并不是指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水平高低,而是作为天下国家的这种“包容性”,逐步丧失。下面简单说一说。

我们中国历史,至少的历史,宋这个时期,就单单指的是宋国,但其实,同一时期,还存在着辽、金、西夏等帝国,为多国并立的状态,并没有统一,但你光从这个历史概念上,就完全可以体会到,我们自己就已经把自己画地为牢在宋国的地界之内,所谓的辽、金、西夏等,乃是外族,这一点是与唐代的大开大阖、来者不拒不同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力夺取的政权,他担心手下大将们拥兵自重,威胁到自己的政权,于是杯酒释兵权,官僚制度上重文轻武,大步削弱武将的权力,军事上体现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状况,如此,宋朝的军事实力,较之于辽、金、西夏,是比较弱的,但宋朝经济发达,以金钱换和平,从收益与成本的角度上来看,短期来讲,这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但长期来看,一个不具备拳头的弱者,你腰包越鼓,就越危险。

二、由于佛家的入侵,导致儒释道三分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开始寻找自我的文化核心,于是开始大力发展儒学,也就是以朱熹和二程为代表的理学,而他们也确实不负众望,把儒家文化硬生生拔高了一个层次,可以解释世间万物,乃至宇宙终极,因为儒学本身主要涉及的只是政治和伦理学范畴,而理学通过格物致知,从万物中悟出真理,再去解释政治和伦理,万象具包。一方面极大地发展了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划清了自身与他者的边界,逐渐进入自我文化的封闭状态,唐代的那股子融合劲慢慢消去。

因此,从宋朝开始,中国这个天下国家的模式,无论是政治性的疆域统治上,还是民族的划分,文化的边界,都进入了自我保护的状态,天下国家开始进入下坡,当然说的是这个模式本身,而不是论好坏。

九、元明清

很遗憾,时间不够了,这三朝一并论之吧。

唐朝是天下国家体系的巅峰,从此以后,这个体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以至于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不但不具有天系的包容性,反而陷入了封闭和僵化的状态。这背后的原因有两个:

在文化上,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失去了开放和包容的气度,转而走向封闭和保守。这种现象起源于宋朝。

在政治上,明清时期皇权过于强大,导致社会陷入僵化,失去了应对变化的弹性,这种现象起源于元朝。

我们先说文化。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一套极其严密的思想体系。它有两个核心观念,一个叫做“天理”,也就是万事万物的终极依据。无论是自然界的四季交替,还是人世间的君臣父子,归根结底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叫做“天理”。我们今天还在说的“天理良心”、“伤天害理”等等,其实都是程朱理学在语言上的遗留。

另一个观念叫做“道统”。理学家们相信,中国的学问就是的学问,这种学问的核心叫做“道”,这个道从上古时期的尧舜开始,代代相传,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就叫做“道统”。“道统”是区分和少数民族的主要标准。

你看,程朱理学的这两个核心观念,刚好反映了它的两个特征。“天理”反映了它的“严密性”。如果把程朱理学比作一张覆盖一切的大网,万事万物都是这张网上的网眼,也就是“目”;“天理”就是提网的网绳,也就是“纲”。纲举目张,整个社会都被“天理”规定好了,你按天理的规定去做就行了,社会也就失去了弹性。

“道统”反映的是程朱理学的“保守性”。儒家学者发明“道统”这个词,是为了强调文化的独特性,用的文化去对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风格从此就从开放恢弘,变为内向保守。

程朱理学是在宋代形成的。宋代并不是一个天下国家,它只是东亚大陆上多国体系中的一员。和宋朝并立的辽、金、西夏等国,都对宋朝虎视眈眈。宋朝在这种压力下,失去了唐朝那样的自信,转而强调汉族文化的特殊性,希望能把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区分开来。于是他们对中国文化重新进行“提纯”,程朱理学就是提纯以后的产物。这意味着中国文化从石墨变成了金刚石,虽然看上去更加纯粹和严密,但也失去了吸收和容纳外来文化的空间。

这种文化上的保守导致了对外关系上的封闭。16世纪以后,明朝开始实行海禁,不再鼓励海外贸易和移民,使中国开始落后于全球化的大潮。明清两朝,中国在对外科技交流上逐渐滞后,对于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也无法像唐朝那样,对其加以吸收和转化,最终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我们再来说政治。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开始向皇权专制的方向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打破了皇权与文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官僚系统完全成为皇权的附庸和奴仆。明朝还设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关,为皇权服务。宦官当权在汉朝和唐朝都曾经出现过,但只有在明朝,宦官才作为皇帝的代表,拥有了随时随地监视官员的权力。

明朝还设立了“廷杖”制度,大臣们如果在朝堂上惹怒了皇帝,就可能当场受刑,甚至被活活打死。在以前的朝代,皇帝和大臣之间还保持着相互的尊重,但在明朝,官僚系统很难对强大的皇权形成制衡。

明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后来又被清朝所继承。清朝以八旗武装力量为政权的基础,本质上是一个靠武力控制维持的政权。

清朝的权力核心,先是内阁,然后是军机处。基本结构都是皇帝自己掌握大权,加上一两位亲王作为帮手,再配合几位大臣,就组成了君主决策的中心。这个中心决定的事情,会直接交给政府各部门去执行,政府部门没有反驳的权力。汉代有廷议制约皇权,唐代有三省制制约皇权,这些制度在清代就完全消失了。

在作者看来,中国陷入皇权专制是因为元朝造成的恶劣影响。元朝是一个征服者建立的王朝,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等级之分。统治者对于人民,主要采取武力控制的方针。元朝也曾经实行科举制度,但录取的人数相比宋朝大为减少,导致儒生无法承担起社会精英的功能,中国传统王朝中皇权与文官体系之间的相互制衡被打破了。

政治上的专制扼杀了社会的活力。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逐渐成为皇权的附庸,不再具有文化上的创造力。甚至中国的艺术,在清代也只能墨守成规,比如清代的绘画几乎都是模仿过去的作品,而缺乏原创性。清朝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和京剧,而这些基本都是社会的边缘人创作的作品,而与士大夫阶层无缘。一个僵化的社会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冲击之时,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应。清朝的士大夫面对西方的先进科技,第一反应不是主动学习,而是盲目排斥。能够放下姿态,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只是凤毛麟角。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封闭和落后。

文化上的封闭和政治上的专制,都导致中国失去了天下国家的桂冠,以至于近代中国在面对西方入侵之际,失去了及时反应的能力。在西方的压力之下,天下国家成为了历史。现代中国已经是一个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家,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国界,国界上也竖立了明确的界碑。而且当我们说到中国文化的时候,也更多关注它的特殊性,而不是普世性。也就是说,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而不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十、最后总结

1.古代中国是一个“天下国家”,也就是就是一个没有地理边界,只有文化边界的国家。这是由古代中国面临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的,在商周时期就露出了雏形。

2.天下国家在秦汉时期获得了发展,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在隋唐时期到达了它的巅峰,表现为制度无边界,文化无边界,外交无边界,在宋朝开始体现颓势。

3.中国进入明清时期走向僵化和保守,主要原因是程朱理学的出现导致文化走向保守,以及元朝的专制一直延续明清时期,甚至达到专制的巅峰状态,导致社会失去活力。

李俊

2019年4月20日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799.html

猜你喜欢